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护工成刚需 亟待出台行业规范

2021-07-19 21:42宋婷婷
公民导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护理员护工规范

宋婷婷

得知年过六旬的母亲泡脚被烫伤,林宜愤怒了:“你作为护工竟这么不专业,不知道她有糖尿病,对水温感觉不够吗?”

护工一脸不服气,辩解道:“我怎么晓得她有糖尿病,烫脚都有这么多规矩?”

林宜没想到,母亲生病自己无法陪伴,想着请个护工照顾,却引出更多糟心事。

而林宜的经历并非个例。

在巨大的用工缺口之下,一大批护工经过“草草”培训,匆匆上岗,以满足一个个分身乏术的家庭,也产生了诸多纠纷和矛盾。

有全国人大代表呼吁,护工行业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出台行业规范。

医院护工已成刚需

母亲因病入院,林宜因工作忙抽不开身,只能找护工陪护。市内一家护工公司在住院部楼下设有服务点,声称其下属护工都经过专业培训。在林宜以每天200余元的价格谈妥后,便给她派来了护工杨阿姨。

杨阿姨年纪和林宜母亲相仿,老家在农村,干护工这一行已一年有余。林宜虽觉得她年纪有些大,但见其穿着护工服装、佩戴陪护工作牌,显得颇为规范,便只嘱咐她好好照顾母亲。

三月春寒料峭,这天晚上母亲想洗个脚再睡,杨阿姨便端来一盆水。母亲试了试,觉得水温不够热,让杨阿姨添点热水。这一添便出了事——老人脚被烫伤。

林宜看着母亲脚上的水泡怒火中烧,一方面质疑杨阿姨作为护工不专业,一方面指责护工公司不负责,同时认为医院也脱不了干系。此事闹得沸沸扬扬,一个多月后以护工公司作出相应赔偿而收场。

聘请护工遇到糟心事,折射出的是出当前护工市场日益紧俏和护工管理亟待规范之间的矛盾。

据了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住院患者对高质量护理服务提出了更多需求。但目前,我国护理队伍人力资源配备不足,2020年每千人口护士数3.14名,明显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每千人口9名护士的平均标准。

某机构调研了490家三级医院的护理现状,结果显示,床护比约为1:0.6,未达到《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定的“1:0.8”约束性要求。据不完全统计,超过70%的护士日均工作超8小时,超过80%的护士每周倒班2-3次。

需求的增加伴随着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矛盾,催生了护工这一职业。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全国各地医院严格执行标准化防护,“一患一陪护”成为常态。以往患者家属“倒班式看护”无法继续,急需护工“补位”。

我市某三甲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我院现有受聘于职业护工公司的护工300余名,但缺口依然很大。通常年龄偏大、疑难重病等患者都需要护工提供护理服务,老龄群体更是需要长期护理。我院老年患者约占六成,子女上班无法前来陪护,护工就成了刚需。”

护工行业乱象丛生

在奶奶这个月第五次念叨,她是不是还有第四个儿子的时候,汪华陷入了长久的怅惘和困惑之中。直到他向妻子陈凝说起此事,谜团才解开了。

“之前我去养老院看望奶奶,正好听到护工和她的对话。”陈凝说,当时一名赖姓护工满脸堆笑,冲奶奶喊妈:“妈,认不认得我?我是你儿子,你不认得我了吗?”

几次遇到这样的事后,陈凝才品出味儿来:“他这是专门做给家属看的,以显示他跟对奶奶关系多么亲昵。”

但是,这给九十多岁的老人带来了莫大困扰:明明自己膝下只有三子,怎么突然多出一个来,而且还不姓汪?老人开始整天琢磨这事,并反复询问家人。

陈凝说:“对着患者喊妈,我不认为这是专业护工该有的做法。”

某三甲医院相关负责人认同了这一说法:“护工的护理水平应介于护士和保姆之间,因其陪护对象往往患有疾病,需要接受专业护理。因此,看似簡单的陪护中包含了诸多人文等因素。”

一位多年从事护理工作的医院护士长,展示了一本名为《职业资格培训鉴定教程:护理员》的教材。该书是根据卫生部卫医发[1997]第2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推行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市卫生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受市卫生局、市职业技能指导中心委托而组织编写的。

这本书重点介绍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其涉及的知识面涵盖了十几门学科,仅护理基本技术这一章,就介绍了病区环境管理、病人入出院护理、卧位和安全的护理技术、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技术、病人清洁护理技术、生命体征的测量及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冷热疗技术及常用急救技术……

“就教材而言,至少成为一名高级技能的护理员是需要掌握大量专业知识的。”该护士长说。

然而,护工专业性不足已成为当前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护工护理不到位,导致人员伤亡的案例屡屡见诸媒体。

早在2016年,我市便有报道称,重庆将对护工进行技能培训,合格者持证上岗。“但这并没有成为护工入行的‘硬杠杠。”该护士长认为。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第三方职业护工公司大量进入陪护市场,但绝大多数公司为家政、养老等领域转型而来或新开展陪护业务,受制于专业师资不足,多数仅能开展日常的饮食起居培训。

此外,受制于成本因素,职业护工公司多招录进城务工人员。据某医院对125名护工进行的调研,这些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仅35.55%,小学文化占42.96%;年龄偏大,50岁以上的占82.22%,60岁以上的占35.55%,无40岁以下从业人员。

在巨大的用工缺口之下,一大批护工经过“草草”培训,匆匆上岗,活跃在医院、养老院等场所,以满足一个又一个分身乏术的家庭。

该护士长坦言,医院原本不具有培训护工的职责。但因为医疗陪护涉及一些专业知识,医院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同时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往往会对这些护工进行岗前培训。院方还规定,护工同时护理多名病患时的最远相隔距离、以避免意外发生。但对这些规定,“黑护工”却视若无睹。

此外,由于缺乏监管,一些职业护工公司为追逐经济利益,频频出现在原市场价基础上加收费用的情况,而“黑护工”乱喊价的现象更加普遍。

亟待出台行业规范

“护工行业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了。”全国人大代表,市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延萍表示,她在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提出过相关建议。

李延萍认为,国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督促各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尽快出台与完善针对护工行业的制度与规范,协调职业教育等主管部门,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分层分类有序推进护工行业的规范管理。

“首当其冲是推行护工行业自律。”李延萍表示,我国现行法律对医师、护士的执业实行了行政许可,但并未对护工实行行业准入。她建议,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督促行业协会、社工组织等自治机构,建立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治,对护工和护工公司准入条件、服务价格等建立符合各地实际的指导标准,加大宣传力度,从源头强化护工行业的规范管理,改变护工行业目前的无序状态。

在李延萍看来,还要加强规范化专业化的培训和考核。她建议,各地卫生主管部门指导护工行业自治机构,制定统一的培训和考核方案,督促护工公司、医疗机构加大护工的岗前培训和考核,特別是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消毒隔离知识等护理基础知识,逐步引入护工持证上岗和继续教育制度,强化护工的岗中培训和考核管理。同时,卫生主管部门在培训经费方面予以适当的财政支持。

“探索建立护工职业教育制度也是势在必行。”她表示,国家一直以来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拓宽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范围,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完成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李延萍说,针对护工职业特点,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部分初等、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率先开展试点,开设护工专业,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护工职业教育培养,从根本上解决护工行业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同时拓宽了就业渠道,进一步促进就业和保障民生,也为居家养老、康养产业储备足够的技能人才。

上述护士长透露,日前我市已出台《重庆市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方案指出,力争到2021年底,完成30000人次医疗护理员技能培训,形成一支由执业护士和辅助性护理人员组成的护理从业人员队伍,规范医疗护理员管理,促进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建设技能型劳动大军。

猜你喜欢
护理员护工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四川地区护工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养老护理员生存现状与困境调研报告
云南省家政服务业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沈阳市护工护理员工会联合会正式成立
护理员:平凡中展现美丽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