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研究

2021-07-19 09:36邹瑜尹廷钧夏素敏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14期
关键词:学科服务文献计量大数据

邹瑜 尹廷钧 夏素敏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大数据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指出通过加强学科馆员信息素养、开展文献计量分析应用等学科服务优化方式提升学科服务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学科服务;文献计量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4-0011-02

学科服务最早被称作学科化服务,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李春旺教授2006年在《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一文中提出的。经过多年发展,学科服务经历了理论探索、实践起步,再到全面发展。学科服务是一种通过学科馆员主动深入用户与教学科研工作,帮助其获取专业信息资源的创新式服务。作为图书情报界中的研究热点,学科服务很早已经在高等院校图书馆中开展尝试,那么学科服务现状怎样,如何运用新技术提升学科服务质量等,这些都值得大家关注与思考。

1 大数据与学科服务

1.1 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概念最早由麦肯锡公司提出,简单来说就是因所涉及的数据量巨大到无法使用常规的方法或工具在合理时间范围内对其进行管理、归类、分析的数据集。大数据具备5个特点:Volume、Velocity、Variety、Veracity、Value,即数据量巨大、数据的高速增长快、数据结构的多样化、数据信息的真实、低密度的数据价值。当前人们关注大数据的重点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数据信息本身,更为重要的是用一种有效的方法管理海量数据,并通过专业的数据处理技术挖掘海量数据背后的价值。如何存储管理庞大的数据量并从中提取到有价值的信息,传统方式显然已经力不从心,这时候一种全新的技术出现了,即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主要解决的是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问题。

1.2 学科服务定位

现阶段,不管是高校还是科研院所对系统化的信息资源的渴望都更加强烈,图书馆作为收集、存储并提供这些信息资源的重要阵地,仅向读者提供文献资源检索一类的传统的、被动式的服务已不能满足其需要。教育部2015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三十条明确指出:“图书馆应积极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提供数字信息服务,嵌入教学和科研过程,开展学科化服务,根据需求积极探索开展新服务。”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学科服务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学科馆员需要适应信息资源快速增长的实际,主动嵌入教学科研,以教学科研需求为中心,以图书馆信息资源作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体系标准,辅以信息挖掘、分析等大数据技术,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合理分类,帮助用户获取更多专业的资源和信息。

2 学科服务存现状及问题

2.1 学科馆员的信息素质有待提高

信息素质简单来说是指人们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知识、资源过程中所具备一种复合品质,包括信息认知、信息挖掘能力、信息评价、信息的实际应用以及信息伦理道德等。学科馆员信息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科服务的质量,对于目标为嵌入教学科研全过程的新一代学科馆员来讲,其角色已经不仅是数据的收集者,而应转变成知识的发掘者。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对于学科服务重视程度越来越强,绝大多数图书馆都着力打造自己的学科馆员服务团队,扩大引进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科馆员,但整体来说专职学科馆员人数依然不足,专业程度不够。面对结构类型多样,数据分散的信息资源,不能熟练地采用一些新方法、新工具管理数据、处理分析数据,提取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并通过恰当的形式反馈给用户。

2.2 学科服务模式差异较大

目前已经有一些高校的图书馆不再单纯地依靠馆员经验,而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流通管理系统收集读者借阅记录、网站数据库后台收集的读者下载数据、开展针对性问卷调查等方式建立用户模型,开展差异化学科服务,抑或是利用文献计量方式开展针对性更强的深层次学科服务。例如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2019年以科学引文索引扩展数据库为数据源,从发文年代、发文期刊及学科分布、高产机构分布、高产作者和研究主题等角度,分析离子液体领域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合理预测,为学校学科的建设、科学的研究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有少部分图书馆虽然开设了学科服务,但受人力资源等限制,学科服务基本流于形式,服务方式仅停留在文献检索、文献传递、查收查引等层次相对较浅的范围,没有深入教学科研中。

2.3 学科信息资源建设不足

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保障学科服务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但随着各种信息载体价格的不断攀升,早已不可能靠有限的经费打造出大而全的文献资源体系,不少高校图书馆在采购文献资源时显得捉襟见肘,不能很好地平衡馆藏数量与馆藏质量的关系。在建设学科文献资源时,只是通过对现有馆藏资源再分类的方式来实现,无法切实依据本校学科特色,有重点有侧重地进行补充。

3 学科服务优化的措施

3.1 加强馆员信息素养能力教育,开展深层次学科服务

建立完善的学科馆员制度,增加专职学科馆员岗位设置,打造以专职学科馆员为核心的服务团体,制定切实可行的馆员信息素养的培养计划,既要组织馆员参加例如邀请一些业内专家来馆专题指导;举办信息素质教育;进行理念交流等“引进来”的活动,又要适当加强例如馆员进修;参加图情业务培训;到重点院校图书馆调研学习等“走出去”的培养模式。适当增加激励机制,引导学科馆员扭转观念,放弃传统的等、靠式被动服务的思想,主动寻求作为。学科馆员还需要在补充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提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逐步掌握信息挖掘、信息处理以及信息分析的能力,为图书馆深入院校教学科研工作开展学科动态跟踪、学术竞争力分析、科研立项、学科资源评估等深层次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提供先决条件。

3.2 合理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为学科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学科馆员可以借鉴大数据挖掘技术,通过文献计量方式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对某一学科某一热点趋势等进行预测分析,为学校学科发展及科学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常见的分析研究对象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对文献发文机构对其进行研究,通常是对发文机构的发文量、总被引频次等数据进行统计。这些数据从一个方面展现了研究对象活跃程度、被认可的程度,是文献计量学评价研究对象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反映各科研机构的科研成就、学术水平、权威性程度、机构之间的研究水平差异。第二种是对文献作者进行研究。通常包含发文量、总被引频次等方面的统计分析。第三种是对高被引文献进行研究。是指对被引次数比较高的一些文献进行分析。这类文献通常被认为是某一领域内被认可程度很高的最重要文献,在客观的反映论文使用价值、期刊质量、评价个人成就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文献共被引定量分析揭示学科或者是专业研究的相互关系。几种常用的文献分析工具有Citespace、InCites、SATI。Citespace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手段来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Citespace凭借着其使用簡单、支持数据格式类型全、可绘制的图表种类多、可视化效果好,易于解读等功能特点吸引各专业研究人员。采用Citespace平台可以快速识别经典文献、关键点文献、学科发展趋势及前沿热点、找出学科领域发展的关键路径、分析学科发展的潜在动力机制,进而找到其中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核心信息。InCites属于事实型数据库,可实时跟踪高校科研产出情况和影响力;分析优势学科分布以及本校优势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可能性;跟踪和评估机构的科研绩效;分析本机构的科研合作开展情况,识别高效的合作伙伴;挖掘机构内高影响力和高潜力的研究人员,吸引外部优秀人才等并把这些分析结果以清晰、准确、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用户。SATI可以对文献题录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目前支持从CNKI、万方、维普、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等文献数据库导出题录。实现对文献作者、机构、关键词、主题词、文献来源、年份等频次和频率分析、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生成频次频率图表、时间序列图、共现知识图谱、聚类树状图、动态条形竞赛图等可视化结果。学科馆员可以根据具体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一到两种分析工具进行信息分析,为研究人员学科咨询、分析学科发展态势、跟踪学科前沿动态、选题定题等科研工作提供帮助。

3.3 优化学科服务内容,建立学科服务一体化平台

大数据环境下用户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很广,科研工作者不仅可以选择从图书馆获取有效信息,还可以选择通过各种线上、线下渠道自行获取数据。面对用户的流失,高校图书馆应该找准自身优势,突破传统的文献集散中心定位,将主要精力放在差异化、系统化、主动化的信息服务上,提供针对性更强、专业程度更高的学科服务并以此为目标的一站式学科服务平台。学科服务平台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师、博士研究生等研究型用户,建設时应根据院校特色,充分结合本校教学科研实际重组现有学科资源,为用户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知识推送。学科服务平台不单是对现有馆藏资源的分类展示,更要在平台与用户之间建立交互式服务模式,用户可以实时提交服务请求,学科馆员在线提供需求反馈。平台应能全面记录用户所有检索、下载、咨询、反馈记录,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进行需求偏好预测,从而划分用户群体,有的放矢地提供学科服务。平台建设不能盲目追求功能繁多,应立足本馆学科服务实际,推出能够落实的服务。学科馆员还应加强平台宣传推广,提高用户知晓度,切实发挥平台作用。

4 结束语

总之,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面临着挑战同时也充满机遇,需要学科馆员借鉴大数据理念与技术,充分发挥文献计量分析作用,瞄准教学科研新需求,寻找出合适图书馆提升科学服务质量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2016.01.

[2] 李春旺.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0):14-18.

[3] 郑征,霍锋,王瑜.基于文献计量的离子液体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过程工程学报,2019,19(5):890-899.

[4] 朱沙,刘芳,朱菲.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研究[J].情报探索,2015(7):123-125,129.

[5] 张宏梁,田玲.文献计量学在学科热点研究中的应用[C]//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2007.

[6] 刘启元,叶鹰.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2(1):50-58.

【通联编辑:代影】

猜你喜欢
学科服务文献计量大数据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