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专业图书编辑综合能力的培养

2021-07-19 02:42那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图书培养专业

那明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编辑的综合能力逐步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如何提高编辑的综合能力,这是各家出版社普遍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判断分析能力、编辑加工能力、专业能力、统筹能力、市场适应能力、专科能力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专业图书编辑综合能力的培养等相关问题,以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专业;图书;编辑;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1)05-0074-06

每当看到一本好书,在感叹书中文句的行云流水时,不禁会感叹作者的辛勤努力;但在一本好书的背后,编辑工作的重要性却又不容遗忘。的确,编辑是一个伟大的职业,可以说它是文化得以传承的依托,而不仅仅是每天在案头审稿子改错别字。在整个出版环节中,编辑加工是重要一环,它体现了编辑的能力和责任。编辑加工过程中应该把握的两条原则就是:文字修改要精确,技术性加工要细致。通过编辑的修改、润色和加工,使稿件能够明显增色、内容更加完善、体例更加合理、语句更加顺畅、段落更加清晰、标点符号使用更加得当,从而达到“齐、清、定”的要求,达到受读者欢迎的目的,这也是编辑加工过程中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1 编辑应注重培养自己的判断分析能力

1.1 思路决定出路

一本好书的构成因素有很多,但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首先,信息搜集的方式越来越宽泛。传统的开学术研讨会、逛图书卖场、逛书店是比较有效的采集策划信息的途径,但是相对于知识更新和变化的速度,已经不能完整反映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借助数字网络,可以更及时地对信息进行更新和调整。我国拥有庞大的网民队伍,而且网民参与的热情很高,他们本身的需求就是选题,他们也是潜在的读者群。其次,图书的形式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纸质图书,电子图书以其方便快捷和环保的优点已经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人们的阅读习惯,尤其是年青一代的阅读习惯正在被改变,或者说正在向多样化转变。再次,图书后期的营销策划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图书展览会、图书研讨会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但是毕竟这样的活动有限,而网络营销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通过官网的读者问答可及时了解读者对图书的反馈意见。利用博客或是微博对图书进行宣传,甚至在策划之初就可以让读者参与进来。对图书的内容、形式提出意见或建议,是对图书策划团队的有益补充,这样做出来的书才更加有的放矢。现代出版跟数字网络结合得更加紧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做个网站,介绍一下新书,更多的是充分利用网络来捕捉市场信息,拓展销售渠道,掌握读者的信息反馈。单一的纸质出版正在向多元化的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并存的方向转变,网络出版和手机出版正在蓬勃发展。

1.2 过程决定结果

出一本好书,涉及很多人、很多部门、很多工作。从选题策划开始,到读者信息反馈,既是一个流程的结束,也是另一个流程的开始。这中间的协调、沟通,需要全体人员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好。其中,编辑在贯穿各个阶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工作内容包括联系作者,协调编务部门、出版部门、财务部门、发行部门等,只有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最终完成一本好书。一般来说,策划编辑同出版部门和发行部门交流较多,而财务部门往往被忽略。其实,策划编辑在选定选题和定位目标读者群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财务预算。知道了书的预算,才能确定印张、印数、用纸及采取什么样的营销策略。做图书既要靠点运气,也要把握机会,但是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1.3 细节决定成败

现代人讲究细节,看重细节,评价一件事或一个人时喜欢用细节说话,但这并不代表自己做事时就遵循细节。首先是细分市场时的细节。有些图书的市场地位,看似包罗万象,实则空泛,没有找好着力点。“本书既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用书,又可作为医务工作人员参考用书。”此类图书介绍屡见不鲜。这个细节反映了图书策划选题时目标读者定位不够准确,研究生会觉得浅显,内容深度不够;本科生会觉得有难度;医务工作人员会觉得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高。这样的图书市场前景并不乐观。有了准确的市场定位、优秀的作者、实用的内容、出色的编辑,但还不能保证有好的销路。图书的封面设计、版式设计最容易在这个过程中被忽略。图书的封面、版式好比人的脸面,有的人买书不舍本逐末,愿意花时间慢慢了解;有的人是“外貌协会”,觉得封面、板式不好可能就会退避三舍。所以,要针对目标读者群下功夫做好图书的脸面工作。

1.4 态度决定一切

要做好书,态度十分重要。记得在以前的培训课上,听了许医农老前辈出版《青年生活向导》的故事,影响和帮助了一代青年人,收到读者来信9000多封,听后深受感动。抱着这种态度做书,才能出力作、出精品。既要讲究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应该對自己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越是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越是应该发挥文化的导向作用,越是应该担负起出版人的责任。按照国务院的统一要求,我国科技图书出版社在不久后即将完成转型。这为出版行业做大做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专业图书市场的发展带来挑战。各出版单位在产品、人才、市场份额等方面的竞争将是全方位的,而编辑人才队伍是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竞争的核心要点。作为科技出版单位,需要培养和拥有一支稳定的专业编辑队伍;而作为一名专业图书编辑,则需要抓住发展机遇,快速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补齐能力上的“短板”,才能在改革中站稳脚跟并跟上时代的步伐。

2 编辑应注重培养自己的编辑加工能力

编辑加工工作内容大多时候属于技术性加工范畴,加工时需要遵循如下几条原则:①必须改的一定要改。有错误的地方一定要改,而且要认真修改。但要记得,改就要改透、改得彻底,千万不可出现改了旧错误又出现了新错误,这样“老错误虽改,新错误又出现”的现象是编辑改稿过程中的一大禁忌。②改稿时记住“多就少改”的原则,不能拿到书稿后,在对书稿内容还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就大笔一挥,不分三七二十一统统修改,这种为了改稿而改稿的方式是编辑改稿过程中的又一禁忌。③可改可不改的不要改,这是一条很重要原则。对文稿中可改可不改,并非错误、疵点的地方,就不要改。大多数作者写稿,都是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书稿内容的政治性问题、知识性问题可以说是都经过认真把握、反复推敲,对字、词、句应该说都经过深思熟虑、字斟句酌,这也体现了作者写作时的良苦用心,编辑改稿时切不可随意删改,否则就会出现误判。④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改变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编辑和作者在图书生产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各自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作者是产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编辑是产品的加工者和维护者。文章是作者写的,观点自然要体现作者的意愿,如果编辑改变了作者的观点而变成了自己的观点,那么,到底是作者写的书还是编辑写的书。编辑要尊重作者的劳动,否则受累不讨好,再出现了大的错误,那就得不偿失了。⑤编辑要尊重作者的写作风格,不能按照自己的写作习惯而改变作者的写作特点,那样不仅会使作者感到不爽,还会影响作者的写作风格,这样,既不尊重作者的劳动,又会使书稿特点不明显,风格不显著,不伦不类。⑥编辑不要老大自居,不要以为自己懂得一些出版方面的知识就对作者指手画脚,好像老师对待学生一样对作者评头论足。要学会与作者交朋友,要相信作者、鼓励作者,不要把删改变成编辑的个人习惯。

3 编辑应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

许多专业图書编辑的工作重点是出版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专业书籍,而这一工作的基础是编辑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就笔者所在的科学技术出版社而言,编辑至少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要精通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否则编辑工作会很艰辛且很低效。同样,文字基础又是一切文字出版的基础,因此编辑同样要提高自己的文字书写能力。

3.1 提高专业能力

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是策划优秀专业选题和保障图书质量的基础,编辑只有深入了解行业特点,掌握本专业的发展动态才能准确把握读者对图书的需求。编辑的专业知识往往来自于学校和书本,这些知识是有限的,而专业学科的发展则是动态的、无限的,新知识、新技术会不断涌现。故步自封、不求提高只会造成个人的视野狭窄、思路僵化,因此专业编辑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编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①检索与浏览国内外专业发展情况,了解国内外当前的专业发展及其图书出版信息,把握专业的国际动态。②参加专业学术会议与科技论坛,及时掌握相关科学技术发展动态与政策信息,建立广泛的专业联络群体。③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的沟通与联系,了解国内主流学术单位的专业成果与图书需求,关注学术带头人的科研方向和国家科研项目的重点支持方向。

3.2 提高文字书写能力

编辑文字书写能力在编辑专业能力中至关重要。所谓的文字书写能力就是编辑对书稿的内容把关和修改能力、对书稿结构的分析能力、对书稿逻辑的调整能力、对书稿属性的综合分析能力,从某种角度讲,编辑文字书写能力从属于文化范畴,也是对文化的创新、积累、传承、积淀和发展。图书编辑在利用自己的文字书写能力修改稿件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做支撑,因为编辑工作是与文字打交道的一种工作,能力提高了,修改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文字书写能力是一个编辑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想象能力、思考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编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文字书写能力:①知识的积累,掌握较过硬的文字方面的基本功,加强对语言、语法、修辞等各方面的素养提升。②常识的掌握,加强对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生活等方面基本知识的积累,不犯常识错误。③编辑技巧的增强,提高图书立意、谋篇、布局的逻辑性和规范性,通过编辑技巧的实践,不断提升图书的可读性和生动性。

4 编辑应注重培养自己的统筹能力

专业图书编辑不仅要具备策划能力、加工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要具备对出版发行各环节资源的整合能力,有时还需对营销过程进行监督创新,因此编辑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策划统筹能力和创新能力。

4.1 提高编辑的策划统筹能力

编辑进行出版策划时往往要包括许多阶段和步骤,例如图书选题、定位、包装的策划,分销渠道策划,宣传广告策划,延伸选题生命周期策划等,会涉及不同部门、不同资源,同时编辑还要对全过程策划的实施进行控制和监督。没有良好的统筹能力要想做好此项工作是难以想象的。

提高编辑的策划统筹能力应该做好以下两点:①一定要有大局意识,树立大局观念,充分发挥编辑自身的特点和出版社在行业中的自身优势,统筹全局与局部、整体和个人的关系,按照出版社的策划要求来统筹开展工作。②要有协调意识,在选题策划过程中,先要做好市场调研,同时把自己的作者队伍进行分类,当然,更重要的是把握好出版原则,根据出版社的出书方向来策划选题,还要与发行部门沟通和协调,把选题的内容、特色、亮点介绍给发行部门,还要考虑发行部门的营销能力、出版社的宣传投入等因素,切实做好全方位的统筹工作。

4.2 提高编辑的创新统筹能力

受出版社改制的影响,以及网络等新兴媒体和电子读物的冲击,传统的出版策划模式和经营渠道必然受到影响。如何适应专业出版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创作出优秀的精神产品,这就要求提高编辑的创新统筹能力。编辑的创新统筹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①创新策划能力,选取选题策划角度,针对某一领域进行专题策划;开拓选题领域,不拘泥于一个领域策划选题;创造性地分析、构思和策划选题,创造性策划选题非常重要,低水平重复毫无意义;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新成果要有足够的了解,为创造性选题策划提供帮助。②培养一定规模的作者队伍。作者队伍不一定规模越大、人数越多越好,尖端人才占比是关键。善于发现作者,善于把高端的作者吸收到自己的作者队伍当中来,是创造性策划选题的首选要素。③发行渠道要畅通。与本部发行人员的协调合作是创造性策划选题的重要环节。通过发行人员的努力,可以助推选题的高效推进,有利于创造性选题的产生。借助于图书订货会、图书推介会、国际图书展览、网络媒体宣传、网络渠道销售扩大选题的知名度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影响力。

4.3 提高编辑的书稿统筹能力

一部图书的组成部件大体包括以下内容:封面、彩插、扉页、版权、内容提要、编委页、题词、序(包括自序和他序)、出版说明、范例、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索引、后记等,这些内容相对独立,各成体系,不可相互混淆。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正文,体例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是科技类学术性较强的图书多采用科技文献的体例,如果是科普类图书多采取汉字式的体例,不能因为体例的原因而影响了图书的特点。此外,在书稿统筹方面,在尊重作者写作风格的前提下,注意文字书写的规范性,不能有迁就的思想,需要修改的内容必须修改。在统筹书稿时,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者写稿时,写作风格不一,有的直抒胸臆,开门见山;有的宛转悠扬,书卷气十足,不必要求一致。进行文字加工时,只要没错、只要得体、只要不违背出版原则,就要尊重作者的文风和写作风格,这样才能保证书籍的新鲜性、多样性、丰富性和视角多样化的特点。

5 编辑应注重培养自己的市场适应能力

出版物只有在市场上得到读者的认可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如果不能在市場中完成流通和销售,则其自身效益将会大打折扣。作为一名专业编辑,需要提高自己的市场感应能力和市场策划能力,多出好书、精品书。

5.1 提高市场感应能力

市场感应能力是指编辑对于出版市场的变化和发展有敏锐的判别能力。一名优秀的编辑需要不断掌握读者的新需求,预判市场的新发展,从而抢先抓住发展的机遇,在图书市场占得先机。编辑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市场感应能力:①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学习掌握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通过搜索引擎、数字化管理等多种方法快速收集信息,了解市场变化,提高感知力和预判力。②注重调查研究,要经常走向各类图书馆、图书销售市场和科研院校,收集第一手书业信息和读者需求。③加强学习吸收,关注国内外同类市场中的最新出版成果,分析市场反应,积累市场数据用于判断素材。

5.2 提高市场策划能力

市场策划是指编辑对整体策划活动进行系统的创造构思、谋划和设计,以期达到最佳效果。主要工作包括:策划目标定位、市场调查、创意构想、方案论证、实施操作等。编辑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提高自己的市场策划能力:①善于总结与思考,对来自不同渠道、不同层次的信息进行全面判断与考量,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②善于沟通,主动与作者沟通并保持良好的关系,以真诚和专业赢得作者,启发作者的创作灵感。③注重团队配合,加强团队内部的沟通,增强凝聚力和执行力。

5.3 提高对学术前沿方面知识的掌握能力

记得在一次“编辑培训班”上,一位老师说得好:“从事出版工作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还要有与时俱进的专业素养,因为科技发展太快了,如果不关注专业前沿的知识,既有的知识结构就会很快落伍。”对此,笔者深有感触。无论是大学时期,还是研究生时期所学的知识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在此期间,不仅仅在于知识积累了多少,还在于是否培养了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否掌握了触类旁通、正确的学习方法。因为无论学生时代掌握的知识多么多,如果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停止了专业理论,尤其是前沿知识的学习,那么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很快就会老化,有的知识点甚至是错误的。这样一来,在编辑稿件时,如果还按以往掌握的知识来处理,就会导致错误。

6 编辑应注重培养自己的专科能力

6.1 分清中医与西医

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系统,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述方式。全国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对一部分中医药名词进行了审定,但仍有许多中医药名词没有明确规范。这时,在加工中医稿件中,就要尊重中医的语言习惯,不要动不动就将中医的常用术语按照西医的名词进行规范,还美其名曰“中医要与世界接轨”。其实大家都知道,中医发源于我国,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古老文化,即使接轨也是世界与我们接轨,中医标准应由我们来定,而不是将中医的稿子按西医改,最后改得不伦不类,中医不像中医,西医不像西医。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就曾遇到此类情况,一本中医稿子,经过编校后,一些中医术语被西医化了,如把“少腹”改为“小腹”;“烧心”改为“返流性食管炎”。其实,少腹,是人体部位名,在腹的下部,位于脐与骨盆之间。小腹是指人体肚脐以下大腿以上的部分,从肚脐中间分开,左边是左小腹,右边是右小腹。而在中医里没有这个名词,所以不能在中医稿件中遇到“少腹”就改成“小腹”。另外,中医说的烧心,是指胃部有烧灼的感觉,多由胃酸过多刺激胃黏膜引起。西医说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所以,中医表述和西医表述不可混淆。还要注意以下情况:西医皮肤病学中,“水肿”为规范名词,而在中医中“浮肿”为规范名词;“咯血”与“咳血”,西医中有“咯血”一词,没有“咳血”,而中医中二者兼有,所以不能在中医稿件中见到“咳血”一词就要改为“咯血”,等等。所以,从事编辑加工工作一定要尊重不同学科的特色,以免闹出笑话。

6.2 中药药名的规范化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同一种药有正名、异名、译名之分,甚至存在同名异药的现象,给临床用药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带来严重危害。故在中医出版物中,中药名亟须统一。但在统一的同时不可盲目,以免出错。比如:有时经常看到“茯苓皮、赤茯苓、茯神、茯神木”,尤其在中医古籍中经常出现,这时就不能为了药名规范化统一改为“茯苓”。因为以上名称代表着茯苓的不同部位,其功能也不相同。“茯苓”的功能与主治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茯苓皮”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功能与主治为利水消肿,用于水湿浮肿;赤茯苓为茯苓内部色淡红者,性味同茯苓,无补益作用,长于利湿热,主治膀胱湿热引起的小便不利,淋漓涩痛等;茯神即茯苓中抱松树根而生的部分,擅长宁心安神,主治心虚或心脾两虚引起的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等;茯神木为茯神中间之松根,偏于舒筋利痹,主治风湿筋骨挛缩,中风口眼?斜、心痛等。另外,在编校中医书稿时,要使用规范的中医中药术语,不能将“噎膈”写成“噎嗝”,不能将“白云香”写成“白芸香”,不能将“黑云香”写成“黑芸香”,不能将“猪殃殃”写成“猪秧秧”,不能将“萹蓄”写成“扁蓄”,不能将“山慈姑”写成“山慈菇”,不能将“紫菀”写成“紫苑”,等等。

7 编辑应该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

7.1 做好身份转变,摆正心态

一本书从编校、出版到发行,经历着一环扣一环的过程,这其中的编辑工作更是直接决定着图书的好或坏。正是有着这样的一种使命感,作为编辑才更要有协作的精神。在不怠慢自己工作的同时,要学会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及时沟通。编辑工作只是整个出版工作流程中的一部分,只有各个部门互相配合,才不会影响整个工作进度,也才能使出版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下去。此外,摆正心态也是成为一名好编辑的前提条件。应该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对自己的工作建立浓厚的兴趣和感情,只有这样,才会加深对自己所参与工作的认识,从而更快地适应编辑工作。有时编辑审稿后觉得没什么问题了,但当通过层层复审、终审返还给编辑手中的稿件却又存在着许多被忽视的问题。从这一层面可以看出编辑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踏踏实实打下良好的基础,敬业是一个编辑的重要品质。当然,还要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努力地工作。从事任何工作,时间长短往往被用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有经验的标准。其实,这种观点有失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就从事编辑工作而言,工作时间长了,难道就说明工作做得好了吗?事实证明往往并非如此。工作时间长只能说明从事这项工作的经历多,但并不能说明有经验,因为很可能是低水平重复。所以,经历不等于经验丰富。

7.2 做好基本职责,增强责任感

编辑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种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业界所认同。然而,尽管编辑工作如此重要,但是编辑工作“幕后”性质不会改变,无论是选题策划、与作者沟通、写样张,还是版式设计、体例规划、文字加工,无不体现出它的“幕后”性。一本好书问世后得以畅销,或者产生了轰动效应,这里面最体面、最光鲜的往往是作者,即使编辑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但往往并不为人所知。我们还会遇到另外一种情况,当书中出现了问题,有了差错,人们立即就会抱怨编辑把关不好。作为一名合格编辑,不应受到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是应该脚踏实地认真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在具体工作中,笔者认为:首先,正确把握政治方向,把关文字书写表述是编辑工作的基本职责。图书行业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一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编辑在工作中,常常会触及敏感的社会问题,如我国台湾地区不能与其他各国相提并论等问题。这就要求编辑在审稿时一定要慎重又慎重,认真把关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避免出现导向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造成严重的政治错误。其次,在保证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文字的正确规范也是对编辑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正确是指稿件中不能有错别字出现,规范则是要求文字表述准确无误。看似文字的把关很容易,其实不然,很多隐藏的问题容易被忽略,因此编辑要特别留心发现并纠正这样的错误。另外,专业的“大”编辑素质还来自于高度的责任感,必须树立高尚的服务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审稿时真正做到一丝不苟、仔细推敲,切不可一目十行,更不应该认为稿子短而忽略编校程序。对于编辑而言,应该注意时时刻刻提高责任心,从而确保图书质量。

7.3 提高业务水平

重视创新性科技图书是一种系统的、理论的图书类型,它的社会使用价值主要通过编辑人员的劳动来完成。这就需要编辑要有多方面的专业能力。首先,要加强理论思维能力。科技图书编辑一般做到“述而不作”,自己并不单独地发表见解,但会从作品中发现前所未见的创见和新成果。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与探索书中有价值、创造性较强的东西,并合理地把它们保留下来,使之成为书中的亮点,也成为今后图书的卖点,同时还可以促成科技成果的继承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其次,编辑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并能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出规律。编辑的业务水平包括对业务的掌握程度、对专业知识的积累程度及编辑工作的能力和技巧。同样的书稿,经过不同编辑的编辑加工可能会出现迥然不同的效果。编辑在向作者征稿时,可以把尺寸放得宽泛一些,这样能够调动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在审稿时一定要严格把关,这也是对作者负责任;编辑要有站得高看得远的胸怀,不断引领作者向更高的水准看齐。作者的认知标准往往从本行业出发,而忽略了出版上的要求,有时会造成出版的图书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不高。经验告诉我们,编辑要充分利用工作经验,和作者加强沟通,探索写作思路,找到更好的方法,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说到创新,这也是新时期下出版行业的要求。现在市场上各类书籍的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这就使编辑的心理处于一种麻痹状态,让编辑错认为这就是市场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编辑的创造力。新时期的书籍不再仅仅要求数量上的取胜,品质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编辑在书籍内容上下工夫,真正走向市场,了解读者心声,与读者需求有互动交流。一本好书要有独自的特点,看起来与众不同,才会让读者读起来别有一番味道。编辑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争取市场。

编辑处于整个出版活动中的核心部分,承载着传承文明、推进发展的神圣职责。当前出版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对编辑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每位编辑必须充分认识编辑职业的重要意义,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编辑在科技文化发展事业中的地位,實现编辑的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永泰.中医出版物中药名规范小议[J].编辑学报,2007,19(03):183-184.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3〕杨钢.编辑加工规则浅谈[EBIOI].[2009-04-27].http://www.bkpcn.com.

〔4〕郑秀娟.编辑加工中有机交叉的三步曲[EBIOI].[2009-05-04].http://www.sciencenet.cn.

猜你喜欢
图书培养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