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实际需求对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景观设计的影响研究

2021-07-19 07:54左秋艳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活动区景观设计景观

左秋艳

(沧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 沧州 061000)

1 引言

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是儿童最容易到达的、游玩时间最长、游戏频率最高的活动空间。巧妙地设计可以大大增加儿童活动区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为儿童提供一个很好的亲近自然的空间。

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的景观设计应满足大多数儿童的需求,并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和铺路、植物、色彩、休闲设施、水景等景观元素,创造适合儿童的有趣的居住区活动景观。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景观设计相关的理论和研究很少,相关的优秀设计案例更是寥寥无几。其景观设计也大多没有从儿童这一主要使用群体的角度出发,缺乏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各方面实际需求的考虑[1],不利于更充分的发挥儿童活动区景观空间的作用,不能更好的为儿童这一群体服务。因此,这就需要为孩子们创造舒适的游戏空间,给儿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使其参与到户外活动中来。

2 不同阶段儿童对居住区空间景观的需求

儿童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以下4 个阶段:

2.1 0~2 岁,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凭着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他们探索身边的主要手段是用手抓握身边的事物。思维水平处于感知动作阶段,集中注意力时间很短,仅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且此阶段需要监护人全程陪同,依赖度最高,因此应设计亲子活动空间来满足此阶段儿童需求。

2.2 3~7 岁,此阶段的儿童一般能够自己行走,能独立操作玩具等物体,可以从事简单的游戏活动,开始拥有自己的个性,具有模仿行为的认知,但情绪还是不够稳定。因此,可设计沙坑、秋千等简单游戏设施,训练儿童的抓取能力和平衡能力。另外,植物方面可选取桃树、樱花、金叶榆等,此类植物具有花朵丰腴、色彩鲜艳丰富、有淡淡的香气,能够刺激儿童的视觉观察能力以及嗅觉的灵敏度。

2.3 8~11 岁,此阶段儿童能够自由地行走,自我控制力和平衡力已得到增强,开始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从事智力学习,并能够渐渐投入到体育运动当中。因此,可设置轮滑广场、棋盘空间、攀岩墙等,锻炼儿童的身体,增强身体免疫力以及社交能力。

2.4 12~15 岁,正规操作阶段,且逐渐向青年期过渡,他们身体成长很快,性格的依赖性和独立性并存,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加强,并且可以用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2]。针对此阶段儿童,可以设置一些舞动空间,开展街舞等时尚运动,也可以设置一些半私密空间,满足他们交流学习及成长心得的需求,保护青春期的隐私性。

3 儿童的尺度需求对居住区空间景观设计的影响

3.1 身高对景观设计的要求。构造居住区儿童活动区的景观空间时,他们坐时的高度,步伐的大小,手臂的长度等都是要考虑的因素。坐时的身高会对休息座椅等的尺度有一定的要求,太高或者太矮都不适宜,并且应注意安全性,方便使用。步伐的大小直接影响汀步等的设计尺度,草地中的汀步要有效避免践踏植物;水中汀步间隔不应太大,以避免儿童产生畏惧心理,以及不小心踩空发生落水现象,造成安全隐患。手臂的长度是确定乔木枝下高度的标准,设计的时候以触碰不到枝叶即可,同时手臂长度也是设计攀爬等运动器械的标准,比如单杠等。

3.2 儿童视觉角度对空间景观设计的要求。在视觉方面,需要考虑到视线对感受空间的重要性。身高和眼睛的高度会直接影响到植物空间的营造。对于儿童活动场地的植物景观的构造,要从儿童的视觉角度出发,打造出适合他们观赏和玩耍活动的场所。

猜你喜欢
活动区景观设计景观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儿童活动区环境色彩设计策略研究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各年龄段科学活动区活动内容案例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