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以湖州市为例

2021-07-19 08:11频,李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湖州市供给服务

周 频,李 萍

(湖州师范学院 图书馆,浙江 湖州 313000)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快速发展,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总量增速明显,公共文化制度体系逐步完备.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能,有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远发展,是全国公共文化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从湖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出发,通过走访调查挖掘供需结构问题,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探索湖州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提高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完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快速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1 “供给侧改革”的概念与发展

“供给侧改革”即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指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供给侧入手推进结构调整,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它是改善供给和扩大需求的重要措施,也是解决供需矛盾的主要方法.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针对经济问题提出了“供给侧改革”,2016年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了供给侧改革方案,由此供给侧改革在经济领域得到快速推广.同年,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要求汇聚社会力量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这标志着供给侧改革在公共服务领域揭开了序幕.公共文化服务是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展供给侧改革同样必要且迫切.由此,国内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安徽省、浙江省等省份都开始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初步探索,其中,《浙江省供给侧改革补短板行动方案(2016—2017)》要求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市县建设工程和市县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工程等[2].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在省级区域的全面铺开,设区市、县等地公共文化服务也紧随其后,以供给侧改革的方式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结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长远发展.

2 湖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湖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

(1) 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保障逐渐完善.湖州市注重制度政策的顶层设计,为公共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2016年出台《湖州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湖委办发〔2016〕45号);2017年发文湖州《关于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整合利用和提升效能的实施意见》;2018年通过《关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监督意见》(湖人大督〔2018〕6号).同时,湖州市政府把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经费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预算,逐步建立与湖州市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能力、文化强市建设需求等相匹配的文化投入机制,逐年扩大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规模[3].湖州市还加大对文化创新精品、文化产业项目、文化遗产保护及文化体制改革等的经费扶持力度,如2018年湖州市集中社会力量共投入2亿.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湖州市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为湖州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持.

(2)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逐步改善.湖州市积极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服务圈”,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改善和拓展公共文化阵地.截至2018年底,湖州市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102.8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逐年增加.2017年湖州市图书馆馆舍维修,并在全市启动城市书房建设项目,2020年底湖州市本级共建成免费开放、无人值守、自助服务的城市书房15家;2018年湖州市非遗馆启动建设,市田野文物展示馆完成方案设计;2019年湖州市美术馆正式投入使用等[4].

(3) 公共文化惠民服务项目日益丰富.湖州市利用现有设施、技术、人员和场地等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每年在全市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活动品牌不断深化,文化项目持续创新,全民阅读全域推广,文艺精品新作不断推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向创新性、品牌化、项目式、精品化、均等化方向发展.如持续深化“文化街景”“文化阳台”“城市文化联盟”等文化品牌活动;长期举办湖笔文化节、群众艺术节、南太湖音乐舞蹈节等一系列节庆文化活动;积极开展以诵读、讲座、沙龙、读书会为形式的“青蓝文化”“泡泡鱼童话屋”等阅读推广活动;打造“名剧、名角、名团”精品演出,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断推动文艺精品创作迈向新高度,舞台艺术创作、视觉艺术创作的作品在省级大赛中频频获奖[4].

(4) 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湖州市通过多种举措加快湖州文化人才培养,提高文化人才综合素质.实施“金钥匙”文化人才工程,健全文化人才培育平台;以“金钥匙”文化人才工程为契机,实施文化人才导师制,建立文化人才工作室,定期举办“金钥匙”创新论坛;利用“机关学习日”“文化吾行”等平台开展课程传授、课题研究、研讨交流等,调动人才工作积极性,激发文化人才的内发动力;加强新型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扩大文化产业人才、文化志愿者、文化社工队伍力量;改善文化人才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文化人才引进、提拔、激励机制等,形成以岗用人、择优竞聘、公平公正、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全面调动文化服务部门干部职工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5) 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湖州市公共文化服务自2016年起逐步对接“互联网+”,先后推出“40TB数字图书馆”“文化有请,专家有约”公共文化服务网,以及“湖上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完成博物馆馆藏资料数字化加工工程、图书馆多媒体阅读中心工程.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等15家公益性文化场馆,以及大众书局等3家民营场所近20家文化单位入驻“湖上云”平台,有效整合了众多场所的资源、产品和服务等,为湖州市市民提供了更便捷的“一站式”服务.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还提升了市民的文化服务体验.

2.2 湖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从供给侧看,湖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比较丰富,公共文化产品等供给也相对充足.但公共文化供给与市民的公共文化服务诉求和期待的匹配度、适应度、满意度如何还值得研究.本文采用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0份,有效问卷256份)和实地走访的方法对此进行全面了解.

(1) 公共文化设施供给尤其是基层建设尚需改善.公共文化设施是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参与文化培训、进行文化学习的主要阵地,是公共文化供给的必要基础.公共文化的公开数据和调查结果表明,湖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亟待改善.2015—2019年浙江省公共文化公开数据显示,湖州市每万人拥有的公共文化设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如2016年相差1 234.6平方米.通过比较《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2015—2020)》《湖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2016—2020)》,发现在部分公共文化设施提供方面,湖州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刚刚达标,如吴兴区图书馆.从湖州市公共文化场馆分布看,整体供给不足,地域分布不均衡,61.72%的被调查者认为湖州市政府部门在满足居民文化需求方面急需提供更多的文化设施和场所,且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大剧院等扎堆建设在湖州市西北方位,45.7%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共服务场馆距离太远是目前湖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影响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主要因素,近60%的被调查者认为湖州市公共服务场馆的地理位置亟待改善,城市基层公共文化中心需加快建设.从调查数据看,在可选择的几个场馆中,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知晓度最低,近50%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加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力度,70%的被调查者认为社区应该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2)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平台宣传有待加强.从文化活动、文艺作品等已有数据看,湖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相对充足.但从“公共文化服务知晓度和问题发现”等问卷调查结果看,众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培训等知晓度和参与度不高.从调查结果来看,湖州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湖上云,自2016年推出至今,仍有62.89%的被调查者从未听说过此平台,仅有7.81%的被调查者关注并预约过相关活动(图1).湖州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亟待提高,否则将直接影响供需的有效对接.

图1 关于“您是否听说或关注‘湖上云’平台”的回答Fig.1 The answers to “Have you heard of or paid attention to the ‘Hushang Cloud’ platform”

(3) 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亟待解决.从湖州市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现状看,整体供给内容较充分.但对湖州市居民的随机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免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亟需解决(见图2).虽然湖州市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品牌不断推出,但仍有超过50%的被调查者希望能为他们提供更多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机会(见表1).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湖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供需脱节、供需错位的问题.只有化解供需矛盾,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能,才能推动湖州市公共文化服务更快更好地发展.

表1 关于“您认为湖州市政府部门在满足居民文化需求方面急需做什么”的回答

图2 关于“在接触过的公共文化服务中,您觉得存在哪些问题”的回答Fig.2 The answers to “What problems do you think exist in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you have been exposed to”

(4) 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共享机制有待完善.湖州市公共文化服务虽然有统一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整合资源,但在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中,文化服务部门仍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和资源孤岛等现象,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在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培训和展览时,缺乏横向的跨界合作、协调共享和统筹规划.因缺少相应的协同机制,很多高质量的文化资源和服务并未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如湖州师范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地方高校的文化资源、文化设施、文化活动等,以及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丰富文化资源和文化设施的企事业单位等,从而导致很多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项目、资源流失.

3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对策

3.1 树立供给侧改革创新发展理念,促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

树立供给侧改革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有助于减少公共文化无效供给和公共文化领域“补短板”的任务;有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推动文化服务优化升级,激活文化供给内生动力.借助“文化+”“互联网+”等创新发展理念,在公共文化供给与需求之间建立“文化服务提供—需求反馈—精准化服务”供需高度匹配的良性互动关系[5],促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其中“文化+”是以文化为引领,纵横联合,满足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提高文化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拓展思路.如“文化+科技”,通过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提高文化供给产品或服务的科技含量;“文化+教育”,让本土文化与“产学研”等有机对接,促进文化教育融合发展.另有“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创意”“文化+生态”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文化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面临着深刻变革,为文化发展带来了广阔空间.调查显示,超过80%的人每天使用互联网.通过“互联网+文化”,依托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技术,实现文化领域信息和资源的互联互通、交互共享,实现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反馈的有效互动,促进文化生产、传播和获取的快速对接,从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传播速度和知晓度.总之,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关注现实问题,补短板提效能,在不断提升湖州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为建设富有内涵魅力的文化湖州奠定良好基础.

3.2 改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保障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快速发展

湖州市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已出台了相应的财政投入和人员引培机制,但无论从投入的实际增长数据还是从满足公共需求侧看,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1) 财政保障.除切实落实湖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两个高于”,即保证财政投入的增幅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和高于“十二五”提供的资金支持等投入机制外,还需要根据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精神文化需求适时地调整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总量,逐渐提高政府财政投入增长比率.调查结果显示,近45%的人认为部分文化产品和服务超出了普通居民的承受力,如文化演出等票价过高.同时,积极拓宽公共服务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积极引导公益类文化企业、有意向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等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如非遗文化、中华老字号文化的宣传等,可邀请相关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并提供经费支持,缓解政府公共财政压力,完善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金投入为辅的多渠道、多方式、多元化的财政投入机制,实现公共文化供给资金支持效益的最大化.

(2) 人员政策.目前湖州市在文化人才引进政策、文化人才培养平台及文化人才管理机制方面虽已逐渐完善,但还需进一步优化文化人才结构,根据公共文化服务群体需求高低和人口比例差异,在人才培育和人才引进的政策上有所倾斜.如着力引进儿童和青少年阅读推广、文化宣传、老年人文化服务等方面的人才;注重提高文化人才服务意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从业者或文化人才与参与文化活动和使用文化施舍的湖州市居民的互动沟通,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从业者或文化人才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强化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热情,促进与受众的有效互动.

(3) 管理运行.针对湖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布点分布跨度大、资源供需不均衡等问题,借鉴上海市做法建立“基层文化活动中心统一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平台的运行协调和统筹不同基层、社区、街道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活动、服务等资源.

3.3 完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益的最大化

(1)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联席会议制度,保障协调(组)机构功能的有效发挥.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必然要求.随着2016年湖州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颁布,湖州市区级相关政策也陆续出台,并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协调小组、小组成员组成和职责分工作了详细说明.但各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小组功能的有效发挥,还需要相关的制度机制保障.目前湖州市区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对协调小组的工作规则、要求等进行量化和考核,如联席会议实行例会制,至少每季度、半年或一年召开一次;对工作要求和内容进行中期汇报和年终考核等.

(2) 协调统筹各领域各层次各类别的公共文化资源,发挥公共文化供给合力.目前湖州市通过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湖上云”对公共文化服务主体机构,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大剧院等进行了整合,但仍需将社区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湖州市中小学、湖州师范学院[6]、湖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其他文化类企事业单位的文化资源、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有效地吸收进来,如将湖州师范学院沈行楹联艺术馆、两赵纪念馆、大会堂、音乐厅、体育馆、状元馆等文化设施,以及胡媛大讲堂、胡媛文化节、读书月、国际文化节、音乐会等文化品牌活动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并向湖州市居民有条件地开放,这不仅能扩大公共文化供给范围,还能有效缓解湖州市基础文化施舍缺乏、空间分布不均等问题.

(3) 协调统筹湖州市区域间、群体间公共文化供给资源,促进公共文化供给均等化.以均等化、标准化科学、合理地统筹公共文化资源,并向基层(如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倾斜,向残疾人、青少年、老人等弱势群体倾斜,以缩小公共文化供给存在的区域间、群体间的差距,有效满足湖州市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

(4) 协调统筹湖州市线上线下公共文化资源,优化线上线下公共文化供给结构,提升线上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创新线上公共文化服务形式,打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时空限制,从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受众的覆盖面,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大供给效益,提高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如对公益文化培训类活动、文化品牌活动、阅读推广类活动等采用直播的方式开展;在办好网上博物馆的同时,尽快推进其他特色场馆的数字化进程.

3.4 构筑城市公共文化精准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无缝对接

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其基本文化权益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目标和基本出发点.但目前公共文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供需脱节、供需错位等矛盾[7].湖州市公共文化供需亦是如此.要扭转这一局面,主要在于实现公共文化资源与服务供需的无缝对接,增加有效供给,提质增效,提高公共文化供给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多元化.

(1) 精准识别公共文化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差异性需求.通过阶段性走访、调研,以及有效的互动反馈,全面了解不同群体的文化层次、文化需求、文化服务偏好,深入分析和细化群体,精准识别多元群体的差异性需求,根据不同需求提供、开发或推送针对性的文化资源、文化培训、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如湖州高雅艺术进校园、高雅艺术进寻常百姓家等活动,要根据高校学子与一般居民的差异征求意见,选定所需的具体内容.

(2) 精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供给.精准配置过程实际上是把公共文化资源与文化需求精准匹配的过程,切实保证文化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实现供需的无缝对接.湖州市可适当借鉴上海市浦东新区推出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采购大会,“文采会”采用“淘宝模式”[8],将文化产品的供需双方聚拢在一起,根据需求自由选购,供需直接对接.

(3) 搭建公共文化精准化服务管理系统或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搭建公共文化信息获取、信息反馈、评价反馈、供需对接平台,全面了解公共文化服务对象的文化活动轨迹和文化偏好,为其提供相匹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真正满足湖州市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3.5 强化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宣传工作,力争公共文化服务知晓全覆盖

近几年,湖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公共文化资源日益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逐渐优质化,公共文化活动不断品牌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先后升级.但比对问卷调查结果可知,湖州市居民对公共文化资源、培训、活动、平台等的知晓度不高.为改善目前这一状况,湖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主管部门和各成员单位、协作部门,以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部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多媒体账号、各大宣传显示屏、触摸显示器等各类媒体平台和设备持续置顶推送,播放宣传短片、视频和短信,通过宣传标语、宣传资料、专题培训等方式进行宣传,使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的知晓率达到100%,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送到每位寻常百姓家”.

3.6 建立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多维监管评估机制,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

为更好地推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效能,可建立城市公共文化供给多维监管评估机制,即建立由相关文化研究机构、社会第三方评估企业、市民自发组织(市民巡访团)等组成的多方评估团队,以联合开展监管.具体操作如下:

(1) 建立完善的湖州市公共文化设施供给登记制度.登记内容包括文化馆、博物馆、少年宫、图书馆(包括城市书房)、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的设施数量、使用情况及开展的活动等.

(2) 开展湖州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定期巡访工作.招募乐于奉献、乐于参与文化公益活动的湖州市居民组成市民文化服务巡访团,以季度或半年为周期对各个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和提供的服务开展暗访工作,并对巡访结果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文化服务主管部门网站或媒体进行通报,让各部门和市民知晓并关注.

(3) 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化评估.评估体系由第三方草拟,公共文化服务主管部门通过.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湖州市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的知晓度和满意度,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4 结 语

2019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在上海的一次发言中强调,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是提升服务效能、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公共文化服务正处在从“有没有”“缺不缺”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的关键时期,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只有深刻认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意义,才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9].只有不断创新思路、深化改革,把文化强市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谋划与推进,把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作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和动力,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才能真正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脱节的现实问题,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从而真正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上作出更大更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湖州市供给服务
还小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My family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