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信行理论为导向的追踪随访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2021-07-19 10:49刘庆庆胡倩周艳梅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盆底肌力功能障碍

刘庆庆,胡倩,周艳梅

(1.河南省人民医院省直第一医院 妇科,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市中心医院 妇产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主要为分娩损伤盆底肌所致,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等症状极大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性生活质量[1-2]。产后为女性盆底康复关键期,在产后及时予以有效训练干预,对盆底损伤恢复有重要意义。但患者出院后受疾病认知不足、不良心理状态等因素影响,康复锻炼依从性易降低,影响盆底肌功能恢复。基于此,本研究对河南省人民医院省直第一医院71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以知信行(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KAP)理论为导向的追踪随访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省直第一医院收治的71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的37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29.16±3.15)岁;产次1~3次,平均(1.85±0.39)次;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2例,初中5例,高中11例,大专10例,本科及以上6例。研究组:年龄22~37岁,平均(28.79±2.85)岁;产次1~3次,平均(1.97±0.41)次;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3例,初中6例,高中12例,大专10例,本科及以上6例。两组一般资料(年龄、产次、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常规干预 对两组患者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设置频率为30 Hz,设置脉宽为500 μs。给予患者各种场景下生物反馈训练,使盆底肌肉处于收缩状态。

1.2.2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向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康复锻炼指导手册,并详细向患者讲解产后锻炼等相关健康知识;以温柔语气加强和患者的沟通,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负面情绪,予以安慰疏导;在患者出院后,每周1次电话随访,监督、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干预1个月。

1.2.3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KAP理论导向的追踪随访。(1)知识宣教。在患者出院前添加患者微信,以“产后恢复指导”名字建立微信群,邀请患者进群。从患者出院后第1天起,持续推送健康知识,包括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基础知识、康复训练知识等主题,每日早7:00准时推送,每个主题每次推送1个知识点。护理人员将患者私信的相关问题进行汇总,并在周日上午录制解答视频,在周日晚8:00于微信群内推送。(2)信念培养。通过单独微信联系与患者深入交流,掌握患者心理状况,若发现患者存在消极、焦虑等不良情绪,则指导患者通过写日记、深呼吸锻炼、冥想训练等方法进行情绪宣泄,并将具体心理疏导方法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发送给患者。引导微信群内康复锻炼依从性高、恢复效果较好的患者分享心得。(3)行为指导。①饮食指导。调节患者饮食结构,以语音形式告知患者饮食注意事项,包括增加富含纤维食物摄入量,避免饮用茶、碳酸饮料、咖啡。②锻炼指导。通过微信语音形式告知患者锻炼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肛提肌收缩锻炼,即在提肛运动5~10 s后放松5~10 s,后再次进行提肛运动,每次反复10~15个循环,每天锻炼3次。③指导患者进行阴道哑铃锻炼。锻炼初期指导患者选择小型号哑铃,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将润滑哑铃圆头置入阴道,深度约1指深,指导患者行阴道肌收缩训练,并进行下蹲、跳绳、用力咳嗽等动作,嘱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应保持阴道肌收缩,使哑铃不掉落,每次10~20 min,每天1次,若效果良好且无疲劳不适感,则更换哑铃型号。干预1个月。

1.3 观察指标(1)康复锻炼依从性:每天坚持完成盆地训练为完全依从,1个月内出现5次以内未完成盆地训练为部分依从,1个月内出现5次以上未完成盆地训练为不依从。将完全依从、部分依从计入依从率。(2)记录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力改善情况。0级肌肉无收缩;Ⅰ级仅收缩1次,且维持时间<1 s;Ⅱ级可收缩2次,维持时间为2 s;Ⅲ级收缩3次,能维持3 s;Ⅳ级收缩4次,能维持4 s;Ⅴ级收缩5次,能维持5 s及以上。(3)干预1个月后,统计两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并采用女性性生活质量调查表(sexual life quality questionnaire,SLQQ)[3]评估患者性生活满意度,其中分值越高说明性生活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2.1 康复锻炼依从性研究组依从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对比(n,%)

2.2 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干预前,两组盆底肌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力对比[n(%)]

2.3 预后相关指标干预前两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及性生活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预后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分娩过程会过度牵拉盆底肌肉、韧带、筋膜,导致盆底结构改变,诱发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但分娩所引起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盆底损伤具有可逆性,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干预可改善预后。常规护理干预无科学理论指导,不具有规范性,且对患者康复需求不够重视,应用效果不理想。

以KAP理论为导向的追踪随访在基于KAP理论基础上形成,包括知识教育、信念培养、行为指导3个方面,将改变行为作为干预目标,认为知识是改变行为的基础,信念是改变行为的动力[4]。本研究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以KAP理论为导向的追踪随访,结果显示,研究组依从率较对照组高。利用微信平台实施护理随访干预,可保障护理服务的延续性和有效性,持续推送健康教育知识、定期解答疑问有助于提高健康知识教育效果,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度;明确患者心理状态,予以心理疏导、同伴教育,可消除其负面情绪,提高康复锻炼积极性和信心,有助于促使行为改变。同时,科学饮食指导不仅可避免出现便秘、尿频、尿急,缓解临床症状;指导患者进行肛提肌训练、阴道哑铃训练,能加快盆底肌力改善。本研究数据还表明,干预后研究组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可见以KAP理论为导向的追踪随访可促使患者盆底肌力恢复。本研究进一步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尿失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性生活满意度明显提高,且均优于对照组。这提示以KAP理论为导向的追踪随访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以KAP理论为导向的追踪随访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可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盆底肌力,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盆底肌力功能障碍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