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戏剧策略,丰富幼儿的阅读体验

2021-07-19 10:50赵倩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老虎戏剧绘本

赵倩

儿童戏剧教育在近年来逐渐成为热点话题,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广泛讨论。戏剧游戏、戏剧活动以及围绕戏剧开展的一系列主题活动也频繁出现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深受孩子和老师的喜爱。这是因为它一方面满足了幼儿“喜欢假装、乐于扮演”的天性,另一方面与我们当下倡导的“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相契合。它不以专门性的技能培训为目标,不在于向幼儿传授专门的戏剧技艺与技巧,而是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通过戏剧活动恢复幼兒的感知觉,让幼儿在丰富的戏剧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创作与表达,建立与周围世界的联系。这便需要教师具有融合性的教育理念,充分运用戏剧策略支持幼儿活动,激发幼儿的内驱力,为幼儿提供新的认知世界和建构自我的视角和思路。

幼儿园的绘本活动中,教师常常会运用多种戏剧策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发生背景,了解人物的内心状态,提高其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使得幼儿在假想的环境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同时,这些戏剧策略也能帮助幼儿化解阅读难点,深入理解故事。接下来我以绘本《漏》为例,结合常用的戏剧策略,介绍戏剧策略如何运用到绘本阅读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深化阅读,丰富幼儿的阅读体验。

《漏》是一个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绘本故事,故事中的老公公和老婆婆家养了一头大胖驴,被老虎和小偷惦记上了。黑漆漆的夜晚,他们来到主人家,一人一虎偷偷摸摸、误打误撞,引发了一系列诙谐有趣的故事。

一、引导幼儿入戏,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体验故事的氛围

师(引导语):今天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首先要穿过一片丛林,丛林里可能会有老虎哦!在音乐响起时我们要快速行进,音乐停止我们就保持静止,避免发出声响惊动山上的老虎。

《漏》的故事发生在半山腰的一个小村庄,跟幼儿的生活环境相差很大。在活动的开始阶段,幼儿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注意力也容易不集中。在戏剧活动中,我们常常用到暖身活动帮助幼儿熟悉空间和同伴,集中注意力,尽快进入活动状态。因此,教师选择运用“空物想象”的游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背景、感受故事氛围,尽快融入故事情境。

空物想象,即教师运用音乐、语言、肢体动作等营造故事情境,烘托故事氛围,激发幼儿的想象和联想。当教师发布引导语后,便与幼儿一起在活动室“穿行”,面对树林间的重重障碍,时而跨越,时而俯身。为增强幼儿的代入感,教师还融入了紧张且富有节奏感的音乐,音乐响起时,为避免发出声响引来老虎,大家需要和着音乐前行,音乐停止时动作定格。多渠道的感官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想象,他们很快就进入情境。

2.肢体表现,了解故事开端

师(引导语):我们躲避开老虎,顺利到达了这里。这是一座位于半山腰的房子,你觉得它是用什么建造的?

幼:稻草/木头/石头/玻璃……

幼:树林里哪有玻璃呀!

教师请幼儿两个人或三个人自由组合,用肢体表现房子的造型。

师:你们的屋顶是用什么做的?

幼:草和木头。

师:如果刮来一阵大风会怎么样?下一场大雨又会怎样呢?

幼:那不得把屋顶掀翻!

幼:草是不能遮雨的。

师:那住在里面的人有什么感觉?

幼:担心房顶砸在头上。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有了暖身活动的铺垫,幼儿已经能结合故事的情境和背景推测建造房子的材料,他们想到了稻草、木头、石头等。其中一个幼儿提到了玻璃,他的想法随即遭到同伴的质疑,因为大家认为树林里不会有玻璃。可见幼儿已融入故事情境,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随后教师运用“景象画面”(指参与者运用肢体动作呈现出一种或多种姿态,以表现某个景物或场景)的策略,鼓励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房屋的样子。活动中,每组幼儿结合故事里的自然环境,借助身高落差,采用身体围合、弯腰伸臂等方式表现出房屋的样态。面对教师的提问,他们也能根据故事的背景进行合理推测和判断。在这样充满互动性和发散性的戏剧活动中,幼儿不再被动地理解故事,而是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乐于思考的学习者。

3.角色扮演,追踪故事发展

师(旁述):在这个茅草屋里,住着一个老公公和一个老婆婆,他们养了一头大胖驴,山上的老虎和山下的小偷都看见了。

师:你觉得老虎和小偷看见大胖驴后会怎么做呢?

幼:老虎想吃了大胖驴。

幼:小偷想偷走大胖驴卖钱。

师:如果你是老虎或小偷,你会怎么做?

在该环节,教师运用旁述的方式自然引入故事,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思考。随后,教师选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其中,教师扮演大胖驴,幼儿自主扮演老虎、小偷或旁观者等角色。在活动中,大部分扮演老虎和小偷的幼儿在看见“大胖驴”时都表现得十分激动,势在必得的神情和跃跃欲试的肢体动作,充分说明幼儿感受到了老虎和小偷对大胖驴的垂涎之意。此外,考虑到一些较为内敛或还未入戏的幼儿,教师还设置了旁观者的角色,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空间,方便他们坐在讨论区讨论。

二、深入体验故事,化解阅读难点

1.体验人物角色,丰富人物体验

师(旁述):在一个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老虎和小偷开始行动了。

幼儿戴上眼罩分角色扮演。

师:你刚才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你是怎么行动的?为什么?

幼:我戴上眼罩就看不见了,心里有点害怕。

幼:抓驴的时候我碰到了其他人。

幼:我也撞到别人了,很疼。

幼:黑漆漆的一片,我很紧张,只能慢慢走。

师:因为漆黑一片,你们甚至相互撞一起了。那么,你觉得故事里的老虎和小偷在漆黑一片的夜里偷驴,会发生什么呢?

为了让幼儿更能体会到老虎和小偷抓驴的心情,教师提供了道具眼罩作为辅助,让幼儿在漆黑的环境中角色扮演。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失去视觉的“老虎”和“小偷”,速度开始变慢,步伐变小,行动变得更加谨慎了。他们在黑暗的环境中小心摸索,既要找到大胖驴,还不能发出声音惊动老爷爷和老奶奶。復杂的环境加上角色的行动变化,让这段表演变得新鲜、紧张又刺激,幼儿充分体会到老虎和小偷夜里摸黑去偷驴的心情,对故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观察图片,猜想故事结尾

师(旁述):正当老虎挖开墙角,小偷扒开屋顶时,老公公听到了窸窸窣窣的声响,问道:“咦,什么声音?” 老婆婆说:“管他贼哩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师:你觉得老公公和老婆婆说的“漏”会是什么呢?

幼:是漏水啊!

师:你怕漏水吗?

幼:我才不怕呢!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你们看,当老虎和小偷听到“漏”分别是什么反应?

幼:老虎趴在地上还挡着眼睛。

幼:小偷爬到树上,他们一起滚下了山。

幼:他们很害怕的样子。

师:他们为什么会害怕?

教师播放水滴的音效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这个故事中涉及一个很重要的生活经验——屋顶漏雨。生活在乡村或者年长的人可能对此深有体会。每逢下雨,人们总是担心屋顶漏水,把家里弄得湿淋淋的。可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搬进了钢筋、水泥建造的房子,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幼儿来说 ,他们缺乏直接的生活经验,很难体会到“漏”的真正含义。

此时,教师播放了有关滴水声的音效,进一步启发幼儿思考。听到了音效的暗示,幼儿惊讶地应和:“是漏雨吧!”教师追问:“你怕漏雨吗?”幼儿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才不怕雨呢!”“老虎和小偷为什么感觉到害怕呢?他们知道 ‘漏是‘漏雨吗?”有了前期戴眼罩在黑暗中游戏的体验,幼儿对老虎和小偷偷驴的心理状态有了更加直接而深刻的体会,他们纷纷说道:“老虎和小偷都不知道是在说漏雨,天太黑,他们什么也看不见,所以就很害怕。”可见,他们把握到了老虎和小偷在听到“漏”之后惊慌失措、担心害怕的心理,对故事进行了合理推测。

这是一个充满戏剧冲突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幼儿需要理解两方面的难题——“漏”是什么,为什么老虎和小偷都怕“漏”。如果缺少前期经验的铺垫,幼儿便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以及蕴藏的戏剧冲突。而幼儿有了在黑暗中表演的深刻体验后,能进一步体会到老虎和小偷的心情——老虎和小偷接近茅草房分别是为了吃驴和偷驴,他们都在夜间潜行、低头猫腰、蹑手蹑脚,十分害怕被人发现。也正是因为“做贼心虚”,加剧了他们的恐慌,才有了之后误打误撞的喜剧效果。

三、自主阅读,回顾整个故事

教师运用戏剧策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之后,便可让幼儿自主阅读绘本,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幼儿经过对故事的情境感受、角色体验,在自主阅读时便会更加关注画面细节、其中的情感意味以及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有的幼儿把目光停留在老虎和小偷惊慌失措的图片上,自言自语道:“只是漏雨啦,不用这么害怕。”有的幼儿笑着说:“真笨,摔了一跤又一跤。”可以说,这些戏剧策略的使用,帮助我们实现了“重点体验性阅读”,简言之就是把戏剧要素前置,将其与相关的阅读要素加以对应,进而凸显绘本故事中的角色冲突,并采用入戏、旁述、空物想象、景象画面、角色扮演和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体验角色情感、 提出问题、 推想假设、解决冲突,从而理解故事,丰富情感体验。教师借助戏剧策略激活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解放身体,融入故事情境,并在自主阅读中,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理解去关注画面细节、品味阅读,成为主动的阅读者、问题的批判者和活动的建构者。

猜你喜欢
老虎戏剧绘本
传统戏剧——木偶戏
绘本
绘本
绘本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老虎喜欢吃什么
老虎不在家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老虎变成猫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