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1-07-20 10:32叶珊珊张旭吴森翔陈圆圆杨艳微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白质微量高血压病

叶珊珊,张旭,吴森翔,陈圆圆,杨艳微

1.温州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第三临床学院 神经内科,浙江 温州 325000;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浙江 温州 325015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临床上常常在老年患者头颅CT或者MRI影像学中发现的脑白质信号改变现象,是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1],表示脑室周围脑白质及半卵圆中心区弥漫性斑点状或斑片状改变,CT表现为低密度,MRI上T2加权像呈高信号。随着现代医学进步及影像学的发展,LA检出率越来越高,有研究表明LA与痴呆、定向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精神病、阿尔茨海默病、步态障碍等有关[2-3],LA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LA危险因素,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索LA的危险因素,有助于LA的预防及治疗。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组: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行头部MRI检查,根据文献[4]提出的LA的诊断及排除标准,入选78例符合诊断患者;对照组为同期的住院患者,共110例。排除标准:脑出血、脑积水、脑梗死、其他原因造成的白质病变(如脑炎、中毒、特异性脑白质疾病、结节病、多发性硬化、放射性脑病、Binswanger病、Alzheimer病,一氧化碳中毒、线粒体脑肌病等白质变性疾病)。本研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并通过温州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收集资料 按照统一的调查表收集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尿酸、肌酐、尿素氮、同型半胱氨酸、尿微量白蛋白等。

1.3 变量定义[5]LA:MRI上LA表现为脑室周围或半卵圆中心区的斑点、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不清,等或长T1、长T2信号。依据Fazekas量表(0~6分),将脑室旁和深部白质病变分开评分,最后相加计算总分。脑室旁高信号评分:0分:无病变;1分:帽状或铅笔样薄层病变;2分:病变呈光滑的晕圈;3分:不规则的脑室旁高信号,延伸到深部白质。深部白质信号:0分:无病变;1分:点状病变;2分:病变开始融合;3分:病变大面积融合。按照Fazekas量表的评分标准,结合头颅MRI检查结果,>2分即定义为LA。高血压:连续2次非同日测量,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90 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病,以及既往诊断为高血压病或已进行降压治疗者。糖尿病:依据1999年WHO提出的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症状且随机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11.1 mmol/L并至少有一项可重复结果。高脂血症: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血清总胆固醇≥ 5.80 mmol/L,甘油三酯≥1.8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0 mmol/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0 mmol/L,上述四种情况符合其一即可。吸 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每天吸烟≥1支或使用其他类型烟草制品,并超过2年,包括曾经吸烟和(或)现在吸烟。饮酒:美国酗酒和酒中毒研究中心的重度饮酒定义为每日>2瓶啤酒或56°白酒 50 mL,每周超过5次。我国将轻、中、重度饮酒分别定义为每日饮白酒1.3~20 g、20~50 g和> 50 g,结合上述标准,本研究定义为每日饮白酒≥ 20 g或每日>2瓶啤酒,超过2年,包括曾经饮酒和(或)现在饮酒。尿微量白蛋白阳性:尿微量白蛋白<30 mg/L为阴性,≥30 mg/L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和构成比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以M(P25,P75),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对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病例组年龄、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把在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年龄、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尿微量白蛋白阳性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仍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LA为影像学术语,随着近年来神经影像技术日益发展,LA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其临床意义和机制研究越来越受到神经影像学及神经病学专家的关 注[6-9]。LA发病隐匿,在无症状的老年人甚至青中年人群中也可发现脑白质缺血改变。LA临床表现多样,轻度患者一般无任何症状和体征,而严重者通常表现为情感障碍、步态异常、认知功能障碍和尿失禁等[10]。因此对LA危险因素的研究可帮助临床医师,对可控的危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本研究发现高龄是LA发生的危险因素,这与以往有关LA和年龄相关研究[11-12]的结论相一致。目前对于年龄增长导致LA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颅内髓鞘碱性蛋白和卵磷脂等逐渐减少,促使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13],另外,小动脉会逐渐出现硬化改变,出现扩张性能减低和血管管径减小改变,从而降低了脑组织的血供代偿能力[14]。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高血压病在中老年患者中发病率高,可引起全身动脉硬化,其中以肾脏、心、脑等损害为著,是目前较为公认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为LA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为皮质下白质主要由软脑膜动脉长穿支动脉供血,该穿支动脉走形沿有髓纤维进入白质,且以直角形式对脑白质进行供血,该部位侧支循环较少,因此皮质下白质更易受缺血损害[15]。另外高血压病致使皮质下白质的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和(或)不对称区域纤维化可以导致管腔狭窄,皮质下白质逐渐发生慢性缺血改变,逐渐发生脱髓鞘改变[16]。此外,高血压病长期存在还可能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降低,脑脊液循环受干扰,引起脑间质水肿和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17]。

尿微量白蛋白,目前作为评估肾功能的指标之一被广泛接受。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尿微量白蛋白的研究已不仅仅限于肾功能的评估。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蛋白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尿微量白蛋白升高主要与肾小球的血管内皮损伤、基底膜功能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等相关[18]。但是近年 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尿微量白蛋白与心脑血管事件相关[19-20]。既往LA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研究较少。从本研究可见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可能的机制为血管内皮损害是LA发病的重要因素,尿微量白蛋白也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早期表现[21]。尿微量白蛋白既能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同时也被认为是血管损伤的重要指标,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强烈危险预测因 子[22],是全身血管损伤的标志,可反映全身毛细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及血管通透性增加[23-24]。所以尿微量白蛋白一定程度反映了LA的程度。

本研究发现高龄、高血压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在LA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LA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帮助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及早筛查,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LA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白质微量高血压病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作用分析
兽医实验室微量移液器使用期间的核查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发现脑白质疏松不必紧张
谈刑事侦查中微量物证的作用及常见发现方法
中年人过胖大脑年龄恐老化10岁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动态血压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