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敏感与数字化领导力

2021-07-19 07:13邱晓昀
清华管理评论 2021年3期
关键词:领导力管理者数字化

邱晓昀

数字化转型,无疑是当下企业界最热门的一个话题。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大流行,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大大加速了各类企业向数字化转型的速度。正是因为数字化转型的热度,也带来了对数字领导力的各种纷繁讨论,大家共同关注的视角是:具备何等特质的管理者,才能带领企业成功完成数字化转型?

这一场声势浩大的变革,是以“数字化”来命名的。因此,搞清楚数字化的真正含义,是最为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偏离真相的“数字敏感”

在众多关于数字化领导力的专家论述、企业家采访中,大家会注意到一个高频词汇——“数字敏感”。尤其是对那些从传统型企业希望转型为数字化的企业来讲,他们会更喜欢这个提法。

重视“数字敏感”,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要完成这样的转型,首先应该建立起来一个对数字的正确认知,并具备相应的数字化技能。这个逻辑的出发点无疑是对的。只不过,在随后对“数字敏感”的定义和解读上,出现了一些偏差。

国内正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某知名企业的董事长在一本书的引言里谈到:“我认为,在数字化时代,领导者一定要用数据说话,利用数据做决策,建立起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的系统工程,以此来指导战略、组织、管理和运营”。

作为一名多年的咨询顾问,最近频繁见到众多企业开始推出自己的数字化领导力模型。“对数字敏感,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最新的数字化工具和数字化技术,准确分析、挖掘和抓取数据背后的关联关系和含义,并进而进行科学决策。”就是其中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描述。

上面两个例子,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偏离真相的定义。

在整个数字化进程中,什么能起到最关键作用?

史蒂夫·乔布斯定义了智能手机这一全新的产品,推动人类向移动互联时代迈出了关键性一步,无疑,乔布斯对数字化的理解是超出绝大部分人的。在此之前,乔布斯就已经推出过诸多划时代的颠覆性产品,如iPod、第一代Mac等。如果对照前述的“数字敏感”的定义,人们不由得怀疑,喬布斯能否在这个能力项目上得到高分?他在构思和推出iPhone产品时,分析了什么样的数据,运用了何等的数字化手段呢?

再来看看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吧。马斯克做出的第一个成功产品其实是PayPal。PayPal是数字化支付的第一个成熟应用,它改变了商品交易中的人类支付行为,并推动了线上电子商务模式的极大发展。特斯拉的市值想象空间,其实并不在于它是一辆新能源汽车,而在于它承载的汽车无人驾驶平台的未来,它涉及到的是数字化出行。无疑,PayPal和特斯拉都是数字化产品迭代传统产品的绝佳案例。

马斯克在推出PayPal的构想,在构建无人驾驶的数字化出行平台时,他对什么样的数据敏感、分析了什么样的数据呢?这些极具前瞻性的产品构想,是基于他对数据的抓取、挖掘出常人无法识别的未来信息,从而创造出来的吗?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过去十年中,能想得到的几乎所有关键性的数字突破,都会有同样的疑问。比如Facebook、Twitter、微信、抖音这些社交媒体的诞生和大规模应用,比如各类互联网+的应用,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等等,不一而足。

所有这些划时代的数字化革新或数字化产品,它们的产生,都跟我们定义的数字敏感的内涵无关。

数字是什么?

要理解数字敏感,首先得理解数字究竟是什么?或者说,数字时代中的数字,究竟是什么?

从本质来看,数字其实就是信息。在这一点上,数字跟信息时代的信息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在今天,因为技术的发达,信息的载体被极大丰富化了,信息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被记录、传播、交换、处理,并且速度被极大的加快。比如今天的健康码,本质上,它反映的是人们的出行信息和身份信息的叠加,只不过,它依赖数字移动终端手机来呈现。抖音很好玩,在抖音上大家追逐、上传、讨论和交流的,也是信息,是数字化后的信息。

信息从来就很重要。只不过在数字时代,信息产生的速度、信息来源的方式、信息的传播、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应用,在所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本身并没有变,但是围绕信息的这一切,都变了。

大卫·克里斯蒂安在其大历史论中有一个著名观点,他认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都是在围绕两个核心元素——能量和信息。人类的进步,就是在不断追求和探索对能源和信息的更高效利用。其中的信息,是指限定性的规则(对简单事物而言,可以理解为属性标签。对复杂事物而言,就是指运行的系统规则),所有的生物,都需要消费信息。越是高等级的文明,本质上就是一个由更复杂信息组成的复杂系统,反映了事物运转的规则。

我们在今天数字化时代的数字,本质上,也是克里斯蒂安所指的信息。搞清楚这个概念很重要。当我们说数字敏感,我们得知道,究竟是在对什么敏感?

数字本身不会产生价值。产生价值的是围绕数字的技术。所谓的数字化,其实是一种创新技术驱动的信息加工和利用方式的一次大进化。

让我们再回到健康码的案例。在疫情期间,大家觉得健康码很神奇,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及其产生的海量出行信息就此汇集在一张二维码里面,它解决了出行轨迹追踪及人员属性信息比对的大问题。在这个系统中,神奇的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信息被采集、归集属性、云存储、以及对海量数据的实时线上比对,这一系列功能的背后,是数字技术的支撑。

复杂一点的如汽车自动驾驶。马斯克近日宣布,特斯拉将在一年之内,实现L5级的自动驾驶!L5级是自动驾驶技术的最高级别,也就是可以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由机器进行全盘掌控,人员无需保持注意力。

汽车要实现自动驾驶,需要实时采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L5级自动驾驶能够实现的关键,是它的五大核心技术:识别技术、决策技术、定位技术、通信安全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数字,是作为汽车识别、定位、交互和决策的基础元素对象而存在的。

数字化时代,人们应该关注的其实不是数字,而是驱动数字更有效应用的技术。

有一位行业内有一定声望的从事数字化转型的咨询顾问大声疾呼:为了能更好的推进数字化转型,企业家应学会看财务报表,学会做成本分析、学会读懂数字背后的含义,学会掌握和使用新的数字化工具,学会利用数据来做客户需求分析,学会用数据来做产品调研和市场预测,等等。这些,是他认为能够帮助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笔者认为这是对数字化转型的误解,也是对数字化领导力的误解。

数字是一种生产要素,数字化技术才是生产力。只依靠数据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如果要让数据发挥价值,有几个条件:

第一是应用场景。如果没有应用场景,所有的数据,都是无效信息,均可以看作垃圾;

第二是技术的加成。技术在这里会起到一个放大器的作用,或者叫赋能器。因为技术的运用,让数据看起来有了价值。但数据在这里,它是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

也就是说,基于全新应用场景的技术创新和技术驱动,才是数字化时代最根本的特质。因为技术的进步,我们面对以前传统的信息这个生产要素,突然发掘出了前所未有的可利用场景,从而创造出了各种数字化的应用。

以条形码技术的演变为例。条形码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产生,最开始在美国零售业中得到应用。研究显示,虽然在早期由于安装成本较高,且各企业的条形码标准也未得到统一,但还是有些企业看好并率先采用了这一技术,并使得美国零售业在头几年获得了4.5%的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之后,随着条形码技术的进步,零售商得以以相当快捷的速度和低廉的成本迅速掌握商品的相关信息,并应用在采购订货、仓储物流、商品结构、成本分析等各领域。再然后,时间进入到今天,因为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和逐渐成熟,无感芯片使商品信息的存储和交换、遥感扫描等成为可能,进而将商品的数字化管理再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条形码技术的案例能够很好地说明,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对商品屬性信息的掌握和应用出现了飞跃。技术的进步,赋予了数据与信息更多的意义和用途。

综上,当我们谈数字敏感,其实敏感的不是数字本身,而是对以数字为基础的应用场景、数字技术及数字创新敏感。

开放、跨界与多样性思维,是数字敏感与数字领导力的第一个核心要素

在正确理解数字敏感的情况下,它对管理者的要求是什么?以此来帮助我们理解,什么叫做数字化领导力。

如前所述,管理者的数字敏感,并不是对数字本身敏感。解读数据是一项管理技能,若能娴熟掌握,当然很好,这能让你更好地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掌握细分客户的实时需求、把握一份360调研报告中潜藏的管理问题、能准确识别关联因素与驱动因素,但这些,从来都是对管理者的要求,而非数字时代独有。掌握这些,也并不会就此让你更好地成为数字人。

管理者的数字敏感,其实是对数字应用层的敏感,以及围绕数字应用,利用新技术来推动创新的敏感。

在传统时代,信息通常是静态的,这是由两点决定的。第一,信息作为标签所反映的事物本身,通常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已经非常习惯去通过信息标签识别各类事物。第二,在过往人们的行为模式中,非常尊崇行为范式和规则范式的作用和价值。

罗伯特·西奥迪尼在他的经典著作《影响力》中指出,人类的进化过程,就是不断地找到和总结各种成熟的行为范式和规则范式。这些范式可以为人类提供在不假思索中就可以照此行事,并符合社会共同利益。这能极大提高人类行事的效率,并推动社会得以不断进步。

基于此,范式需要相当的稳定。比如让日常行为伦理、法律系统、商业贸易规则等保持稳定,能使我们的社会秩序保持正常运作。这也正好符合大卫·克里斯蒂安所定义的“信息就是限制性规则”。这类信息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了指引,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以及不应当做什么。

但是在数字时代,信息的属性,也就是数据的属性,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变化。

在传统的信息时代,由于地理属性、人群属性、阶层属性、场景属性等等,信息往往是在一个个相对稳固的圈层之内流动。但是在今天,所有的界限都被打破,所有的信息都可以无障碍的全网域流通。正是因为这种爆炸式的关联方式,让数字的应用场景得到极大丰富和想象空间,从而催生了无数创新。

最重要的是,数据的可连接性,跟以往有了大不同。在双十一的夜晚,你手持手机飞快地比较各类信息,并下了一个心仪已久的订单。该订单信息,和其他数以亿计的订单量一起,构成了双十一之夜的销售数据信息。然后,这些来自于全球各地的数据,又被分别精准送达商家、库房、分拣、配送物流各端。再然后,在厂家端,市场经理与产品经理,已经能实时收到所有产品在不同区域、城市、各类细分人群中的实际销量,并能据此分析和判断前期精准广告投放渠道和方式的效果,调整出货计划和市场投放计划,等等。所有这一切,以数字化的手段,完成都在分秒之间。但如果在以前,制作一份靠谱的市场调研计划、生产计划、客户画像分析、产品销量分析等等,都需要各自的专业团队以月度为单位来完成。

数据在各个完全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灵活、无障碍的流动,没有属性的限制,没有专业领域的限制,也没有规则的限制,将看似无关联的数据建立起关联并发挥作用,这是数字时代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思维方式。

围绕着这种数据的无障碍充分连接能力,展现的就是我们要强调的第一个重要的能力要素:开放、跨界与多样性思维。

跨界,是指能跨越数据的不同属性,不受分属不同领域属性的限制,这样,就能跳出以往传统的局限性,看到以往看不到的东西。

多样性,则指人们对事物多种不同可能性的接纳度需要大大提高,对事物可能的发展方向,要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数字时代,稳固不变的规则与范式已经一去不返,因海量数据的存在,考虑到每一个单独数字都有可能产生的蝴蝶效应,每个数据之间又可能相互影响,那么这个多样性的可能性,是无穷大的。这是为什么保持一个开放和多样性思维模式是如此重要的原因。

作为管理者,这种开放、跨界与多样性思维模式,能够最大限度为数字化提供最适宜的土壤。

洞察力、概念性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数字敏感与数字领导力的第二个核心要素

我们从数字时代的又一个重要特性说起,那就是创新。

回到iPhone的例子。iPhone的诞生,本质上是一个关联+重混思维的产物。在关联思维下,乔布斯能够在那个时间点,以超出所有人的眼光,看到了一个将音乐播放器(MP3)、可上网的掌上设备(Palm)、照相机、手机、掌上游戏机,再加上一个封闭的操作系统,关联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产品的机会。乔布斯看到的,是一个重混了各项功能之后,重新定义的一个崭新的移动端产品。

通常,两个看起来完全不相关的东西,很难生硬的关联在一起。如果要产生关联,它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一个能让两者产生关联的应用场景;第二,一个能看到事物本质的概念性思维和抽象思维,并由此找到共性。

能够构思出来一个关联的应用场景,需要洞察力,洞察人们不同需求背后的连接点或连接方式,而这个连接方式,可以经由某项技术获得支撑。人们若是能够超前地看到这些,就能看到iPhone的雏形。

概念性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人类区别于人工智能的最大优势之所在。人类之所以能够创新,本质上是因为人们能够在已有事物的基础上,不断抽取事物最本质的特征,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在事物从旧有形态向未知的新的形态的上升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的概念,并以此反过来引领事物发展,并最终创造出来新的事物。

管理者在组织中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不断的推动创新。管理者要做到创新,就必须具备上述所提到的洞察力、概念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其中,管理场景中的概念思维和抽象思维稍微抽象了一点。为帮助理解,我们思考一下,与概念思维和抽象思维相对立的思维模式是什么?

是精确思维和经验思维。

概念思维看到的是事物的本质,是跳出事物的具体形态来看它为什么存在,能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它发展的方向。本质上,它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看问题的方式。而精确思维,是以一种解构的方式,看事物的每一个精细的局部,看它的功能、看它运作的机理、以及评价它的优劣势,并进行取舍。本质上,它是一种静态的、批判的看问题的方式。

经验思维是一个基于验证、总结、提升、再循环的一个优化流程思维模式。它会高度强调在工作中的实证、数据的支持、成功经验的验证。它会帮助塑造一个高效、严谨、论证型的管理者形象,也是一个通常意义上我们认为的优秀管理者的形象。在日常管理中,我们的管理者更偏好于使用的,就是这种精确思维和经验思维。

如果是在一个稳定的市场和竞争环境中,这样的定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越是趋于稳定的环境,大家比拼的更多是效率和精准度。在这种情况下,这一类管理者有显著优势。但如果是在一个越来越VUCA、越来越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中,那么精确思维和经验思维就会成为障碍。管理者需要更多的就是概念思维和抽象思维,以及更多的洞察力。

网飞Netflix一向以其不拘一格的管理风格和极其大胆的经营风格著称。它已经成功推出了多部获得奥斯卡大奖的电影。其中,在2018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项的《伊卡洛斯》,它在网飞内部立项的经历,很好地表现了网飞的管理风格。

2017年1月,网飞纪录片总监亚当看到了《伊卡洛斯》这个纪录片项目,他非常看好,想要竞标拿下。

当时的竞争十分激烈。亚马逊、Hulu视频网也对此项目志在必得。亚当报了一个惊人的高价——250万美元(对纪录片而言已经是天文数字),当时,他并不确定这个报价能否帮网飞锁定胜利。

亚当正好碰到了网飞的首席内容官特德——一个比亚当高3级的领导。亚当征询特德的建议,是否可以报出一个更高的价格,但自己也觉得这个主意太疯狂!他希望得到特德的支持和同意。

亚当问:“特德,你觉得呢?”

特德回答道:“听着,我怎么想不重要。最后要做出竞标决定的人是你而不是我。但做决定之前不妨问问自己,这到底是不是你不惜一切代价想要拿到的?会不会像《超码的我》一样获得奥斯卡提名?如果你认为这真的是值得孤注一掷的好片,不管多少钱,你都把它拿下来!”

最终的结果是,亚当拍板以450万美元的天价拿到了《伊卡洛斯》,而这部片子也最终为网飞再次增添了一个奥斯卡奖项记录。

——案例来自于海斯廷斯所著《不拘一格》。

可以看到,如果是以传统的精确思维和经验思维,网飞是无法成功推出这样一部电影的。一个史无前例的报价策略,基于精确思维和经验思维,它可能需要大量的市场调研分析、财务收益测算、可借鉴案例,以及层层向上汇报,等待上级的审批决策。很显然,如果按此思路,这个项目在当时是无法获得支持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放棄。

网飞实际采用的决策机制叫做“情景管理”(Context,not Control),而非控制。按此策略,管理者的角色是用来负责预设“情景”的。他需要描述可能触发决策的通用型环境,给出指导性而非指令性的条件因素,并与他的团队就此达成共识“情景”。这种能力,是在用概念化和抽象的方式来描述决策场景,而非用精确型思维在制定详尽的管理规则。

这种方式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在管理上给了下属极大的自主空间,并能带来灵活、高效、快速的决策。这非常符合我们所讨论的数字时代的领导力特征。

数字时代的数字,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它是非常具体的,是量化的、精确的,又是以爆炸性的方式产生和存在的。但为了能有效地利用它,我们却需要管理者以概念思维和抽象思维所支撑的洞察力来驾驭。

综上,洞察力、概念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我们所定义的跟数字相关的第二个领导力要素。

尾声

数字时代的一切,是复杂和未知的。关于数字化领导力的探讨,也只是刚刚起步。本文所探讨的,仅仅是就数字敏感所引发的一些关于应如何认知数字的思考,以及对数字化领导力带来的一些启发。

凯文凯利于2018年在他的关于未来的十二个预测中提到,流动(Flowing)是一个核心趋势。这里有两个含义。第一,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数据,这些数据是流动的。第二,未来时刻在变化、进化和迭代,谁也无法预测未来准确的方向。

关于未来的预测是很难的。我们尝试描述未来所需的领导力也很难。

不过,我们今天所做的思考,也必定会在某一天以数据的形式流到未来,并参与到对未来领导力的塑造。这就是我们今天思考的价值。

猜你喜欢
领导力管理者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窗口和镜子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领导力21法则》
《领导力21法则》
领导力的名与实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2009的50位最具领导力的CEO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