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上海市土源性线虫病和重点食源性寄生虫病调查分析

2021-07-20 14:56戴思敏马晓疆张耀光王真瑜朱民张宸罡周毅彬潘浩吴寰宇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寄生虫病线虫病食源性

戴思敏,马晓疆,张耀光,王真瑜,朱民,张宸罡,周毅彬,潘浩,吴寰宇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00050

土源性线虫病在我国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群健康。近年来,随着防控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优化和居民生活习惯改变,我国土源性线虫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实现感染控制[1]。2015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4.49%,较2004年感染率下降了77.04%[2]。然而,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以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为时尚,以华支睾吸虫病为代表的食源性寄生虫病逐渐成为广泛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3]。

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在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配合下,2015年以来土源性线虫病持续呈极低感染状态,但患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人数逐渐上升,少见病种在逐渐增多,与全国趋势基本一致。为掌握上海市土源性线虫病和重点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上海市2016—2020年土源性线虫病和重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 内容与方法

1.1现场监测

1.1.1监测对象 土源性线虫病采用固定监测和流动监测。固定监测点为松江区和奉贤区,流动监测点为每年全市轮换选择2~4个区,5年内不重复。华支睾吸虫病仅采用流动监测,每年选择1个区,5年内不重复。见表1。

表1 2016—2020年上海市华支睾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分布

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的1个行政村(居委会)作为监测村,以自然村(居民小组)为单位,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00人,全区不少于1 000人。

1.1.2实验室检查 采集监测对象的粪便样本(>30 g),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一粪两检,检查华支睾吸虫、钩虫、鞭虫、蛔虫及蛲虫卵。

1.2住院病例调查

1.2.1调查对象 2016年在上海市4个区(黄浦、普陀、闵行和青浦)随机抽取合计9家二、三级综合医疗机构作为监测点,对2016—2020年诊断为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所有住院病例开展调查。监测病原体主要为卫氏并殖吸虫、华支睾吸虫、弓形虫、旋毛虫、猪/牛囊尾蚴或带绦虫、裂头蚴、广州管圆线虫等常见食源性寄生虫。

1.2.2调查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所有纳入监测目标虫种感染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住院病例信息,调查内容涉及被调查者性别、年龄、职业、食源性寄生虫病原体类型等。

1.3统计分析 用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率表示。

2 结 果

2.1现场监测

二是群测+机测。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员队伍,提高群策群防员劳务补贴和基层群众隐患上报奖励。遂昌县将村级监测员劳务补助提高至1500-2000元;青田县对发现上报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给予2000-5000元奖励。同时,加强专业力量投入,按照“机人结合、机测为主、群测群防”的要求,引进视频监控、无人机航拍、实时监测传输等设备,提高监测的科学化水平。通过无人机航拍,健全30个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库,全面实行动态监管。目前,该市已建成地质灾害应急中心10个,实现了市、县两级全覆盖;建成自动化专业监测点35处。

2.1.1华支睾吸虫病 2016—2020年上海市华支睾吸虫病流动监测点共调查5 106人,每年调查人数分别为1 045人,1 000人,1 024人,1 000人和1 037人,结果均为阴性。

2.1.2土源性线虫病 2016—2020年共开展土源性线虫病监测 24 843人·次。2016年调查6 240人,2017年调查4 157人,2018年调查5 129人,2019年调查5 158人,2020年调查4 159人,见表2。其中,仅2016年发现土源性线虫感染7例(5例蛔虫、2例鞭虫,钩虫及蛲虫未检出),感染率为0.11%。其他年度均未发现感染。

表2 2016—2020年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调查人数

2.2食源性寄生虫病住院病例

2.2.1病例分类及来源 2016—2020年9家综合医疗机构收治138例病例,涉及8种食源性寄生虫病,分别为华支睾吸虫病(42例,占30.43%)、并殖吸虫病(35例,占25.36%)、曼氏裂头蚴病(30例,占21.74%)、囊虫病(21例,占15.22%)、绦虫病(5例,占3.62%)、弓形虫病(3例,占2.17%)、旋毛虫病(1例,占0.72%)和广州管圆线虫病(1例,占0.72%)。

138例食源性寄生虫病住院病例中,现住址在上海的病例57例(占41.30%),外省赴上海就医的病例81例(占58.70%)。上海本地病例中,感染虫种以华支睾吸虫(25例,占47.37%)和并殖吸虫(11例,占19.30%)为主。外省市病例来自全国 18个省市,浙江22 例 (占21.16%),安徽、江苏、江西各9例(各占11.11%),广西、河南各5例(各占6.17%),湖南、吉林、四川、重庆各3例(各占3.70%),云南、黑龙江各2例(各占2.47%),广东、湖北、辽宁、内蒙古、陕西、新疆各1例(各占1.23%)。感染虫种以并殖吸虫(24例,占29.63%)、曼氏裂头蚴(23例,占28.40%)为主。

表3 2016—2020年上海市监测地区重点食源性寄生虫病住院病例人群分布特征[例(%)]

3 讨 论

2016—2020年上海市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显示,5年间仅有2016年发现7例感染,已连续4年未发现人群感染,说明上海市土源性线虫感染已降至历史极低水平。按照《土源性线虫病的传播控制与阻断》(WS/T 629-2018)[4],上海已达到国家传播阻断要求,即近3 年每年土源性线虫病调查人数大于1 000 人,连续3 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均在0.1%以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较高,农村地区改水改厕完善,整体卫生环境治理科学,土源性线虫的传播被有效阻断[5]。

虽然近5年监测点未发现华支睾吸虫感染病例,但上海市抽样地区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住院病例中,华支睾吸虫病病例比例较高(占30.43%),其次为并殖吸虫病、曼氏裂头蚴病等其他食源性寄生虫病。在调查发现的138例重点食源性寄生虫病住院病例中,男性人数多于女性,青壮年人数多于儿童及老人,以个体、企、政服务人员为主,其次是家务及待业人员和农民。分析原因,可能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餐饮业的发展,居民饮食口味和风味日趋多元化,烹调方式和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如醉虾、醉蟹、生鱼片、冰镇螺肉等,从而导致居民感染寄生虫的机会增多。同时,生活节奏加快,交通便利程度增加,人口流动频繁,外出聚餐机会增多且热衷于尝鲜等因素也会引起食源性寄生虫病患者人数增多。除57例本地居住病人外,81例外省病人中近一半来自周边沿江地区,这些病例以中青年男性居多,且常有将生虾、生蟹等作为下酒菜肴的饮食习惯,是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高危人群。

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经口感染。华支睾吸虫病是因进食生的或者未煮熟的淡水鱼、虾而感染,主要危害患者肝脏,严重者会引起肝硬化或肝腹水等[6]。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引起胆管癌也已经成为国际共识[7]。除生食淡水鱼肉外,生食猪肉、牛肉、蟹肉或者蛙肉的饮食习惯或风潮也使得感染寄生虫的机会增加[8]。例如生吃螃蟹和蝲蛄等会引起肺吸虫病,生吃蛙类会引起裂头蚴病,生食螺肉会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等[9]。防止“病从口入”是预防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关键。因此,应大力开展卫生宣教,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与此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在科学研究方面,应进一步开发快速有效的诊断技术,将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控“关口”前移。

猜你喜欢
寄生虫病线虫病食源性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我国启动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
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对策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松材线虫病多种防治措施成效
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控策略探析
羊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需要警惕的“头号敌人”——食源性微生物
三峡库区省份联手防治松材线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