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诗意语文”教学的感悟

2021-07-16 05:14纪思帆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诗意教材

纪思帆

“诗意语文”是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

——题记

在成为一名一线教师之前,我的理想课堂是王崧舟先生所倡导的“诗意语文”课堂。什么是“诗意语文”呢?它又有什么打动我的地方?

“‘诗意语文是一个过程,你只能在行进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她、观照她,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你发现了自己灵魂深处的一些感动、一些悲悯、一些纯真、一些美好。于是,你在成就‘诗意语文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诗意人生。”接下来,我将结合新基础教育的价值观体系,结合我的教学实例,简要谈谈我所理解的新基础背景下的“诗意语文”。

一、他们都关注人性本真

“诗意语文”是实现自我的语文。诗意体验是一种生命的高峰体验。自我实现的人,常常伴随着这样的高峰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高峰体验;“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是一种高峰体验;“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更是一种高峰体验。“诗意语文”就是要努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高峰体验,在当下实现自我;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获得诗人的人生经验,进而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这与新基础教育语文价值观体系中的育人价值不谋而合。

新基础体系价值观中讲,语文教学是基于学科的培养人的活动,而不是单纯传递語文知识的过程。语文知识应该是在学生成长视野下的知识,应该是学生生命成长需要的“活”知识。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立足于教科书,又超越教科书。

以我所教的诗词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为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江西闲居时的作品,描写了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语文教学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所以,在品读诗意、品悟诗情后,教师要带领学生以此为基点,跳出教材,在辛弃疾的人生经历中品其坎坷人生,悟其深沉的爱国情怀;在对比阅读中欣赏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品味稼轩壮志之难酬。在对诗人的深入了解过程中,他的形象渐渐丰满,学生也在其爱国热情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下受到熏陶。

语文中内含的特有的精神文化财富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所以教师应当在教材之内寻求学生成长所需要的“活”知识,为学生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提取养分。

二、“诗意语文”是自由对话的语文

叶秀山先生在分析海德格尔的“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时,指出“诗意的境界”实乃“自由的境界”。“诗意语文”是人与人之间精神的自由对话。因此,“诗意语文”的首要任务就是倾听学生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诗意语文”的课堂氛围是自由的、自然的,致力培养具有自由品质的人。

新基础语文教学价值观还讲,语文教学欲培养之人是能够自主进行语文学习的人,是能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思想去判断、用自己的智慧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人,是能在不同境遇下亲近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人,是自觉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人。

统编本教材的编写也印证了这一目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的双线编写,目标清晰,这样的教学结构更利于学生习得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学习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能力。

以《少年闰土》“1+N+1”读写课型为例。《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聪明能干、天真烂漫和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形象。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刻画了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人物形象。人物描写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是老生常谈,他们大都能明确说出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已经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细节,初步运用细节描写进行作文片段练习。但是,学生将脑海中存在的画面和场景转化为语言文字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我结合当今网络时代特点,利用学生更乐于接受的电影、视频来引导他们进行写作。将写作训练点移至人物所在的特定场景,引导学生写好人物所在的特定场景,更鲜明地突出人物形象。这样,既结合了单元目标,让学生习得刻画人物的方法,又让他们学会将脑海中的画面转化为语言文字的技能,这也能使语言文字运用渗透到生活中来。

正如赵志祥老师所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核心词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学习应该是学习终身受用的、相对稳定的、不可替代的语文知识、方法、技能,如果没有知识、方法和技能,理解无从谈起。”所以,语文学习应当聚焦能力培养,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自觉为自己生命添加养分。

新基础语文教学改革是一次诗意的改革,是语文教师诗意的栖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满诗意情怀,用自己的诗意感悟去唤起学生心灵中的“诗人”,唤醒他们的生命自觉。学生如果都能拥抱、谱写自己的诗意人生,那也正是新基础教育“育人价值”的实现。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光明区光明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诗意教材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教材精读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虫子的诗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