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上游太行山区山杏资源分布及发展对策探讨

2021-07-19 07:54高慧娟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山杏立地条件白洋淀

高慧娟

(保定市林业调查设计队 河北 保定 071000)

白洋淀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是华北平原的最大湿地,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不但影响河流水系的水资源供给,也影响着水资源及生态环境质量。本地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旱,多年平均降水量528 mm,降雨量大且集中,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大,并引发山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白洋淀上游太行山区土壤干旱贫瘠,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生长困难。适宜树种的选择是本地区进行生态建设的首要问题。本地区为山杏的次集中分布区,主要包括野杏与西伯利亚杏,均属蔷薇科杏属灌木或小乔木,萌蘖力强,适应性广,是我国北方干旱山地丘陵区特有树种。山杏抗寒、抗旱、耐瘠薄,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的良好树种。

1 山杏资源分布

白洋淀上游太行山区属少林地区,森林覆盖率低,由于岩石裸露、土壤贫瘠,造林绿化难度大。森林资源调查表明,本地区山杏资源3 201.8 hm2,主要分布于低山区,占93.3%,丘陵与其他地区分别占4.0%与2.7%,其中,涞水县、易县、涞源县是主要分布区。山杏人工林多,天然林少,人工林多为退耕还林与太行山绿化造林形成,占80.8%,天然林主要分布于偏远山区,以涞水县最多。

山杏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在各个坡向均有分布,由表1 可知,天然起源的山杏半阳坡、阳坡面积与半阴坡、阴坡面积基本相当,分别占48.3%、51.7%;而对于人工起源的山杏,多位于立地条件较好的阴坡与半阴坡,面积占人工林总面积的68.7%,而阳坡、半阳坡只占27.9%,同时,无坡向的平地也有部分栽植,占人工林总面积的3.3%。

表1 不同起源的不同坡向小班的山杏面积 (单位:hm2)

按坡度级来看,山杏主要分布于缓坡与斜坡,分别占总面积的44.3%与34.6%,在平坡与陡坡也有一定分布,在36°以上的急坡分布最小,占3.3%。山杏以集中连片的纯林分布为主,但也偶见分布于山坡与沟谷中的零星林木。林分普遍不整齐,衰弱小老树占有较大面积。

2 山杏的开发利用价值

2.1 生态保护价值。山杏能生长于干旱贫瘠山坡,根系发达、萌蘖能力强,同时还抗寒、耐旱、耐瘠薄,容易繁殖、病虫害少,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优良乡土树种。白洋淀上游太行山区具有较多的裸露瘠薄山地,植被覆盖率低,易于发生水土流失。从流域的整体性、系统性考虑,要保持白洋淀与入淀河流及其周边的良好生态环境,上游山区的生态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山杏是优良的乡土树种,有利于形成结构良好、功能稳定的近自然植被,可有效促进太行山区流域的综合治理与生态恢复。

2.2 经济价值。①山杏仁可食用,且是受人为干扰较少的绿色生态食品,粗加工可制罐头和小菜,较厚果肉可加工成果脯。山杏仁可加工成琥珀杏仁、杏仁露、杏仁茶、杏仁油、杏仁霜等。②苦杏仁中不但含有丰富的钾、钙、磷等常量矿物元素,而且还含有丰富的锌、镁、铜、锰、硒等微量元素,杏仁中硒的含量为各类仁果之冠。杏仁对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中风、心肌梗塞等疾病有很好疗效,还能延缓衰老。杏仁中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③杏仁油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6%以上,易于储藏,杏仁油还可作为生物柴油。杏仁油加工剩余物的蛋白质含量达60%以上,进一步加工而成的杏仁蛋白以易消化的低分子蛋白为主,占总蛋白含量的80%以上,是一种食用价值极高的植物蛋白。④苦杏仁甙是苦杏仁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明确的生理、药理活性。苦杏仁甙内服对呼吸中枢可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达到镇咳平喘的作用。苦杏仁甙及其水解所产生的氢氰酸和苯甲醛有抗癌作用。苦杏仁还具有镇痛、抗凝血、免疫调节的作用。此外,山杏系列产品加工的重要副产品,如山杏种皮可提取天然酚类化合物与黑色素,杏壳则可用来生产活性炭。

2.3 观赏价值。白洋淀上游太行山区是下游地区的天然生态大花园。山杏的大范围种植不但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山杏本身也是优良的观赏树种,早春开花,花白色或粉色,是早春难得的观赏资源,为游人踏青、休闲娱乐、观赏摄影等提供优质的环境。同时,由于山地气候较为冷凉,春季气温回暖较慢,观赏时间与下游的平原、城市相错开,带给人们一年观赏第二春的奇妙感觉。

3 存在的问题

3.1 立地条件差。本地区成土母岩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等,山地土壤瘠薄干旱,保肥保水能力差,再加上干旱少雨,使得整体生态环境脆弱、立地条件较差。长期以来,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区优先造林,且首选经济价值较高的用材树种与经济林果,山杏等兼具生态与经济功能的乡土树种未受到足够重视,只是在其他树种难以成活、立地条件很差的地方栽植山杏。山杏生长的大多数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瘠薄、肥力较差,使得山杏生长缓慢、树冠矮小,产量偏低。

3.2 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山杏一般情况下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生长条件恶劣,易受霜冻、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霜冻是影响本地区山杏产量的主要自然灾害,在每年早春山杏的花期或幼果期,易受霜冻危害,会造成花与幼果受害,降低山杏产量甚至会绝收。本地区年降水较少,且分布不均,多发春旱,使果树缺乏水分,生长不良,新梢抽枝短、花芽分化少,果实小品质差。干旱也易造成蚜虫、红蜘蛛等虫害大量发生,并易诱发各种生理病害。冰雹是夏季常见的天气灾害,常常会使树体、果实、叶片机械损伤,从而树势变弱,光合作用下降,果实减产并产生疤痕,降低果实的商品价值。

3.3 经营管理粗放。白洋淀上游山区的山杏多数为野生资源,分布不均,有集中连片也有零星分布,多数地区管理粗放或缺乏管理。山杏虽然具有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但由于分布的广泛性与管理上的非排它性,管理与收益难度大,多数处于粗放管理甚至弃管。同时,山杏普遍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缺乏必要的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经营措施,造成山杏树势衰弱,病虫害滋生蔓延,果实产量和品质不高。

4 发展对策探讨

4.1 促进绿化建设。山杏具有较强的抗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等特性,在其他树种难以成活的较差立地条件造林有较大优势。为贯彻落实关于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在河北省白洋淀上游开展新建规模化林场试点,将会极大的推动本地区的造林绿化工作。山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在立地条件较差的荒地、荒沟与荒坡,通过合理整地、精选良种壮苗,进行人工栽植山杏,不但能大大增加森林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还能获得较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4.2 加强管护经营。为进一步提高山杏的品质和产量,并促进其生态功能的发挥,需要在落实管护责任基础上,进行分类经营管理。对于人工栽植山杏,加强整形修剪和土肥水管理,通过疏花疏果、截干、缩剪来复壮树势、集中养分、提高坐果率,从而提高产量与经济收益。天然野生山杏,多生长在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在分布集中连片的地区,采用人工看护、设置围栏等方式进行封山育林,比较稀疏的林分进行补植补造提高林分密度,促进健康森林生态系统形成。

4.3 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对于山杏资源,特别是经济效益较高的人工栽培山杏资源,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是保障资源持续与功能稳定的关键环节。山杏病虫害主要有杏疔病、球坚蚧壳虫、杏仁蜂和天幕毛虫等,杏疔病的防治可于生长季和冬季剪除病枝并集中烧毁,严重的早春喷洒石硫合剂;防治球坚蚧壳可于早春发芽前喷石硫合剂,并后继喷洒敌杀死;防治杏仁蜂要于落花后幼果速长期喷施速灭杀丁;天幕毛虫严重的地区在越冬卵幼虫出壳时喷施溴氰菊酯。并积极探索利用赤眼蜂等进行生物防治。

4.4 果实采收与深加工。除人工栽植并处于管理状态下的山杏外,野生山杏由于分布范围大且不集中,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在果实成熟之前,存在着抢采抢收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一是相关各方要在充分协商基础上建立管理制度,并进行资源持续利用的宣传教育;二是组织专人成立管护巡逻队,加强村口路口检查与山上巡查,制止采青抢青;三是成立专业合作组织,把当地农户统一组织起来,既可保障资源持续利用,又可实现集中统一采收销售,减少流通环节,增加农民收入。

为提高经济效益,部分产品直接销售外,要积极探索山杏产品的精深加工途径。除传统的杏仁饮料与杏仁罐头外,积极研制新型高蛋白固态与液态食品,并提高杏肉加工利用水平,生产杏脯、杏梅、果丹皮等,实现加工增值,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同时,培育龙头企业进行品牌创建,在巩固提高线下销售基础上,充分利用手机网络进行网上销售或微商直销。

猜你喜欢
山杏立地条件白洋淀
要命的玩笑
山杏景观林营造技术
山杏种子的冬藏处理
白洋淀人家
雄安两赋
白洋淀深冬挖藕人
不同立地条件6年生云南松幼林的生产力及其分配研究
浅谈循化县云杉的造林种植技术方法
改善华蓥山森林立地条件措施浅析
接穗品种等因素对核桃嫁接改良主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