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语文师范生专业能力评价研究

2021-07-20 05:41何娴景
科教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专业能力评价指标

何娴景

摘 要 近年来,不断深入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对师范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三个指标对A大学文学院语文师范生的专业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影响A大学文学院语文师范生的专业能力提升的最薄弱的环节为专业态度,这与其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高校语文师范生 专业能力 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1.007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Chinese Norm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e 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E Xianjing

(School of Chinese and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normal education. In this context, this study from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rofessional skills, professional attitude of the three indicators of School of Chinese and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A University norm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survey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akest link affecting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Chinese normal students in School of Chinese and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A University is professional attitude, which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Keywords college Chinese norm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evaluating indicator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随后,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要“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水平”。在此背景下,构建高校语文师范生专业能力评价体系、调查研究高校语文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对促进高校语文师范生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当前对师范生专业能力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的研究不充分,本研究试以教师专业能力作为逻辑起点对其做出概念界定。对于“教师专业能力”这一概念,范诗武将其定义为“从事教书育人活动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带有教师职业特点的能力”。[1]吴志华、柳海民认为其涵盖了领会和把握教育教学目标、自我反思和发展、教育教学研究、教育资源运用和开发、教学设计、监控及现代教学技术运用、教学测量与评价能力等要素。[2]马金岭认为其指“与教育教学实践直接相连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3]由上可见,学者们认为教师专业能力侧重于关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协调自身与各个教育学习要素关系的能力。

综合上述观点,本研究认为高校语文师范生专业能力即为高校语文师范生在师范教育与实习过程中形成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考虑到教育部师范教育组织编写的专著《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指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方面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4]本研究将师范生专业能力的表征概括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态度三个一级指标。

其中专业知识包括通识知识、中文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专业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专业态度包括自我评价、成就动机、工作任務和职业规划。

2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问卷编制

专业知识问卷共5道题目,要求学生对自己在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进行等级划分,其中高校语文师范生的通识知识1题、中文学科知识2题、教育学知识2题。其中通识知识对应“我基本掌握了科学、文化常识”,中文学科知识对应“我在中文专业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我在中国语言文学领域有较多课外拓展”,教育学知识对应“我在教育学专业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我在教育学领域有较多课外拓展”。5道题目均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方法(“完全符合”计5分,“比较符合”计4分,“一般”计3分,“不太符合”计2分,“完全不符合”记1分),分值越高表明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越高。

专业技能问卷共12道题目,要求学生对自己在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上进行等级划分,其中高校语文师范生的教学设计4题、教学实施3题、教学评价1题、教学反思1题、教学研究3题。教学设计对应“我能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学情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我能运用学科教学资源理解和运用教材”“我能设计主题明确、条理清晰、布局合理的板书”“我能根据教学内容布置难度适中、有综合性的作业”。教学实施对应“我能结合学情创设课堂情境”“我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选择恰当的教学法”“面对课堂突发事件,我能及时调控”。教学评价对应“我能说出三种及以上的教学评价方法并应用”。教学反思对应“我能对每一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教学研究对应“我能发现教育教学中现存问题并确定研究题目”“我能收集并梳理归纳教育研究资料”“我能运用教育研究方法进行教学研究”。12道题目均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方法(“完全符合”计5分,“比较符合”计4分,“一般”计3分,“不太符合”计2分,“完全不符合”记1分),分值越高表明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越高。

专业态度问卷共4道题目,要求学生判断自身的专业态度,其中高校语文师范生的自我评价1题、成就动机1题、工作任务1题、职业规划1题。自我评价对应“我认为自身的专业行为与素质达到了高水平”,成就动机对应“我成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原因是我热爱语文教育事业”,工作任务对应“我能认识与理解语文老师的工作内容”,职业规划对应“我期望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4道题目均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方法(“完全符合”计5分,“比较符合”计4分,“一般”计3分,“不太符合”计2分,“完全不符合”记1分),分值越高表明学生的专业态度越成熟。

2.2 調查对象

本研究向A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二、大三、大四年级的部分在读学生发放问卷81份,回收81份,有效率100%。纳入统计的81名学生中,大二年级19人,大三年级53人,大四年级9人;女性学生74人,男性学生7人。

2.3 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21.0软件对问卷进行信度测量,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信度测量显示,专业知识问卷、专业技能问卷、专业态度问卷的 系数分别为0.799、0.906、0.670,总问卷的 系数为0.911,表明问卷的信度良好。

3研究结果分析

3.1 掌握现状

每题的平均分等于层面平均数除以层面题项数。由表1分析可知:

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态度的得分平均值均居于中等范围,分别为3.37284、3.41049、3.36111。其中专业态度的得分平均值最低。可见受调查的学生专业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专业态度水平较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水平低。

专业知识的三个层面中,以“通识知识”层面的得分(M=3.91358)最高,“教育学知识”层面的得分(M=3.15432)最低。这说明受调查的学生通识知识掌握程度优于中文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

专业技能的五个层面的得分差异较小,其中以 “教学实施”层面的得分(M= 3.34156)最低,“教学研究”层面的得分(M=3.34568)居倒数第二。此外,专业技能的标准差为6.52836,高低分相差较大。可见个体间教育技能熟练程度差异大,其中教学实施与教学研究技能还有待操练。

专业态度的四个层面中,以“职业规划”层面的得分(M= 3.90123)最高,“自我评价”层面的得分(M=2.76543)最低,其平均值低于3。这说明受调查的学生的自我的评价低,但对职业有相对较高的规划。

3.2 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态度的相关性

由表2可知,专业知识与专业态度有显著的正相关,专业技能与专业态度亦有显著的正相关。并且专业知识与专业态度中的自我评价、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专业技能与专业态度中的自我评价、成就动机、工作任务、职业规划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些关系表明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与学生的专业态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性。以知识、技能的提升推动态度转变,既而反推知识、技能学习的循环得以实现。

4 研究结论与讨论

4.1 主要结论

本研究对A大学文学院的81名语文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调查对象的专业能力水平。主要结果如下:

(1)参与调查的高校语文师范生的专业知识不完备,教育学知识与中文学科知识还需积累。目前,参与调查的高校语文师范生已具备较好的通识基础,然而在与其专业相关的中文知识与教育学知识上稍有欠缺。

(2)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其中教学实施与教研技能是短板。专业技能是受调查学生中差异最大的一项指标,整体上学生的专业技能一般,还需操练。其中教学实施技能与教研技能提升空间最大。

(3)专业态度是受调查高校师范生专业能力的最薄弱环节,学生的自我评价普遍偏低。参与调查的高校语文师范生已具有良好的职业规划,但其成就动机不成熟,对工作任务的认识也不全面。而最严重的问题是对自身的评价偏低,自信心不足。

(4)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掌握与熟练运用显著影响着学生专业态度的成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显著影响A大学语文师范生的专业态度,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显著影响自我评价与成就动机,专业技能显著影响自我评价、成就动机、工作任务与职业规划。这意味着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发展可以推动学生转变专业态度,既而反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专业能力发展。

4.2 讨论

(1)改变课程考评形式:推动形成过程化考试机制以督促高校语文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推动形成学术成果转换学分制度,并辅以学术科研指导,激励学生进行教育研究。

(2)拓宽教育实践渠道:在院校内大力举办如师范生基本功大赛、支教课程设计大赛等与专业技能相关的比赛。拓展具有语文学科特色的品牌项目,以项目沟通在校语文师范生与校外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实践机会。

(3)以行促意,用意推行: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与专业态度的培养两方面同时发力。一方面加强校院合作,聘用中小学校长、名师作为特聘教师,以正面榜样激发学生成就动机,帮助其了解教师工作的性质、特点与内容,推动理想向行动转化。另一方面,严格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核,提高其学习质量。通过充实知识技能推动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形成更坚定、更自信、更高尚的专业态度。

课题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国家级项目“大学生‘互联网+支教教育精准扶贫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实践”(项目号:202010285001Z)的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范诗武.新世纪教师专业能力与教育行动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3(05):28-31.

[2] 吴志华,柳海民.论教师专业能力的养成及高师教育课程的有效教学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4(03):27-31.

[3] 马金岭.提升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0(10):49-50.

[4]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4.

猜你喜欢
专业能力评价指标
探讨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基于中职教师专业标准论班主任的专业素养
不同阶段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在发展规律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对于中教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中国药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