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中的静物观念

2021-07-17 19:12段建猛
锦绣·中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创作实践莫兰迪静物

摘要:版画作为艺术特殊的表现方式,从以复制为目的到重点以艺术的形式浮现人们眼前,观念的转变无疑是关键性的。当静物与版画相碰撞会出现什么样的火花?莫兰迪用静物演绎艺术的真谛,把生活中的杯子、盘子和瓶子置入极其单纯的素描之中,以造成最奇特、最简洁、最和谐的美的气氛。本文以莫兰迪的静物版画为例,结合静物画的发展历史,分析莫兰迪静物版画的创作特点和版画中的静物观念,最终如何应用于创作当中。

关键词:版画,静物,莫兰迪,静物观念,创作实践

引言

莫兰迪为静物作品选择的“对象”在个人、文化、社会、宗教或哲学层面往往具有特殊的意义,围绕着艺术品的主题往往会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共鸣。用探究和审视的眼光来看待艺术品,能理性的看到感性的内容。本文从莫兰迪的作品出发,分析静物画的特殊性和创造性以及静物观念带给版画的新的变化,将静物观念融入版画创作中迸发新的生命。

一.莫兰迪的艺术实践

从莫兰迪的画中可以看出,瓶子、壶子、盒子以及杯盘罐碗是他创作的主题和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平凡无奇的物品在莫兰迪的艺术中呈现出非比寻常的意义。艺术家可以以单纯的想法去做他喜欢的艺术,也可以用多种表现手法去展示他的风格,莫兰迪显然属于前者,从他的艺术中可以看到单纯的热爱和纯粹的绘画,是从有限中寻求无限变化创新的艺术,单纯而美好。

在绘画实践中,常常会有一些体会。当描绘景色时,黑夜中整体的造型总比白昼中紊乱的结构更容易被视觉抓住。“黑夜和白雪”所产生的简化并不能真正等同于综合性理解的简明。同样,雪景中的景物也同样具备这样的视觉整体感。从莫兰迪1962年所画的《雪景》来看,这种感性的纯粹性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在他晚期的作品中,直观中的物体和空间环境的各种因素综合起来,由此获得一种简约明晰、丰满微妙、朴素含蓄的表达。他把事物感知的形象与绘画看见的形式协调并融合起来。那些瓶瓶罐罐等物体如同不同乐器的音阶,他的画笔如指挥棒一样演奏着准确和谐的旋律。莫兰迪晚期的静物画是一种视觉性的音乐,这种富有音乐感的绘画是某种感性的韵律和内在精神的统一性,到达身体和灵魂的双重享受。

二、静物画的意义

静物画的感性直观,以其全部感性的丰富性以及居留于事物显现中的有意味的自身显现。在这里,好像围绕着感性世界,在一种不需词语的语言中找到表达,伽达默尔曾称此为“不言之象”。无言性正是静物画的说话方式。静物画中的事物不是从物理世界中选择的,与其他绘画主题相对,布置安排本身,就归属于静物画的本质。由此预告了现代绘画的创作自由。

静态的物质来表现在画面中,同时又不能局限于静态,实现动静结合,为静物画创造条件。塞尚之后静物画的感性的组织所构成统一体的形式,只有形状与色彩的关系代替了传统物与画的模仿,成为一种视觉的音乐,即纯粹艺术。静物画作为纯粹艺术,物与画的共同结构,体现着世界的深刻秩序,以及人的精神秩序的单纯美好。

静物画作为无言之象,显示纯粹艺术的本质。在当今技术发展世界图像化的时代,被功利主义的知觉慢慢侵蚀的物的世界,反映在当代艺术中,就是物与画之间的传统关系的决裂和消逝。物的异化与绘画的终结已成为事实。如何走出这个危机,重新建构物与人的关系?在此,静物画作为物与画之间的连接关系,即物的内部存在与人的内部存在的沟通关联的桥梁,以及“不言之象”的表达方式,建构物与人的关系。

三、创作中的静物观念

观念中的静物是将结构、色彩、明暗等映在脑海中,不同于描摹客观存在,更像是以一种单纯和真挚的眼神来透过现象看本质。像孩子一样的画心中所想的形象,这样的观念所塑造的形象更能传达自身的情感。像杯子、瓶子、罐子、盘子等,无论用什么样的版画技法去表现都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如何去描绘物象更值得去思考。或许大众看到对造型处理不严谨的版画,会认为不会绘画,而称赞熟练掌握技术的习作“像”画的太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静物”,在不同人的眼中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如何表达自己心中的物象,需以观念作为支撑。

静物在版画中的创作,先确定创作的手稿,将其转换到版上。版画渐渐摆脱了功能性,更多的是转移到艺术性上,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独特美感,版画的肌理、印刷的美感、刻刀德尔刀痕是难以用笔达到的效果,但还是要留意绘画最本质的造型。在版上的制作,静物观念带动视觉传达到大脑,将事物剖析构建重现,与一般装饰性的绘画不同,装饰毫无意义。

对于版画而言版,是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上面添加了线条、颜色或者刀痕,经过机器的碾压,掀开纸面所带来的感受对不同的人来说有所差异,或惊喜或满足或思考或欣赏。所展现的是个人的精神世界,会思考的大脑将单纯事物赋予情感的内涵,是“静物”的和谐与宁静。

莫兰迪的作品传达的静物观念是放弃了静物的质感、明暗、结构等特征,没有素描的结构变化和效果,在有限的画面中简化桌面静物、桌面、前景和背景,整体的效果对比强烈,黑白灰对比也只有两三个层次,多么简单的处理,正是这种简单的画面,可以感受到空间、明暗和形体之间的变化,对比是强烈的。创作中这种简约的手段可能满足不了大多数人对真实物象的追求,但是能表现出静物的“精气神”,如同中国画中的“神似”。中国画中的写意正是这种“不求形似”,创作中减少对空间和物象的过分追求,重点来突出静物和绘画内在的观念和精神。

结语

中国近代史以来,追随者西方艺术的脚步吸收和汲取营养,模仿样式和风格反而让自身陷入泥沼,无法自拔。逐渐的艺术家们开始反思自身,一味的模仿并不能推动艺术的发展,形成自我风格才是进步之道。在取精华去糟粕的基础上突破自我和改革创新,视野和观念放宽放远,正如“静物观念”,返璞归真。

参考文献

[1]诸葛蔓. 莫兰迪蚀刻版画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姚瑞丰. 解密自我—从莫兰迪铜版画创作谈起[D].中国美术学院,2019.

[3]范小鹏.莫兰迪绘画中的东方意境[J].美术教育研究. 2011(12).

[4]蔡枫.《物画论》[C].《绘画论—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实践与理论研究博士论文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8年.

[5]汪凌仙. 观物取象—版画创作中的符号语言[D].中国美术学院,2018.

[6]李兴. 物·静[D].天津美术学院,2018.

作者简介:段建猛(1996.7),男,汉族,籍贯:山東济宁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版画

猜你喜欢
创作实践莫兰迪静物
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国民族弹拨乐的发展现状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莫兰迪笔下的高级灰
静物写生
静物
莫兰迪的夏天
安静地欣赏几支花瓶
节日影像志创作实践初探
怎样写静物
我是小小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