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设计的习作教学新路径探索

2021-07-16 06:28赵培敏方亮辉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项目化统编教材

赵培敏 方亮辉

【摘   要】在习作教学中实现项目化学习,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习作任务。为此,教师要立足课程资源,构建习作力训练系统;基于统编教材,进行习作教学项目化设计;坚守学为中心,研究基于项目的习作课。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觉得习作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通过活动快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深度学习,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项目化;习作力;统编教材

目前,项目化学习已成为风靡全球的创新学习方式。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真实的问题进行探究,呈现学习成果。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知识网络,掌握必备能力,实现综合发展。

如何在习作教学中实现项目化学习呢?我们开展了基于项目的小学生习作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一、立足课程资源,构建习作力训练系统

习作力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作文学习与实践的结果,涵盖的内容比较复杂。统编教材汲取了近年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重要成果,在习作这一板块上有重大改进,体现为习作知识和能力阶梯推进、习作教学活动化等。我们把课题组近五年来的研究主题与统编教材教学体系相结合,建构了小学生习作力训练系统。

(一)解读统编教材,梳理习作内容与目标

以统编教材习作训练目标体系为研究起点,研究分人物介绍、事件描述、景物推介、生活应用四个板块进行。表1是对生活应用类习作内容与目标的梳理。

(二)依照课程标准,构建小学生习作力系统

近五年,我们借鉴了国内诸多语文教学专家关于习作力的研究成果,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小学习作目标,构建了小学生习作力系统。系统包含四大方面,分为14大类。具体见图1。

在这个系统中,架构力是上位能力,描写力与说明力是基础能力,打磨力是辅助能力。

(三)统整教材与课标,分解能力训练层级

基于上面两项研究,我们将统编教材习作教学内容与小学生习作力系统相结合,形成本课题独有的习作力训练系统(如表2、表3)。

课题研究成果融入教材教学过程中,为教师提供最经济、最直接的教学资源,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和学生学习压力,易被教师接受,也能更好地进行推广和运用。这样,课题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二、基于统编教材,进行习作教学项目化设计

为了解决广大语文教师所关注的教材教学问题,我们在坚持不额外增加课时、不另搞一套教材的情况下,针对统编教材中的习作内容,开展常态下的习作项目化设计。为不增加教与学的负担,设计采用微项目与项目群相结合的方式,以微项目为主,以项目群为辅。

(一)依据习作功能,分类设计微项目

根据统编教材中习作的功能,可把习作项目分为四个大类,如图2。

每个大类根据其功能特点,统一设计思路。如人物介绍类以海选竞赛为主要形式(如表4),景物推介类以生活难题为主要形式,事件描述类以校园活动为主要形式,生活应用类以社会活动为主要形式。

这样,将习作设计成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产生提升习作力的动力,在运用习作力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整合单元资源,设计习作项目群

为了保证习作的广泛性,体现深度学习的有序性与递进性,每个学期整合某一个单元的学习,进行习作项目群设计,通过系列化的项目来实现学生习作力的提升,彰显习作的实际意义。

如,针对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设计的习作项目群包含了撰写通知、短评、导览词、游记,设计参观路线图等不同复杂度的写作任务(如表5)。

学生习作活动的效率,是由项目设计水平决定的:项目设计的着力点越精准,习作活动就会越深入,学生的习作就会越丰富多彩;项目设计的过程越细化,习作活动就会越有条理,学生笔下的文字就会越灵动。因而,在设计项目时,要认真分析项目,分解任务,努力让过程细化,以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像表5中的项目群,每一个项目都进行了细化。

三、坚守学为中心,研究基于项目的习作课

在项目化习作活动中,学生是核心人物,学习以小组合作这种更贴近未来工作场景的方式展开。基于此,习作课的流程以“先写后教”“以写定教”“小组合作”为主要特征,并吸取近年国内习作教学的研究成果,注重读写结合与支架搭建。

(一)形成基于项目的习作课流程

基于项目的习作课根据深度学习的理念,形成适合学生习作力提升的教学流程。流程极具实践性与互动性:第一课时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课间以教师对学情的诊断为关键;第二课时以合作反思为重点(如图3)。

这个基本流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特点及习作力训练目标的特点做合理调整。

很多习作课在第二课时也需要根据学生习作中的问题,搭建相应的支架,让学生自主打磨或合作打磨例作。因而,教學流程也做相应的调整,产生变式(如图4)。

(二)精选基于项目的习作课教学策略

习作课基于项目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学习,基于学情诊断确定指导目标,搭建学习支架,调整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教师要精选教学策略来开展教学。

1.一课一得策略。每节习作课着重落实某一项习作力,踩实踩好每一步,最终实现学生习作力的总体提升。每一课的习作力训练目标样例如表2、表3。

2.以读促写策略。该策略与传统意义上的以读促写有本质区别,强调学情诊断,极具针对性,即紧扣本次习作的项目要求、学习目标,针对学生习作中的问题,提供阅读的范例,引导学生对范例的言语形式进行分析,提炼出嵌入习作知识的写作支架,并模仿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这样的以读促写,目标集中,有的放矢,能收到更好的成效,同时也避免了纯粹的方法教授带来的枯燥乏味,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显得生动、有趣。

3.合作分享策略。项目化学习倡导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知识,还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当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不同时,能为自己辩护,说服他人。因而,合作分享策略成为习作课的重要策略之一。它让学生在合作中互帮互助,发现合作伙伴习作中的亮点与问题,并在分享中获得方法的启示与成功的喜悦。

4.适时反思策略。一切学习引导与方法引领,最终都必须通过学生个体的自我建构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学生个体的反思尤为重要。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两次反思。第一次反思的对象是习作,通过合作反思发现习作中的亮点与问题,互相帮助,运用支架修改习作;第二次反思针对整个项目,根据项目要求,回顾学习过程、学习策略,自我评判学习过程是否完善,实现元认知能力与习作力的共同发展,最终提升学习力。

(三)研究基于项目的学情诊断方法

基于项目的习作课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立场发生了根本转换,教学研究也从“观教”走向“察学”,即重视学情诊断。它要求教师“以观察蚂蚁之眼来观察学情、观察学习”,发现和研究学生习作的困境,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

我们依托习作力训练系统,研究诊断学生习作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科学、动态地诊断学情。

1.样本研读法。针对习作课进行学情诊断,样本研读是基础。抽取中等程度学生的习作样本15~20个进行研读。对照本次习作的习作力培养目标,发现学生习作的亮点及存在的问题。

2.访谈对话法。针对样本中发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个别对话,发现学生习作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教学目标的细化与教学方法、过程的调整提供参考。

3.综合归纳法。综合每个样本的情况,根据对访谈对象的分析,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习作亮点及问题,从而提炼出学习目标。

实践发现,项目化的习作教学使学习的动机、态度、方法、内容、目标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习作时,不再疑惑“我们为什么要习作”;学生不仅主动渴求提升习作力,还让习作力在活动中融会贯通;学生不仅能积极、灵活地运用习作力,还发展了交际能力。习作活动使学生成为问题解决者、思考者和实干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朱作仁,李志強.论学生写作能力的结构要素及其发展阶段[J].教育评论,1987(4).

[2]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3]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钟启泉,陈静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谈永康.“作文力”:助学生跨入习作高速路:小学“真作文”教改探索[J]. 小学语文教学,2016(1).

[5]汪潮.统编教材习作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J].语文建设,2019(20).

[6]吴勇.写作活动:统编习作教材的新格局: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0(6) .

[7]《上海教育》编辑部.PBL:走向有生活价值的学习[J].上海教育,2020(26).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学院   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315100)

猜你喜欢
项目化统编教材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以项目化微课促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商务活动策划与组织》项目化课改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浅谈项目化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