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作文“我与大历史的现场”导写

2021-07-21 02:40江苏省兴化中学王广清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1年7期
关键词:历史材料

江苏省兴化中学 王广清

文 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这一年,整个世界仿佛进入到历史的三峡中漂流,你我同在一艘船上,无处可退,无人例外。

国内武汉封城76个日夜,谱写了一曲曲平凡英雄的赞歌:医护人员逆行的身影、志愿者无畏的精神、普通人生死相助的情谊,处处见证“我在”,人性的光辉格外璀璨。

国际局势动荡,风起云涌:大选撕裂美国,脱欧折磨英国,恐袭缠上法国。但暗流汹涌难挡春潮澎湃、冰雪肆虐终会春暖花开,处处见证“我在”,世界命运与共才能美好和谐。

……

所谓“我在”,是“我在场”,是我在看,在听,在感受,在参与。你我都置身于这大历史的现场。历史的书写者永远是你我这样的人。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我与大历史的现场”为主题,写一篇国旗下讲话的文稿,表达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思路导引

一、材料

材料共5段。第1段交代世界在历史的三峡中“漂流”和大家在一条船上的客观现实。“我在”,2~4段为第二层次,分别列举国内和国际的重大事件或现象,并点明“我在”,肯定人性光辉和命运与共的价值和影响。第五段阐释“我在”的涵义,推出“我与大历史的现场”的主题句“历史的书写者永远是你我这样的人”。这里的“大历史”不是地球的诞生,人类的起源与发展,而是偏重于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中西的比较看人性的复杂,甚至人类文明的现状,其中包含价值判断与人文关怀。

材料启发考生思考当前形势下青年一代应怎样面对和走进大历史的现场,应以什么样的身份、角色,看、听、感受、参与,推动中国及世界良性发展,由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感悟能力和思想情怀,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的育人原则,具有正向引导的积极意义。

二、任务

1.体裁:写一篇规定主题的国旗下讲话的文稿。写作讲话稿需注意格式,除开头的称呼和问候语外,结尾应当有号召和收束语。同时,内容要贴近讲话对象和现场实际,语言应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2.情境:以“我与大历史的现场”为主题,在国旗下讲话,意味着活动的主体为青少年学生,文稿当表达青少年学生个体的感受与思考。考生应从自身出发认识自己与大历史现场的关系,写出当前形势下自己对我在大历史现场的个性思考和真情实感。

3.主题:我与大历史的现场。“我”,指的是在大历史现场的主人翁,可以是在大历史现场的他人,也可以是走进大历史现场的学生本人,要从“我”的角度思考、阐述。“大历史的现场”,不仅指材料中列举出的事件现场,也包括与此类似或有关联的活动情境;写作的立足点是“在”,即要面对或走进;基准点是“大历史”,即要有宏大的历史时代视野或背景;“我在”不是面对魔幻般的国际形势一笑而过、坐而论道,而要有国际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这样上下同心,才能和衷共济,天下大同。关键点是“现场”,即要身临其境或设身处地。写作时要扣住“我与大历史的现场”,宏大的主题要找到一个小的切口,阐述“我”对“大历史的现场”的态度以及对“大历史的现场”的思考。

打开房门她刚要喊大狼时,她却突然发现门口多了一双女式红鞋。她知道,这双红鞋绝对不是自己的。果然,一个女人慌慌张张地从卧室里出来,又慌慌张张地从她的身边溜走了。

4.要求:“结合上述材料”规定了写作的内容,讲话稿须针对“大历史的现场”,表达在大历史、大时代背景下,个体“小我”的独立思考、参与、担当和主人翁意识。其中,“选好角度”是一个明确的指引,提醒考生不必面面俱到,可选取一个方面谋篇布局,完成写作。

佳作展示

置身历史,吾道不孤

一考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粗浅的看法与感悟,今天我在国旗下的讲话题目是“置身历史,吾道不孤”。

在2021年的新年献辞中,《南方周末》有这样的话:“哪怕在历史的三峡中漂流,你我仍有彼此在。”没错,回望过去一年,意义非凡,“现实的剧情任何大片都显得苍白无力,你我不再置身事外,而是被推入其中的主角”这句话,正是我们在过去一年中融入大历史的真实写照。

“我在”是一个沉重的字眼,因为它寄寓于每一个负重的存在之中。武汉“壮士断腕”封城76天,医护人员一句“不计生死,无论报酬”,是“我在”的职责与担当;美国被大选撕裂,英国仍陷于脱欧“后遗症”,法国与恐袭斗争,这些动荡,需要“我在”。我在看在听,但绝不仅是袖手旁观,我更要去感受去参与,去付出去承载,唯有如此,历史才能因我而更加精彩,社会与世界才能美好前行。

“我”,只是一个人,“我在”,只是一份力,可无数个“我”形成的“我们”便能汇成磅礴之力。社会是一艘大船,人人都是水手,在漂流中,任何一个水手的疏忽,都是危险之举,我们尽己任,出己力,时刻都在,时刻奉献,这艘大船方能劈波斩浪。

不仅要尽己力,我们更要心系他人,心系家园,心怀社会,这样,“我在”才具有更深意义。试看武汉快递员汪勇芳草递春风,为医护人员提供强力后勤保障;试看戍边英烈以身抗敌,血洒祖国边防;试看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跑赢时间,抢救病人……这些无畏的身影、无私的奉献,感动中国,感动历史。他们用“我在”践行使命,保护他人,不负天地,不负自我。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你我都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亦是你我的一部分。当下一些崇尚“丧文化”的“佛系”青年,当休矣!历史的前进与发展,绝不是用来漠视的,而是激励我们这些“后浪”更加积极地去参与、去推动,去书写,去创造,这需要每一个小“我”“有一份热便发一份光”,心怀家国天下。

木心先生说:“许多‘个人’加起来,便是‘时代’。”如今我们置身历史大潮中,应该砥砺前行,因为“吾道不孤”!只要每一个“我”灵魂在场,就能披荆斩棘,跨越千山万壑,“我我”与共,迎来更加美好的春天。

我的发言完毕,感谢大家!

点 评

所谓厚积薄发,考场佳作都是考生丰厚积淀的具体呈现,该考生显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关注社会,并深入思考,这也说明对于宏大主题不从社会视角进行审视是没有现实写作意义的。本文题目即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主体部分紧扣文题材料关键词“我在”进行生发,不蔓不枝,层层推进,对“我与大历史现场”的关系阐释较为深刻清晰。格隆、木心等名言的引用既切合主题,恰到好处,又自然地展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阅读积淀。

穿越过历史的三峡,我们同在

一考生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我与大历史的现场”。

一年之前,武汉封城,四方物资驰援,八方医护空降。历史上疫病肆虐的画面在今天重演,现实的美好被打破。在历史的宏大叙事诗中,我们被裹挟进历史的“三峡”,大历史与小人物,就此相会。

身处大历史的现场,周遭的很多事件都是如此真实,压得人无法喘息。但我们必须积极面对——面对日本决定将核污水排入大海,我们担忧,谴责;面对中东局势的暗流涌动,我们关注,并发出自己的声音;面对脱贫攻坚,抗击疫情,我们鼎力支持,有一分光发一分热……身处大历史的现场,我们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事实真的如此!

将视线重新投向大历史的场景,我惊讶于小我的力量,惊讶于微小个体与宏大叙事的关系。新冠来势汹汹,白衣挺立,筑起血肉长城;脱贫攻坚胜利在即,无数扶贫干部在乡村振兴之路之逐梦奔跑。连远方的我们,都与这场历史有个约会。虽无法前往疫情一线,但是我们做好个人防护便是疫情时的“我在”,虽无法走上脱贫一线,但我们用消费帮助远方的农民便是脱贫时的“我在”。一朵花虽无法构成春天,但失去了每一朵花的“我在”,春意亦将不复存在,我们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历史的宏大现场从不会缺少每一个人的“我在”。

那么,我与大历史现场如何融为一体呢?一切历史都源于现实,我们也终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身处新时代,我们更应有把历史写好的勇气和责任。“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也!”我们是时代的种子,落于这片土壤就能迸发生机。青年学生,可以如戍边战士们一般,让自己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书写中国历史新的篇章;可以如叶嘉莹先生一般,用“但使生机斫未尽,红蕖还向月中开”的胸怀让中国历史更加辉煌。

所谓“大历史的现场”实则由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片断编织而成。只要有每一个人的“我在”,哪怕前方是“冰河”,我们也能破冰前行,让中国这艘大船行稳致远。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点 评

写好宏大主题的作文关键在于化大为小,从一个小的角度展现自己个性化的思考,否则就会失之于空,流于泛泛而谈。这也是本文从众多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文章语言凝练,摆事实,讲道理,既紧扣材料,又不囿于材料,通过追问,渐次递进,结构谨严,具有较强的逻辑力量。

猜你喜欢
历史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新材料作文如何巧妙引述材料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可爱的小乌龟
最美材料人
新历史
材料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