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动物布病区域净化的实践与应用

2021-07-20 02:31刘增再周展波宁华杰
湖南畜牧兽医 2021年3期
关键词:布病布鲁氏菌牛羊

刘增再,周展波,杨 辉,宁华杰

(1.长沙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长沙410007;2.长沙市雨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长沙410008)

湖南长沙属山地丘陵地区,牧草资源较为丰富。全市现有存栏30只以上的山羊养殖场(户)近700家,存栏山羊8万只,规模牛场200家,存栏1.5余万头;全市3个牛羊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8.8万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我市以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监测净化为重点,全面探索动物疫病净化和区域化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动物布病净化管理模式的前期探索

2015年,针对我市动物布病流行威胁不断加大的情况,我市再次成功申报《长沙市动物布鲁氏菌病流行特点及净化技术的研究》项目,获市科技局重点项目支持。采取“检疫监管—普查流调—全面监测—扑杀补偿”的综合净化线路,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动物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掌握了动物布病流行特点和防控关键点,通过全面开展动物布病普查监测,掌握了我市动物布病流行现状。2010—2017年8年我市连续监测,共抽取场户数1475户,抽取血清26959份,共检出阳性场71户,阳性血清样品577份,总体场阳性率为4.81%,个体阳性率为2.14%。通过项目实施,全市牛羊布病流行率由14.02%下降到1.56%,人员感染数由2015年的22人下降到2017年的5人,实现了牛羊布病流行率和人员感染数逐年双下降[1,2]。

表12010 —2017年长沙市布病监测结果

2 动物布病监测净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2017年底,在农业农村部和省局大力支持下,我市全面启动动物布病监测净化和区域化管理试点示范区建设。按照重点推进、分区防治的方针,采取“宣传教育、外堵内防、种群净化、普查淘汰、区域管理”等技术线路,全面开展牛羊布病监测净化工作。力争三年内,牛羊养殖、贩运、屠宰等各环节从业人员和兽医技术人员100%宣传和培训到位,年均完成监测牛羊布鲁氏菌病样品3万头份以上,全市8家种(乳)牛羊场全部达到布鲁氏菌病净化标准,内源性牛羊布鲁氏菌病和人感染病例零发生,外源性布病监测阳性动物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项目实施三年来,全市动物布病的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常年维持较低水平,并呈持续下降态势,动物布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表22010 —2017年长沙市布病监测结果

3 布病防控净化措施

3.1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在农业部和省级重大项目支持下,我市全面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在省级下拨100万元专项经费的基础上,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了100万元专项配套经费,并在市政府与各区、县(市)政府签订的年度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中,明确要求各区县(市)安排30~50万元不等的监测净化专项经费。市级成立了布病监测净化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长沙市动物布病监测净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监测净化和示范区建设工作,并与各区县市签订《布病区域化监测净化项目委托协议书》。各区、县(市)分别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层层召开专题会议和组织宣传培训,全面开展监测净化和示范区建设工作。

3.2 加强从业人员宣传教育

将布病防控宣传教育和培训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市疫控中心统一编制《长沙市动物布鲁氏菌病宣传教育方案》和《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问答》,重点宣传布病可防可控,明确养殖场户和经营环节从业人员防控布病的主体责任。各区县(市)以布病全面监测工作为契机,分批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赴各乡镇进行布病采样监测技术操作和人员防护的培训,乡镇站工作人员系统掌握了牛尾静脉、羊颈静脉采血,虎红平板凝集实验等布病监测技术要点。市、县动物疫控与卫生疾控机构密切配合,每年组织开展布病防治宣传教育和健康干预,对牛羊养殖、贩运、屠宰等各环节从业人员和兽医技术人员等高危人群举办专题宣教班。经统计,全市共计开展布病监测净化技术培训80多场次,培训牛羊养殖、交易、屠宰等从业人员1500余人次,布病防护知识普及率达到100%。

3.3 全面开展种(乳)畜场净化

以种(乳)畜场为重点,全面落实引种审批、定期监测、逐步淘汰的净化措施。全市8家种(乳)畜场每年实施全群监测一次,监测中发现阳性动物,坚决实施扑杀无害化处理。对于监测阳性场,每隔3月全群监测淘汰一次,连续3次以上,直至未监测出阳性动物,然后实施常规监测。全市8家种(乳)畜场每年至少全群检测一次,目前,8家种(乳)畜场布病全部为阴性。其中一家奶牛养殖场于2015年监测到阳性病牛,经反复监测淘汰,目前也已经全面转阴。

3.4 全面开展养殖场户布病普查

2018年以来,我市全面实行动物布病快速检测终端下移,在大部分乡镇动物防疫站、牛羊批发交易市场和种(乳)畜场均建立了动物布病快速检测室,购置离心机等相关仪器设施设备。采取边培训边检测的方法,逐乡镇逐场开展检测技术培训,每乡镇(点)培训1~2名专职检测技术人员,开展牛羊布病初筛,阳性样品送县级疫控中心复核。同时,我们对区域内所有牛、羊养殖户建立专档,实施分级管理,按照不同预期流行率,对存栏牛5头以上、羊1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实施抽样监测,每年一次。年均完成牛羊布病抗体监测3万余批次。检测到布病阳性的中小型规模养殖场,实施全群扑杀无害化处理。

3.5 切实加强调运动物检疫检测

全市禁止牛羊从布病一类地区向本市调运,进入批发交易市场的不得进入本市饲养环节。对于调入本市交易市场的牛羊,统一由市场开办方按5%的比例自行抽样进行快速检测,检测阴性的方可销售。牛羊交易市场开办方主动建立市场快速检测实验室,主动对从外省、市调入我市交易市场的牛羊开展临车采样检测,经检测为布病阴性方可销售。不定期对交易市场检测情况进行检查和比对,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无误。本地饲养的牛羊,养殖场(户)主出栏前凭60日内检测报告申报检疫。市场监测阳性群体全部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不享受扑杀补助。

4 动物疫病监测净化的经验和体会

4.1 行政干预是保障

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专门布病净化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布病监测净化示范区建设支持力度。在省级下拨专项经费100万元全部直接下达区县(市)的基础上,我们争取市级财政配套投入项目建设经费100万元、动物疫情监测经费60万元,也已经全部下发到区县(市)。同时,我市各级财政设立动物疫病扑杀补助基金,市本级每年150万元,各区县(市)50万元/年~150万元/年不等,有效保障项目正常运转。

4.2 宣传教育是基础

群防群控是对于布病净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我市经验来看,通过近几年对动物布病防控知识系统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养殖户主动意识到布病的危害性,增强做好布病防控的自觉性。绝大多数养殖户都知晓尽量避免从外地引进病羊这一基本原则,牛羊接助产都能自觉做好自身防护,不对存栏牛羊进行布病免疫已经在养殖场户形成共识,监测阳性动物的扑杀也基本上没有了阻力。近年来,我市动物和人员布病感染率大幅度下降,与从业人员的全面宣传教育密不可分。

4.3 检疫监管是前提

异地调运牛羊引发疫情历年来都是我市布病防控的难点和重点。为此,我市全面加强调运环节宣传教育和检疫监管,从源头切断传播途径。一是检疫环节禁止牛羊从布病一类地区调运进入我市批发交易市场和养殖环节,进入批发交易市场的牛羊不得进入本市养殖环节。二是市场经营户和市场开办方均主动签定不从一类地区调运牛羊的承诺书,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4.4 全面普查是重点

由于布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只有每年1次全面系统的普查监测,才能有效避免出现监测空档,最大限度发现阳性动物。为此,我市动物疫控中心与卫计疾控中心积极配合,每年同步开展一次对存栏牛羊和高危人群的全面监测。特别是2015年起,我们每年组织对全市存栏30头以上的羊场及其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流调监测,全面掌握了基层动物布病流行现状,有效增强了我市全面实施布病监测净化和区域化建设的信心。

4.5 同群扑杀是关键

一旦监测发现感染动物,只有果断实施同群动物的扑杀无害化处理,才能从根本上拨除疫点。自2010年我市首次发生动物布病感染以来,我市始终坚持实施对中小规模养殖场的全群扑杀无害化处理,并合理提高扑杀补助标准,既减少扑杀阻力,又防止了隐性感染者难以在短时间发现,可能造成新的传染源的不良后果,保障了防控的效果。

4.6 部门联动有合力

我市农业、卫计、工商和食药等部门建立了疫情防控联动机制,及时互通疫情监测信息,联合开展技术交流、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尤其是动物疫控中心在监测中发现有动物疫情或监测阳性动物时,及时通报卫计部门对相关接触人员进行医疗监测,疾控中心在监测中发现人间疫情或感染病例时,也及时告知农业部门及时对畜禽进行排查和溯源处理,形成了一种非常良性的循环。 □

猜你喜欢
布病布鲁氏菌牛羊
2018年-2020年我国部分城市宠物犬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
简述羊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谈家畜布鲁氏杆菌防治
盐窝镇:组织代表视察布鲁氏菌病防控情况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牛羊引种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草原的牛羊
你若懂我
关注牛群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