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合肥市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2021-07-20 14:56魏红胜潘晓翔朱丽吴娉婷吴军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线虫病线虫感染率

魏红胜,潘晓翔,朱丽,吴娉婷,吴军

合肥市地方病防治所,安徽合肥238000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总面积11 145.1 km2(含巢湖水面770 km2),下辖9个区(县、市)。全市常住人口8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25%。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安徽省城乡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都发生了一定变化,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也发生了相应改变,监测和部分调查资料显示寄生虫感染率降至较低水平[1]。为了解合肥市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掌握疾病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根据《安徽省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要求,合肥市于2016—2020年连续5年开展人群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现将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1 内容和方法

1.1监测对象 按照《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分别在肥东县、庐江县、巢湖市、肥西县、长丰县各设立1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开展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每个村采用整群抽样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包括外来人口居住6个月者)200人作为监测对象。监测点总受检人数不少于1 000人。

1.2监测方法 收集监测对象粪样(>30 g),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一粪两检),检查粪便中土源性线虫(蛔虫、鞭虫、钩虫、蛲虫)虫卵。

1.3质量控制 调查开始前对各监测点参加调查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调查方案、实施细则要求进行技能操作、数据录入等培训,市级成立技术指导组全程参与监测点调查和质量控制。监测点统一使用由安徽安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改良加藤试剂盒,并按说明书操作。各监测点现场工作结束后,收集整理审核资料存档。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感染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 2016—2020年共计调查9 339人(2016和2017年全市分别有3个监测点同时开展了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0.46%(43/9 339),无混合感染。5年间,2019年感染率最高,钩虫感染人数最多。见表1。

表1 2016—2020年合肥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

2.2各监测点感染情况 五个监测点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巢湖市0.16%(5/3 062)、庐江县0.82%(17/2 078)、肥东县0.24%(5/2 068)、肥西县0.95%(10/1 056)、长丰县0.56%(6/1 075)。不同监测点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47,P<0.05)。肥西县的感染率较高,与巢湖市和肥东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87和7.275,P均<0.05),与庐江县和长丰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和1.081,P均>0.05)。

2.3不同性别人群感染情况 男性感染率0.47%(22/4 665),女性感染率0.45%(21/4 6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5,P>0.05)。见表2。

2.4不同年龄人群感染情况 不同年龄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36,P>0.05)。蛲虫感染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年龄组。50岁及以上年龄组钩虫感染率0.46%(23/5 040)高于50岁以下年龄组0.19%(8/4 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2,P<0.05)。见表2。

表2 2016—2020年合肥市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

3 讨 论

多年监测结果显示,2016—2020年合肥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0.46%)较2012—2015年[2](0.67%)有所下降,总体维持在较低水平。五个监测点中肥西县和庐江县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从感染虫种来看,钩虫感染人数最多,占感染总人数的72.09%(31/43),钩虫为当前合肥市主要感染虫种,与2012—2015年调查结果[2]一致。而鞭虫和蛔虫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随着农村卫生状况和饮用水条件改善,传播途径较易被切断,因此感染率较低,与既往研究[3]结果一致。钩虫感染率居高不下,与钩虫的感染方式和途径密切相关。钩虫因皮肤接触泥土而感染,虽然经济社会发展,但居民徒手赤脚劳动和使用农家肥的习惯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4]。合肥市土源性线虫感染人群年龄主要为50岁以上,可能与这类人群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和家务劳作较多,多存在不良生活习惯且较难改变,对土源性线虫病特别是钩虫病的认识不足有关[3,5]。此外,这部分人群由于年龄偏大,健康意识较为缺乏,而钩虫病症状缺乏特异性,在身体未出现明显不适时往往很少主动寻求治疗,且自主服药的积极性相对不足[6],导致土源性线虫感染风险高且感染水平难以大幅下降。本轮监测中由于50岁以下成年人多外出上学或打工,这类人群样本量相对较少,可能对结果有所影响。蛲虫感染集中在10岁以下人群,可能由于这类人群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相对较弱[7],而蛲虫生活史简单,易形成反复交叉感染和自身感染等。

根据以上监测结果,合肥市应重点针对50岁以上人群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特别是针对钩虫病的健康教育,促使其改变不良卫生习惯[8],通过加强对钩虫病的预防和治疗,降低人群感染率。在蛲虫病防控方面,应对幼儿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加强蛲虫病防控知识教育,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采用集体驱虫方式,以达到根治目的。

猜你喜欢
线虫病线虫感染率
夏季蔬菜换茬期线虫防治要注意
甘肃党参中花生茎线虫的鉴定与记述
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抗逆性分析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我国启动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
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对策
松材线虫病多种防治措施成效
线虫液体培养和监测过程关键参数的实验研究
和静县牧区土尔扈特牧羊犬犬瘟热感染情况调查研究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