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子音乐中声音素材的距离与融合度

2021-07-21 14:56刘思远
黄河之声 2021年9期
关键词:电子音乐噪音专辑

刘思远

电子音乐从一开始产生到现在,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目前,仍然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其技术手段变得越来越“高科技化”,处理声音的方式也是越来越多。电子音乐从最初的“录音机音乐”后来的“合成器音乐”再到目前的“电脑音乐”,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目前我们接触到的电子音乐常见有三大类型①:

1、具有学术性、探索性、前卫性特征的”专业化”的电子音乐;

2、具有商业性、普及性、流行性特征的”社会化”的电子音乐;

3、具有娱乐性、互动性、多样性特征的”家庭化”的电子音乐。

本文论述的电子音乐是第一种“专业化”的电子音乐。这种电子音乐中,任何一种声音都可以作为声音素材来使用,比如人声、自然界的声音、噪音等,甚至乐器的演奏声(看作声音素材来理解)。在这类音乐中,摒弃了传统的音高、旋律、节奏、调式调性的意义,纯粹用声音素材进行创作。

一、声音素材的分类

声音素材分类是复杂的,也是作曲家们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如作曲家卡尔海因茨·斯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ekhausen)对自己作品《麦克风I——为六位演奏者而作》中的分类、作曲家兼工程师皮埃尔·沙费尔(Pierre Schaeffer)在《声音分类表》中对声音的分类、作曲家莫利·舍弗(R. Murray schafer)在其所著《声景:我们的声音环境与世界的协调》中对声音的分类,这一系列分类都有其特点,但仍然都还是不能囊括成千上万的声音。本文对声音的分类主要是在聆听《Archives GRM》系列专辑后,针对法国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电子音乐作品中最常用声音的所做的分类:

A人声组(按照功能划分):

a1歌唱类:演唱某些带音调的旋律。

a2语音类:朗诵和念白文字。

a3效果类:身体器官不带有具体语义地发声,如哭喊。

B乐器组(按演奏法划分):

b1乐器常规演奏类:乐器用常规演奏法演奏,如弦乐的拉奏、拨奏,管乐的吹奏。

b2乐器非常规演奏法:乐器带有效果和声音式地演奏,如用小提琴弓拉奏大锣。

C电子合成组(按照有无固音应高划分):

c1有固定音高电子合成类:指的是电子声音像乐器一样演奏带旋律、和声的声音。

c2无固定音高电子合成类:指的是带有音效作用的电子声音。

D噪音组(按照产生方式与作用划分):

d1自然类:大自然中听到能听到的声音,如水、风、空气流动、火燃烧、动物呼喊声等。

d2社会生活类: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如街上、公园、仪式节日上的声音等。

d3机械类:通过一定的动力使机械发出的声音,如工业和工厂设备、内燃机、飞行器、建筑声等。

d4提示类:给人们生活以一定提醒的声音,如钟声、喇叭、电话、警示声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分类主要还是建立在人耳可以识别的范围之内的,关于效果器的加入,情况就变得非常复杂了,如果效果器加入之后仍然可以清晰的辨别的声音素材的来源,则对所属类别不产生影响。

二、声音素材之间的“距离”

在电子音乐作品中,素材的具体音高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很多声音更是不能用音高来描述。电子音乐非常注重声音素材之间的关系,那么声音素材是否像传统音程那样有“距离”关系呢?本文认为是有的,而且其“距离”远近给人的主观感受和音程的大小产生的效果是一致的,因为它们本质上都是两种事物相隔多远的定量描述。为了更加清楚声音素材之间的“距离”远近,方便在图形中展示声音素材的进行,本文把每一类声音素材对应于线谱中的不同“位置”:

同组内声音素材的“距离”近,不同组别声音素材“距离”远就是图1划分的主要依据,在图中,形成了人声组、乐器组、电子合成组、噪音组四组及a1、a2、a3、b1、b2、c1、c2、d1、d2、d3、d4十一类。由于声音素材的复杂多变性,无法像传统音程那样把距离定量地分为纯一度、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三度等具体音程,但也可以把声音素材之间“距离”进行做一个大致的划分:

图1 声音素材对照图

(一)同距

同距指的是同组且同类声音间距离,表现为在图1中相同的音符进行。具体来说,又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同类声音素材原样重复

例如《Archives GRM》专辑之CD2的第九首作品,音乐一开始可以听到左声道中有鸟叫的持续声(d1:自然噪音类),3秒钟后左声道中的“鸟叫”声消失,第4秒在右声道出现同样的鸟叫声,它们之间的距离为声音的同距(见图2):

图2

2、同类声音素材变化重复

例如《Archives GRM》专辑之CD2的第13首作品,第1~5秒可以清晰的听到男声吟诵:i~e~u音节,同时伴随着声相的移动,从音乐的第7秒开始听到一个经过变形的男声演唱同样的音节且做了音高变化和拉长波形的处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吟诵音节虽然在听感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同属于a2类(语言人声类),二者的距离仍为声音的同距:

图3

例如《Archives GRM》专辑之CD3的第九首作品,从15秒开始到1分57秒为女声的歌唱,从2分01秒开始变为男声的歌唱,二者同属于A组(人声组)中的a1(歌唱类),它们之间的距离为声音的同距:

图4

同样的例子还有《Archives GRM》专辑之CD2的第14首作品:从音乐开始到第9秒可以两不同的声音:线状金属噪音与点状金属噪音,它们虽然不是同一个声音素材,但同属D组(噪音组)中d3类(机械噪音类),二者进行可视为同距。

(二)近距

近距指同组但不同类声音的距离。表现为在图1中音符相差“二度、三度、四度”的进行,这样的进行会使两种声音素材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和一定的对比。如人声组内部的a1↔a2(相互之间)为“二度”、a2↔a3为“二度”、a1↔a3为“三度”,它们之间的距离为声音的近距。

例如《Archives GRM》专辑之CD3的第五首作品,从音乐的3分34秒处,可以听到音乐声音素材为d4提示噪音类中的“钟声”,从3分44秒处变成了d3机械振动噪声中的“摩擦金属声”,它们之间的距离为声音的近距:

图5

(三)远距

远距离指不同组别声音的距离,表现为在图1中音符相差大于或等于“五度”,这样的进行会使两种声音之间有较强的对比。

例如《Archives GRM》专辑之CD3的第17首作品,音乐从第9秒可以听到的是a3类(效果人声类)中男生发出的“ci”的声音,从第10秒开始变成了c2类(无固定音高电子合成类)中的电子合成声音。二者的距离为“十一度”,为声音的远距:

图6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声音间的距离既可以是声音横向进行中所产生的距离,也可以是纵向上同时鸣响的两个声音素材间的距离,它们都可以用同距、近距、远距来描述。就如同在音程中用“度”来描述距离时,既可以是横向上的旋律音程,也可以是纵向上的和声音程一样。

三、声音素材的“融合度”

这里说的“融合度”,是由声音素材之间的某种特有的相似度所造成的。两种声音素材的共性越多,相似度也就越大,那么“融合度”也对应越高。在分析了大量电子音乐作品之后,分析出影响“融合度”的因素主要有三点:1、频率特性;2、激发方式;3、形态。声音素材之间的是否“融合”取决共同具备“上述因素”的多少。例如某两种声音素材在频率特性、激发方式、形态上都很相似的话,那么可以说它们之间是非常“融合”的。

(一)频率特性相似

频率特性相似是指声音素材之间都在某些频段(低频、中频、高频)上有突出的表现。

例如《Archives GRM》专辑之CD1的第4首作品,音乐从2分20秒~2分30可以听到4种不同的声音素材:1.金属的长音、2金属的短音敲击、3木质的敲击、4金属敲击声音的逆行。它们都表现出中高频的特性,使相互之间的声音有了融合度,在听感上有了“融合”。

(二)激发方式相似

激发方式相似是指声音都被某种特殊的方式激发。如,快速的激发方式会让声音更加的明亮;慢速的激发方式使声音更暗淡;均匀的激发方式使声音连续;脉冲的激发方式让声音断续。激发方式相似的两种声音形态上也是相似的。

例如《Archives GRM》专辑之CD2的第3首作品,从音乐的1分24秒可以听到两次金属的敲击声,1分28秒木质的敲击声,它们的激发方式都为敲击,在听感上有了“融合”。

(三)形态相似

形态相似性是指声音素材之间都具备某种特殊的形状与姿态。如都是“点状的”、都是“线状的”等等。

例如《Archives GRM》专辑之CD5的第12首作品,从音乐的开始到第五秒出现的是的电子合成声音,从第6秒开始歌唱人声进入,二者具备的共性就是形态都为“线状”,使它们在听感上有了“融合”。

把这三种相似度综合起来可以发现,具备相似条件越多,声音的“融合度”就越高,本文把声音素材间的“融合度”做了一个大致的划分:

表1

结 语

电子音乐的记谱法一直处于探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完善的记谱体系,故无法将素材之间的分类和远近关系通过谱面的方式完全呈现出现,本文将电子音乐中的音响素材的做了分类,并按照分类后的素材做了类似于音程的“距离”与“融合度”的探索,希望为电子音乐的记谱法完善做出一点点自己的贡献。■

注释:

① 张小夫.电子音乐概念界定[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04).

猜你喜欢
电子音乐噪音专辑
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专辑
现场电子音乐与单件乐器结合时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
如何提高电子音乐的艺术鉴赏价值
无法逃避的噪音
第 18 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
噪音的小把戏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傻傻的
电子音乐应当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