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危害及控制策略

2021-07-19 17:17王悦隋颖
食品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控制措施

王悦 隋颖

摘要:近年来,人们的养生意识不断提升,對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因此,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特别是针对动物源性食品,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的把控力度,通过严格的预防、科学的检测以及有效的控制等几个方面,保障动物源性食品的食用安全。为此,文章分析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所带来的危害,针对兽药残留的危害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残留危害;控制措施

目前,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一定兽药的问题成了此类食品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消除此类问题,应加强对动物饲养、兽药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并提高消费保障力度,把控好兽药开发环节,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实现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有效保障。

1.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所产生的危害

1.1 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由于动物与人的身体结构存在差异,因而部分用于动物疾病治疗或育肥的药物进入人体后难以被分解与吸收,或难以排出而堆积在人体内,这会侵害人的各个器官、组织以及肌肉功能,影响其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部分兽药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其破坏性远高于普通兽药,因人体不具备较强的抗药性,因而在大量残留兽药进入人体后会出现慢性中毒现象。若是未发育完全的幼儿摄入了氯霉素或含有大量呋喃的药物,会导致幼儿发育滞缓或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

1.2 引发毒性反应

部分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量过大会使人出现急性与慢性中毒。例如,食用了盐酸克伦特罗超标的猪肾脏会使人出现急性中毒。若是处于妊娠期的妇女食用了大量氯霉素超标的动物源性食物,则会导致“灰婴综合征”,进而提高生产难度。而氨基粮苷类庆大霉素及卡那霉素则会对人的前庭或耳蜗神经产生损伤,使听力下降,部分碘胺类药物还会造成血代机能的下降。

1.3 引发癌症、畸形或基因突变

部分兽药会对人体的细胞突变产生诱导作用,在药理的作用下使人体结构发生变异,从而对人的正常生理机能产生影响。同时,人食用的动物源性食品中若含有丁苯咪唑或阿苯达唑,可能会诱发人体的畸变,而雌激素或克球酚类兽药含量过多则会导致人患有癌症。这些兽药会在人体内积存较长时间后暴发,对人体机能产生严重的破坏。

2.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控制的可行性对策

2.1 加强源头监管

加强源头控制,把控好兽药的使用量及使用频次是规避兽药残留问题的关键,应采取强制性措施对养殖过程进行规范,以减少兽药残留的问题。同时,应重点监控兽药及动物饲料的生产及销售环节,完善批签发管理制度的建立,严厉惩处或取缔违规生产销售兽药的企业,加大对制假、售假人员的打击力度。此外,应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养殖个体与企业应严格控制兽药使用量,不得针对健康动物随意用药,即使针对患有疾病动物也要科学用药。不仅如此,也需加大疾病预防力度,及时淘汰病畜。结合用药处方的要求对动物源性食品进行用药治疗,并做好用药记录,科学选用药物,以降低兽药残留。

2.2 提高检测力度

各地市场监督及管理部门应加强兽药残留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构建一个自上而下、从市场到群众的健全的质量检测网络,在专业检测人才的严格检测下,把控好动物源性食品的交易及食用安全。应以市场检测标准为依据,结合动物源性食品的消费速度构建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检测周期,并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分布范围,制定与实施权责管理制度,加强各县市及乡镇的检测服务力度,购入先进的检测设备,实施全面化的检测。同时,应重点排查市场上流通速度快、具有高危害性的兽药产品,通过严格的用药管制与药品检测,进一步强化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

2.3 科学研发兽药

降低兽药残留最根本性的工作是开发危害性小、药效持续时间不长且残留量较低的兽药产品,并对目前动物已产生抗体的兽药进行生产配方的优化与改进,避免在动物疾病治疗时因抗药性的存在而加大用药剂量,从而导致兽药残留。兽药生产企业应加大无公害、低毒性、药效显著的微生态制剂或兽药的开发,加强动物防疫排查工作,结合获得的数据对兽药的残留量进行分析,并结合动物的恢复情况合理进行兽药优化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应停止生产或销售部分无消毒灭菌作用的兽药,避免无效药的大量应用而导致兽药残留问题。

结语

动物源性食品的兽药残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引发毒性反应或导致癌症、畸形以及基因突变等严重的病害发生。为此,加强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控制十分重要,应从药品使用量及频次的把控、市场监管以及药物研发与生产多个环节着手,通过科学制药与用药的观念的强化,避免兽药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问题的出现,从而保障动物源性食品的食用安全。

猜你喜欢
控制措施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电子通信中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
浅析土建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灾后传染病控制措施及施行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