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国防教育内生动力研究

2021-07-19 11:44任彤彤
衡水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内生国防爱国主义

任彤彤,杜 涛

新时代大学生国防教育内生动力研究

任彤彤a,杜 涛b

(衡水学院 a. 马克思主义学院;b. 办公室,河北 衡水 053000)

在新时代提升国防教育效果,必须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情感和国家安全意识两大核心要素。遵循国防教育教学规律,以情感导入增强“驱动力”,以思想引领提升“牵引力”,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国防教育内生动力的逻辑路径,激发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实现国防教育的价值、目标、使命与愿景,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国防教育效果。

新时代;大学生;国防教育;内生动力

“内生动力”是行为机制的原动力,是推动国防教育的内在根本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国防教育效果的强弱,影响着国防建设的长远发展。从教育角度上看,决定国防教育效果的关键在于国防教育的“内生动力”系统的构建。具体而言,国防教育“内生动力”就是依据“他者性”教育理论,以爱国主义为情感导入,以国家安全意识为价值引领,提升大学生国防教育自觉性、主动性意识,增强高等院校国防教育时效性的内在动力因素。

1 大学生国防教育“内生动力”理论的内涵

1.1 从教育理论出发,情感和价值是教学的“内生动力”

当前,高等教育交往理论经过了演进发展,从最初强调教师作用的“主体性”过渡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尊重、相互对话的“主体间性”。在教育领域,“主体间性”的哲学思考,摒弃了“主体性”在教育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是教育范式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具体体现在国防教育上,就是国防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到国防教育过程中来,达成共识和相互理解,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国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增强了国防教育的效果。但是“从主体性交往范式到主体间性交往范式转变并非教育交往逻辑的终点”,只有“从心中而来”,才能真正“走入对方的心灵深处”,实现交往的价值、目标、使命与愿景[1],才能实现教学交往范式的“升华”,因此,教育交往“他者性”找到了新的出路,“依‘他者’审视‘自我’,自我成为为他性的责任主体”[2]。具体来讲,就是国防教育工作应积极唤醒和激活师生的“他者性”意识,深入挖掘爱国主义和国家安全意识因素,实现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自我主导、自我解放与自我超越,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国防知识、增强国防技能,进一步提升国防教育效果。

1.2 国防教育“内生动力”包含爱国主义和国家安全意识两个要素

爱国主义和国家安全意识分别承担着情感驱动和价值引领之责。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力量之源,是国防教育的“驱动力”。爱国主义表现为大学生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凝聚着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民族复兴之要义。国家安全意识是国防教育的动力之本,是国防教育的“牵引力”,是大学生对国家面临的安全形势、国家总体安全的理性认知。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是增强大学生国防教育效果的必然路径。

2 “内生动力”在国防教育中的现状及作用机制

高校国防教育服务国防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不仅传授军事理论知识,也承担着对情感和价值的引领。在传递国防教育知识、开拓军事理论视野、锤炼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更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为了调查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内生动力,笔者以衡水学院2020级大一新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便利调查方式,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6份。调查结果显示:有96%大学生选择“有一颗爱国的心”,96%的大学生会“理性思考,从实际出发,做有利于祖国和人民的事”,92%的大学生觉得“国家安全重要”,9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有责任维护国家安全”,85%的大学生赞同“愿意为国家安全利益奉献一切”。这表明,当前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国家安全意识。但是,仅有65%的大学生“关注近期出现的与国家声誉利益有关的国际、国内事件”,50%的大学生表示“经常会接受爱国主义教育”,36%的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形势比较了解”,56%的大学生认为“我国当前国家安全形势比较乐观”。这反映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仍然存在欠缺。

通过调查可知:一,当代大学生继承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着强烈的维护国家安全的情感和意识;二,当代大学生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和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方面依然任重而道远;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高校国防教育活动没有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情感和国家安全意识的作用,国防教育教学有待发挥“内生动力”。

在高校国防教育中重视爱国主义精神和国家安全意识两大核心要素,激活其“内生动力”,才能有效发挥其重要作用。

2.1 爱国主义精神维系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是大学生勇于实践、推进国防教育的精神动力

培育爱国主义情感是国防教育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元的社会观念影响着大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侵蚀着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等三项历史任务,尤为紧迫和艰巨。因此,应该“着力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让大学生学会把自己的理想与人生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扎根人民,报效国家,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实现自己的理想”[3]。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之具备献身国防的信念,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立足点。习近平主席发表的2020年新年贺词指出:“我们为共和国70年的辉煌成就喝彩,被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震撼。”高校国防教育应始终贯穿爱国主义教育理念,以教授学生国防知识和技能的形式教育学生拥有爱国热情[4]。当代大学生需要将爱国主义情怀植于心,为政治上提供向心力,为文化输出凝聚力,为经济提供生产力,为军事提供战斗力。可以说,只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才能培养大学生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自觉主动地承担起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履行保家卫国的使命,致力于社会的发展。

2.2 国家安全意识是大学获得国防知识、探求真理、增强国防观念自觉的思想和行为

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高校国防教育如果不面对国家安全形势,就失去了基本的价值。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当前中国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日新月异的网络变革,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带来了重大挑战。调查表明,大学生在国家安全意识上缺乏防范意识、行动意识和法制意识,对于国家安全知识的了解相对薄弱。强化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关键是要使大学生对我国总体的国家安全形势有基本准确的体验与判断。新时代大学生需要增强忧患意识,正确认识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和意愿,形成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具体认知和实际行为。此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尚武精神的支撑。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5]大学生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尚武精神。

2.3 国防教育“内生动力”理论模型

依据调查研究,大学生国防教育“内生动力”模型如图1所示。

注:情感和价值分别为爱国主义精神和国家安全意识。

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应该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具有国家忧患意识的教育者,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的言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感。爱国主义的精神追求和国家安全意识的价值导向,将有效地将国防教育内容转化为实践,并在实践中保证其实效性。

新时代大学生是奋斗者,肩负着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大学生要勇于承担历史和时代赋予的责任,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和国家安全意识思想引领下,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使命。

3 构建高校国防教育“内生动力”的逻辑路径

面对新时代国防教育工作的新变化和新挑战,理论和实践都充分证明:高校要结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为目的,构建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支撑、国家安全意识为引领的国防教育“内生动力”,这不仅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更是国防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

3.1 爱国主义精神情感导入

高校国防教育应丰富爱国主义精神来源。一是在国防教育工作中注重从民族记忆和历史文化中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二是注重发挥榜样的作用,以鲜活的事迹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比如,可以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舍生忘死、奋勇当先的“逆行者”为榜样,使学生认识到应该始终肩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历史使命。三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奖助学金政策、帮扶助困等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倡导国家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使学生迸发出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高校国防教育应拓宽爱国主义精神渠道。一是在“立德树人”育人大背景下,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建设,国防教育工作者要“有激情、会煽情、动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充满正能量,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新媒体渠道作用,用好“学习强国”“易班”等网络平台,培养理性爱国思维。三是充分发挥军训、征兵、军事理论课教育宣传动员作用,以先进的榜样激发大学生为国防奉献的意志,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四是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学生社团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内校外各种实践活动中,激励大学生担当作为、勤学力行,不虚度青春,以一流的视野、一流的胸怀、一流的勇气,放飞青春理想,坚定人生信仰、认识世界、把握大势,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为祖国的未来学本事、做学问,长才干。

3.2 国家安全意识思想引领

高校国防教育应培育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一是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委员会要把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作为国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忧患意识,强化居安思危意识。二是营造校园氛围,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家安全素质和能力教育。丰富大学生国家安全实践活动,保证国防教育的延展性和科学性。三是使大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和掌握国家安全形势,具备和掌握国防知识,提升国家主权意识。

高校国防教育应激发大学生强烈的国家安全意识。一是通过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言传身教凸显国家安全意识。国防教育工作者要有充分的国家安全意识,不断地搜集更新国家安全热点知识,准确把握并将其补充到国防教育内容中,提高自身素养和认知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自觉践行国家安全意识。二是巩固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是建立在新时代大学生强烈的国家安全责任意识基础上的。在国防教育教学中,既要通过古今中外对比,不断对学生进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国家安全危机意识教育,也要通过知行合一、学思践悟等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责任意识。三是培养大学生尚武精神,强化大学生社会担当,提升自立自强意识,倡导和追求社会法治基础之上的公平正义,不断弘扬自强不息、卫国御侮的尚武精神。

4 结束语

国防教育工作只有准确把握大学生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准确把握国防教育“内生动力”的内容体系和运作机制,才能帮助大学生提升素质和能力,形成正确的国防观念,自觉为国防贡献自身力量。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和国家安全意识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应该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国家安全意识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积极因素,动员所有能够动员的有益手段,增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效果。

[1] 张心亮.从主体间性到他者性:高等教育交往范式转型[J].教育评论,2016(4):45-48.

[2] 赵灯峰,王习胜.他者性: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伦理转向[J].广西社会科学,2019(1):178-183.

[3] 王东辉,郑戎.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40):1-2.

[4] 张燕红.关于加强高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学生国防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 (1):136-137.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6.

Endogenous Power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REN Tongtonga, DU Taob

(a. College of Marxism; b. Administration Office,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explore the two core elements of patriotism and national security awareness. Therefore, this paper, following the rules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onstructs a logical path for the endogenous power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with emotion education and thought guidance so as to stimulate the awareness and initiativ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realize the value, goals, mission and vision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endogenous power

10.3969/j.issn.1673-2065.2021.04.018

任彤彤(1977-),女,河北衡水人,副教授;

杜 涛(1984-),男,河北衡水人,讲师。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新时代大学生国防素养及培养对策研究”(2019030401094)

G641

A

1673-2065(2021)04-0091-04

2020-12-20

(责任编校:曹迎春 英文校对:吴秀兰)

猜你喜欢
内生国防爱国主义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