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2021-07-16 06:30宋学勤罗丁紫
教育家 2021年21期
关键词:四史学段教师队伍

宋学勤 罗丁紫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四史”包含着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实践,反映着我党的政治奋斗历程和中华民族的政治选择历程,是人才培养中弥足珍贵的教育资源。

目前,中小学在“四史”教育方面存在认识有待加强、课堂教学效果有待提升等问题。统筹推进“四史”全面融入中小学教育,需从以下四个维度入手——

明确教学目标

突出“四史”教育的独特性与复杂性

当前,中小学没有独立、系统的“四史”教育,与“四史”相关内容散见于不同学段、不同课程中,导致中小学的“四史”教育存在教学目标不清晰、教育特点不突出等问题。

目标决定方向与成败。统筹推进“四史”融入中小学教育,首先要明确“四史”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四史”教育是爱国情怀教育。“四史”本身蕴含着深刻的建构力量。通过“四史”教育,使学生看待事物的眼光不拘泥于一时一地,而是从整个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乃至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强化学生对党的建设事业的高度认同,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

“四史”教育是政治智慧教育。“四史”教育要使学生获得以唯物史观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智慧,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取得领导地位、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特别要培养学生清醒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前进与曲折、成功与失败,进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四史”教育是报国行动教育。这种报国行动教育在于引导学生把握当前中国的发展大势,树立使命意识,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爱国情怀教育、政治智慧教育和报国行动教育三位一体,共同构成“四史”教育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只突出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

统筹规划教学内容

注重“四史”教育的系统性与丰富性

统筹规划“四史”教学内容是“四史”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基础。目前,中小学不同学段及相同学段不同课程的教材中,涉及“四史”的教学内容,存在重复化、碎片化等问题,使“四史”学习流于表面,学生无法形成系统印象。为此,应统筹规划,做好“四史”教学内容的纵向衔接与横向衔接。

纵向衔接,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能力,教授与之相匹配的“四史”内容。小学,以史为主,突出故事性与情感性,让学生对“四史”中的重要人物与重要事件形成初步印象、提起学习兴趣;初中,以史为主,兼少许论,讲故事之余,加入浅层理论与分析,引导学生深化爱党爱国的思想意识;高中,史论结合,于史实之外,加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促使学生形成政治认同。在这一过程中,切忌拔苗助长,向学生讲述超出其理解能力的内容,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忌老生常谈,使学生对“四史”产生逆反与抵触心理。可结合历史发展逻辑与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编写各学段专用“四史”教材,由简到繁、从浅入深地妥善安排各学段“四史”教学内容,使之更具系统性。教材由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编统审。

横向衔接,指整合同一学段不同课程中的“四史”教育资源,博采众长,使之互为补充、互相支撑。在这一过程中,应由相关指导委员会结合不同课程特点,统一、合理安排各课程中涉及“四史”教育的具体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明确分工,避免相互重复与冲突。同时,打破课程壁垒,注重不同课程间“四史”教学的衔接、互补与融合,对“四史”进行跨学科、多角度解读,丰富“四史”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式

增强“四史”教育的生动性与吸引力

创新教学方式是“四史”融入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保证。“四史”教育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头脑与心灵,应避免采用单一、照本宣科、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创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校内教学中,可利用高科技构建“智慧课堂”,建设“四史”精品视频资源库,引入“四史”微电影、微课程等,增强“四史”教育的趣味性与吸引力,提高学生在“四史”课堂上的抬头率。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各种新闻事件、文献资料等,直面学生对“四史”产生的各种困惑,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瓦解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此外,还可采用辩论式教学、研究型教学、情景模拟、学生讲“四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搜集教材之外的“四史”细节,并在课堂上分享、讨论,使“四史”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四史”从“死知识”变为“活知识”,从知识传授升华为价值引导,最终入脑入心。

校外教学中,建立健全实践教育和校外实践锻炼机制,把“四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将各类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等,作为“四史”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英雄故居等,让“四史”以更为生动鲜明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接受鲜活的“四史”教育。

需注意的是,多元化教学方式要进一步完善“四史”教学评价体系,丰富评价的内容与方式。一张考卷无法考查出“四史”教育的真实成果,应当改变目前“唯分数”的评价规则和以记忆为主的闭卷考核方式,采用闭卷、开卷、大作业等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方式,将学生的参观访问、课堂分组讨论等也纳入考核体系,让考评更为灵活、真实。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四史”教育的专业度与广博度

在中小学开展“四史”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是采用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学生联系起来的桥梁。如果“桥梁”质量不过关,那么,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之间就会出现鸿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当前,“四史”教育的师资队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与现实教学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四史”教学需要。因此,应从如下两方面加强“四史”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四史”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包括对“四史”专业知识、专业思想、专业方法的系统掌握与深刻领悟。应充分调研各学段对“四史”教师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展开系统培训,全员轮训。学校也要经常举办专业短训班,注重培养“四史”教师在教学中融知识性、理论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能力。还可通过举办讲课比赛、优秀教师示范公开课以及选派优秀“四史”教师到各学段对口支援、示范引领等方式,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加强“四史”教师队伍的交流互动。“四史”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学术视野,才能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为此,应搭建交流平台,加强不同学段“四史”教师的交流互动。可建立“四史”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实行集体备课,互通信息,共同进行教学研究和探讨,取长补短。在这一过程中,可借助网络手段,打造网络金课、精品课,搭建网络备课平台。“四史”教师还可通过微信、微博等,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学习他人教学长处,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总之,“四史”在中小学教育中落地生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多方考虑。明确教學目标、统筹规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使学生在“四史”教育中乐意学、学得进、学得好,进而使“四史”教育在中小学人才培养中沿着正确道路一路前行。

(作者宋学勤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罗丁紫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四史学段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共产党员要学好“四史”这门必修课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