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去治愈,总是去安慰

2021-07-21 15:06尹滇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1年7期
关键词:预备党员医疗队军人

尹滇系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管护师。她出生于军人家庭,父亲是对越反击战的伤残军人,母亲是部队医院护士,弟弟是现役军人。作为医院第三批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尹滇参加武汉抗疫工作。2020年年底,尹滇所在的家庭获评“江苏省最美抗疫家庭”。他们走出小家,融入大家,不惧风险,勇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能量满满,令人感动。

尹滇(左一)一家

把使命担在肩膀上

我是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的一名护士。今年5月19日,我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能够成为一名预备党员,首先要感谢党组织对我的培养,同时也要感谢父亲对我进行的红色教育。

2020年,我恰逢青春,看到了最强的中国。在这非凡的一年,亿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直面惊心动魄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世界交上了一份可载入史册的答卷。疫情发生以后,我曾先后三次报名前往一线支援。最终,我随第五批江苏援鄂医疗队支援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危重症病区,和大家一起抗击疫情,共克难关。

许多人问我,为什么我会那么坚定地去往一线,不害怕吗?是的,哪怕疫情再可怕,我的心里也没有出现过“怕”这个字。这是父亲对我产生的影响。

父亲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参加过南疆自卫反击战。父亲在老山战役中排雷152颗,后来在边境作战中被地雷炸伤,双腿截肢,被评为“一等伤残军人”,荣立二等功。

小时候的我,不懂为什么父亲没有双腿,我只能默默地看着别的小朋友坐在父亲的肩头看风景,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下学,挽着父亲的手臂逛街……随着我慢慢长大,我知道了父亲原来是一位战斗英雄,我为拥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

我们家一进门,玄关有一个很大的“家”字。父亲是家国观念很重的人,他经常跟我们说,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家这个大家,就没有我们这个小家。在我很小时,家国情怀就烙印在了我心中。

父亲从小就教导我和弟弟不能拿别人的一针一线。我参加工作以后,他严肃地教导我决不能私自占用单位的任何资源,哪怕是一根棉签。

2019年弟弟大学毕业,父亲给了他两个建议,一个是参加工作走向社会,一个是参军。弟弟不假思索地选择参军,他说要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后来经历了体检、政治考核和役前训练,弟弟顺利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弟弟入伍前一晚,一家人促膝长谈到深夜。父亲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失去了双腿我不后悔,因为我尽到了一名军人的职责。希望你们姐弟俩都能够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我和弟弟牢牢记住了父亲的教导,并践行到实际工作中。

接好“逆行而上”接力棒

2020年2月19日,作为江苏援鄂医疗队的一员,我要出发了。在送别的人群中,我看见了母亲的身影。母亲说:“你爸爸他们当年出征上前线,把头发剃得精光,那是为了受伤以后好救护。现在你也剃了头发,是为了方便穿戴防护装备。虽然你们战斗的对象不一样,但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

是的,当年国家有需要,父亲不顾危险,奔赴战场。如今我长大成人,也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接好这个接力棒。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就化身无所畏惧的战士,应声出列,逆行而上。我想,关于勇气和奉献,我们父女两代人在血脉的延续中,完成了一次庄严的接力。

在工作中,我看到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广大党员冲锋在前,成为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抗疫主力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大公无私和奉献精神。这让我看见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坚定了我入党的决心。在前线,我郑重写下了入党申请书,每一句都是我对加入党组织的向往,字字坚决。2021年5月19日,我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忘记荣誉,继续做好本职工作

抗疫归来,我因为表现出色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和上级的褒奖,此时父亲又以一名老党员的身份对我提出新要求:“忘记荣誉,静下心来,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

我的心中始终秉持着一个信念: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务工作者不仅仅是要去治疗病人,更多的是要去帮助和安慰患者。工作期间我每天都提前一小时到崗,查看自己当日所分管的患者,了解当天的治疗和患者的需求,希望在医疗救护之外,能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抚慰与帮助。

红色基因的流传源于血脉,更源于使命和初心,以百姓为中心,是党的初心;以患者为中心,是作为医者的初心。我将永葆初心,继续奋斗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健康的道路上。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猜你喜欢
预备党员医疗队军人
援非医疗队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军人就该这个样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预备党员能否参加党组织的民主评议活动
党章关于预备党员的有关规定
军人“四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