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星巴克的成功秘诀

2021-07-17 03:13文|凌
企业文化 2021年17期
关键词:舒尔茨咖啡豆星巴克

文|凌 石

星巴克的崛起是有迹可循的。1971 年,星巴克在西雅图开了第一家线下门店,主要售卖高质量咖啡豆和咖啡器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十余年。

1983 年,彼时还是星巴克员工的星巴克灵魂人物霍华德·舒尔茨(星巴克前任CEO)远赴米兰出差,在参观国际家具展的途中,偶遇了意式咖啡吧。舒尔茨在《将心注入》自传中谈到,浓缩咖啡的口感和店内的美好氛围让人难忘。回国后的舒尔茨萌生了发展意式咖啡连锁店的想法,并将这一想法告诉了彼时星巴克的三位创始人(Jerry Baldwin、Zev Siegel 和Gordon Bowker),但是并没有得到支持,于是舒尔茨在1985 年离开星巴克,并于1986 年创办了自己的意式咖啡馆,此时的星巴克只是一个在西雅图拥有4 家线下门店的咖啡豆零售店。事情的真正转机,是舒尔茨于1987 年收购星巴克,并将星巴克定位成一家连锁业态的咖啡馆,以此为标志,星巴克的现有业态正式成型。

复盘星巴克50 年历史,我们大致可以把星巴克归结为4 个发展阶段:1.0 时期(1971 年-1992 年),从诞生到转型,灵魂人物舒尔茨开启现磨咖啡市场。霍华德·舒尔茨主导了星巴克从咖啡豆到现磨咖啡饮品零售的业务转型,并开启密集开店模式,在空间上不断扩充;2.0 时期(1992年-2000 年),这一阶段,星巴克主要的动作是融资上市、树立品牌,高速扩张深耕区域市场,其中,“高速开店+推出明星产品星冰乐”直接驱动了公司高速成长;3.0 时期(2000 年-2008 年),舒尔茨卸任,不顾效率与消费者体验,激进地高速全球扩张导致经营状况直线下滑;4.0 时期(2008 年-2021 年),金融危机后,舒尔茨再次就任,提出拒绝盲目扩张,精简门店数和单店效益最大化提高经营效率;重塑企业方向,注重产品与消费者体验,带领星巴克重回增长快车道。

就国内而言,星巴克和竞品(COSTA 咖啡和瑞幸咖啡)相比,虽然身处同一赛道,但其已经在七年内适应了中国市场,从特许经营模式和加盟模式转变为直营模式,也培养了一批忠实的消费群体,具有超高的品牌人气。伊查克·爱迪思曾在《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写到,“所有有生命的系统,都会追求短期与长期的效益和效率,生命周期将沿更长还是更短的轨迹,取决于系统中整合要素的量。”从星巴克近十年来净资产收益率始终保持在30%左右,并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来看,星巴克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生命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价值标的。

起于偶然

在星巴克诞生之前,喝咖啡主要是欧洲人的传统,美国人更偏爱汽水一类。原因也很简单,咖啡刚进入美国市场时,由于烘焙技术的不成熟和冲泡方式不正确,让速溶咖啡产品在品质上大打折扣。一个叫毕特的荷兰咖啡商在移居美国后,发现了这个商机,于1966 年在加州伯克利开店,引进优质的阿拉比卡咖啡和重烘焙咖啡技术。优质的咖啡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咖啡爱好者,其中就包括星巴克早期的三位创始人。于是乎,三位美国学者向毕特拜师学艺,学成之后旋即在西雅图派克市场,开设了第一家区域性的咖啡豆门店。之后的故事就是霍华德·舒尔茨主导了星巴克,从咖啡豆到现磨咖啡饮品零售的业务转型。好产品的裂变进程是异常迅速的,转型后的星巴克,因为优质的咖啡和社交文化饱受当地顾客追捧,在随后的五年内,以西雅图为中心扩张新建了165 家新门店,甚至因为客流实在过于火热,在同一街区开了一对双子店,销量却完全不受影响,但这个现象也为星巴克之后的扩张埋下了隐患。

对于星巴克来说,1992 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6 月,星巴克成功登陆纳斯达克,顺利完成IPO。此时的星巴克虽然坐拥165 家连锁门店,但仅覆盖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八个城市,分别是西雅图、芝加哥、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洛杉矶、旧金山、圣地亚哥以及波特兰。也就是说,此时的星巴克依然是一个“区域”性企业。这其实和舒尔茨的打法策略有关,即用大量门店“侵略性”地覆盖一个地区,在一个地区站稳脚跟后,才考虑扩张至下一个地区或者辐射附近地区,这种稳扎稳打的玩法,像极了如今国内火热的社区团购打法,关键原因都指向一点,上市前,有限度的烧钱扩张,先把商业模式跑通。在完成募资2800 万美元后,星巴克转化打法,开始了全国性的布局。1994 年,星巴克收购了波士顿 Coffee Connection 公司的22 家门店,以此为标志,星巴克进军美国东海岸;1996年,星巴克在日本设立北美市场以外的首家门店,并在同年进入新加坡市场;1997 年,星巴克确定了其公司的经营理念根基,并将咖啡店开进了菲律宾市场;1998 年,星巴克将其品牌延伸至食品杂货赛道,也拥有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同时进军英国、马来西亚、新西兰、中国台湾和泰国;1999 年,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开设中国内地第一家门店。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8年时间里,星巴克门店总数增长速度最高达1003 家/年,平均增长数为417 家/年。

无限扩张的“副作用”

星巴克的确是一个“经典商业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无限制地扩张。2000 年,舒尔茨辞去星巴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一职,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星巴克在两位继任者奥林·史密斯和吉姆·唐纳德的带领下,开启了更为疯狂的扩张,2000 年-2008 年,星巴克全球门店数量翻了4-5 倍,达到了16000 家左右。

2004 年,对于星巴克而言又是一个关键年份。在2004年之前(2000-2004 年),得益于店面数量的上升,星巴克营收增长率一直保持稳定正增长。直至2004 年底,星巴克营收最高增长到50 亿美元,总门店数达到近9000 家,净利润增速更是超过营收增速。也就是说,此时的扩张带来的仍然是正收益。在2004 年之后(2004 年-2008 年)总店数的增加,导致星巴克经营效率下降,同店因为总店铺数量过多,而发生营收增速不及过往同期,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星巴克的股价和估值双双重挫,由最高点下跌至2.95 美元,跌幅82%,市值趋近2000 年左右水平。星巴克并没有跑出AWS 的飞轮,重资产式的扩张,并没有降低边际成本,反而成为一种负担。高速扩张往往牺牲了经营和管理层面的专注,也因此降低了顾客体验感,营收和净利出现背离在所难免。窘境之下,舒尔茨只好再度出山。

2008 年初,舒尔茨再次担任星巴克CEO 一职,他提出在经营层面要精简门店数和单店效益最大化,拒绝盲目扩张,关闭低效店面。在随后的一年里,星巴克陆续地关闭了美国本土600 多家门店,这些门店大部分开业还不到三年。并且,舒尔茨从经营本身出发,开始对店员进行培训,关闭全美门店3 小时,对店员进行咖啡制作和服务水平的培训、举行针对种族歧视的员工培训。在其他经营细节上,星巴克开始注重顾客体验提升,比如,更换最先进的咖啡机、推出新的产品口味供顾客选择、建立顾客意见反馈体系和开发会员积分等级系统。明确定位、塑造品牌、专注产品,舒尔茨的这些策略让星巴克重新找到了正确的发动机。

回顾舒尔茨回归的10 年时间,星巴克的净利润率增长15%,平均净利润率提高了近5%,EPS 从0.21 美元上升到3.27 美元,CAGR 为32%,2008 年-2018 年ROE 从13.21%上升到136.51%。

护城河的背后逻辑

对比同行会发现星巴克在财务数据表现上,要优于COSTA 咖啡和瑞幸咖啡。星巴克的销售费用率要稍高于COSTA,主要因为星巴克所用的咖啡豆为100%阿拉比卡咖啡豆,而COSTA 所用的配方是由比例为6:1 的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咖啡豆混合而成,阿拉比卡品质高但产量低,所以星巴克的原材料成本会比COSTA 略高。有趣的是,高销售费用率下的星巴克的净利润,却要优于COSTA,其原因主要归功于其优秀的经营管理和租金议价能力。瑞幸咖啡较为特殊,以上市以来现有数据来看,虽然营收一直保持极高的增速,三年时间里门店数量逼近星巴克二十年来的布局,但是两项利润率都不好看,目前从商业模式和产品定价上看,仍达不到星巴克和COSTA 同级别的利润率。

霍华德·毕哈曾在《星巴克:一切与咖啡无关》一书中提及,从霍华德·毕哈(星巴克功勋卓著的前董事兼国际部创始总裁)来到公司的第一天起,他就不断提醒员工:“我们不是在经营那种卖咖啡给客人的生意,我们是在经营一项关于提供咖啡的人的事业。”星巴克的咖啡生意本质在于以人为本,这和贝索斯的“顾客至上”理念如出一辙,理解了这个,星巴克的第三空间也就很好理解了。第三空间强调的是星巴克的社区属性,是用户除了工作和家庭以外社交的重要场所,其主要特征就是“高密度接触性”,最好是人们步行即可到达的场所。便利性能够使得消费者提高消费频次和频率,甚至可以培养出路径依赖,事实也的确如此,在20 世纪90 年代,热衷星巴克的消费者,平均每月光顾星巴克约18 次,这是其他零售企业难以企及的品牌黏性。这个逻辑就是为什么舒尔茨会主张将企业利益的金字塔倒过来,顾客体验处于顶部,公司员工、股东次之。除了在企业文化方面,星巴克在实操上也尤为关键。

在选址和租金议价方面,星巴克通过专业的选址团队和一套复杂的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选址,以避免企业在不适宜的地点开店而浪费资金,而在强品牌力的加持下,星巴克往往享有较强的房租议价权,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以中国大陆市场为例,门店租金比一般咖啡厅低15%左右。在全球供应链体系管理方面,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运营了9个咖啡豆种植支持中心,与上游咖农合作、与供应商形成的稳定互惠良好关系,保证了高品质咖啡的价格稳定性,这相当于从供给端守好命门。如今,星巴克已诞生50 余年,很少能看到一家价值标的能像星巴克一样历久弥新,关于星巴克的成功因素还有很多,比如产品品控方法、店面风格设计、品牌特点等,但回归根源,还是要具备塔勒布口中的“反脆弱”能力。

猜你喜欢
舒尔茨咖啡豆星巴克
Tricks or Treats
My New Teacher
曾在里根政府担任国务卿的乔治·舒尔茨逝世,享年100岁
被玩坏的星巴克咖啡杯
狗狗是我的小帮手
星巴克为什么不卖酒了?
两袋咖啡豆
咖啡豆的另类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