缕清关系,明确立意

2021-07-16 20:21谢香琴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9期
关键词:新高考

谢香琴

【摘要】本文旨在探究新高考情境作文审题立意的注意事项,力图作文审题准确。着力引导考生缕清材料与材料、材料与任务及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新高考;情境任务作文;材料间关系;材料与任务关系;任务与任务关系

近四年来,高考全国卷作文倾向强调自我体验,独特见解,给个性化写作创设更大的空间,提升学生的思维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在新高考的指挥棒下,新高考作文考核方向将更加鲜明,情境新颖,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而情境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为了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引导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认知任务,可能是交际任务,也可能是思维任务等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识关键概念,在多维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的题型。所以,情境任务型作文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作文教学的重点。

情境任务型作文的的背景材料往往贴近生活,命题的角度灵活新颖,能力立意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时候,作文审题准确与否、立意层次高低是评判考场作文质量水平高下的重要依据。那么,在考试有限的作文时间里,怎样才能做到对情境任务型作文快速准确地审题立意呢?笔者认为,需要厘清几组关系:

一、材料间的关系

材料形式有單则和多则组合两种类型。对于单则材料,既要理解好每一句话的意思,又要划分好材料的层次关系和功能。

以福州市2021年高三质检作文材料为例,“‘阳刚之气内涵丰富”,也就告诉我们要理解“阳刚之气”有丰富的内涵,要理解其涵义;“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学校举办教师论坛,老师们讨论热烈,纷纷发言。”是当时的交流背景和情况,引出后面讨论的内容:①不论男生女生,都需要培养阳刚之气(培养对象);②培养学生阳刚之气,不只是体育学科的事,也是其它学科的事(培养人);③培养阳刚之气,关乎学生的成长,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培养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划分材料的层次关系,我们再结合写作主题“阳刚之气与当代青年”和倡议书这一文体要求,也就基本明确了文章的立意首先结合对阳刚之气的理解,谈对当代青年进行阳刚之气培养的价值与意义,提出现实生活中如何培养阳刚之气。

而对于多则组合类材料,既要研究材料本身的内涵,还要考虑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多则组合类材料的难点在于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在审题过程中要先逐则分层概括材料内涵,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对内涵相似类材料,只要提炼出共同的内涵即可。对所选用内涵相反类的材料,则要依据写作任务和要求进行有选择性地取舍。而选用的材料的内涵之间构成并列、因果、条件、和递进等关系的内涵互补类材料则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材料之间往往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关系,较为考验学生的思维穿透力。当然,也正因此,其整合内涵之后所形成的观点也往往更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以2021年高三长沙市一中月考6作文为例:

这两则材料涉及施恩者和受惠者两类对象,施恩者是漂母和守边境的人,受惠者是韩信和管仲。从施恩者角度看,漂母施恩后没有提及报恩;守边境的人给管仲喂食物后却询问他拿什么来报答。从施恩者角度来看,这两则材料是相反内涵型材料,如果从施恩者角度,可以提炼出: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施恩不忘报等相关的中心。如果从受惠者的角度分析,韩信是受恩惠后以千金答谢;管仲则表达会用贤使能,论功行赏,言下之意是如果守边境的人是有贤能之人,是可以任用的,如果守边境的人没有才能,管仲不会任用他。从受惠者角度,材料属于内涵相反也有内涵互补型,所以可以提炼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报恩应该讲究原则;舍小恩而循大道;识大局以报私恩等立意。

多则组合类材料,立意的关键是要在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的基础上,找到彼此之间能够形成有机关联的纽带或切入点,切忌顾此失彼或彼此孤立。

二、材料与任务的关系

学生很熟悉分析材料的方法,比如,找关键词法,概括大意法,由物及人法,等等;也很熟悉任务给我们提供的写作指令,比如,文体指令,内容指令,对象指令等等。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却出现材料与任务完全割裂开来:只按材料的内容写作,忽视材料与任务的具体写作要求;只看部分材料,只看任务完全不涉及材料;材料与任务生硬地堆砌在作文中,忽视了两者的有机关联。

同样以2021高三长沙市一中月考6作文为例,如果你在人才招聘现场,面试考官给了你这两段材料,让你作一个即兴发言,请你拟写一篇发言稿。

写作任务中涉及人才招聘现场和面试考官两大情境,“人才招聘”和“面试考官”两者的衔接实际告知:面试考官要招聘的人才。“人才”可以理解为人品与才能。也就是从任务的解读中,我们已经明确了面试考官希望从你的发言稿中看出的人品与才能。本作文如果从施恩者角度出发写作,显然不符合面试官对人才招聘选择的要求。所以最好的立意应该从受惠者角度出发,韩信和管仲的做法是存在交叉关系的,较好的立意是兼管两者并辩证看待,如“识大局以报私恩”,既考虑到了集体利益又没有舍弃个人的品质,符合“人才”要求。

由此可见,材料对任务中的写作内容指令的限定让我们明确了立意的高低,在写作中也不会漫无边际。有的材料对任务中的内容指令起到说明的作用,有的材料则起到限制的作用。学生审题时要明确,材料是作文的范围,也是作文的含义范围,对作文起很大的限制作用。作文的内容、主题都不能离开材料。任务是明确而具体的,是必须完成的,一般任务在材料的范围内。审题时,可以先审材料再审任务,然后重新审视材料;也可以带着任务去审材料。我们在审题时注意材料和任务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抓住写作的重点,立意时才不会顾此失彼。

三、任务与任务的关系

新高考作文的任务一般分有文体任务、主题任务、对象任务等,那么,任务与任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呢?

以2021年八省联考作文为例,本材料要求的是“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根据材料内容明确铭记的是抗美援朝的这一段历史,学习抗美援朝的精神,在结合抗美援朝精神迎接新时代的挑战。铭记历史是迎接挑战的前提,迎接挑战是铭记历史的目的。主题是以“措施+目的”的方式衔接,除此之外,主题之间可能还有以并列、因果或者条件等逻辑关系链接。

新高考情境作文一般以应用文为主,涉及演讲稿、书信、倡议书等等,以什么身份,什么口吻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进行交流?这就引进了另一任务:对象指令任务。

作文的任务之间往往是环环相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审题时先要将任务指令罗列,再将任务有机关联,形成最具概括性的表述:以什么身份,什么口吻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进行什么方面内容和主题的交流,以期达到怎样的目的或效果。这样既不会遗漏写作指令,又明确了写作目的。

由此可见,新高考情境作文审题时,要缕清材料与材料、材料与任务、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加精准立意。

参考文献:

[1]欧阳国胜.“任务驱动型作文”名称溯源、命制要求和写作指要[J].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6(2).

责任编辑  钟春雪

猜你喜欢
新高考
因导引生 以生为本
以微专题为载体的地理新高考二轮复习策略探讨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浅析新高考改革
类文合观:新高考背景下的阅读奠基
新高考方案下高一化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