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硕:“天问一号”的北京总调度

2021-07-21 15:24惠之
莫愁·智慧女性 2021年7期
关键词:天问甜点指令

惠之

鲍硕(左一)

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精准进入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环绕火星成功。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北航中心)的鲍硕,是这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北京总调度,也是北航中心40年来第一位女性总调度。

奔月“小姐姐”首次参加调度

鲍硕1992年出生于北京,2014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能成为一名航天人,我感到特别幸运。”“天问一号”任务并非鲍硕首秀,此前她曾负责“嫦娥五号”任务调度。

2019年3月,在进入北航中心一年半后,鲍硕第一次走上调度岗位,负责“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的调度工作。她记得刚坐上调度台时,大厅里非常安静,工作人员都在等待她下达口令。然而,在打开麦克风的那一刻,她有点说不出话来,“以为事情心里都想好了,但对着麦克风时还是很紧张。”走下调度台,鲍硕开始反思,查找问题,然后一下班就在宿舍偷偷练习,直到能在麦克风打开瞬间“变声”,让声音听起来更低沉浑厚,更符合任务状态,让同事们听到调度指令时都能更专注执行动作。

执行“嫦娥五号”任务期间,由于信息量多、责任大,鲍硕不仅要熟悉各种程序制度、技术方案和预案,掌握各个岗位、系统间的流程和职责,还要随时随地判断和准确领会专家组的决策和意图,需要具备灵活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专家说:“调度岗位其实就是‘大管家。”随着鲍硕手抚桌上的话筒,一条条关键指令从她的口中喊出,由发令岗飞向“嫦娥五号”。每一条发往月球的指令,只需几秒钟就能到达,一旦出现错误就没有机会更改,特别是一些事关探测器安全的关键指令,必须一次成功,百发百中。面对风险与压力,鲍硕顶住了。

“嫦娥五号”预定的月面工作时间为48个小时。为了能够持续坚守,鲍硕在任务前一个月就偷偷做起准备:她刻意减少睡眠时间,每天只睡3个小时,任务前两周,控制两天睡一次觉。“想试一试,看能不能在少睡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思路清晰。希望月面48个小时能直接挺过去,把工作完成好。”她坦言,开始那几天会困得熬不住,但后来就慢慢习惯了。为了保持体能,她曾坚持每天早上5点起床晨跑,长达一年。“一进飞控大厅,她就变了个人,成了钢铁侠。”这是同事们对鲍硕的评价。

连续30多个小时,鲍硕没吃饭、没喝水、没休息片刻。以“北京”为代号,坐在调度台上的她,已密集发出上千条指令。在她的高效指挥协调下,2020年12月2日晚上10时,“嫦娥五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比预计时间提前7个小时。此刻,鲍硕仍精神饱满,头脑清醒。准备好的润喉糖和唇膏都没来得及派上用场,她的嘴唇已干裂出几道口子,一笑或张口说话就生疼。领导赞许鲍硕工作专注、执着。

成为“天问一号”北京总调度

“各号注意,我是北京。根据飞控工作安排,‘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于北京时间……”作为“天问一号”的北京总调度,鲍硕正在向“天问一号”发出指令。2020年“天问一号”推开了我国行星探测的大门,通过一次发射,将实现火星环绕、着落、巡视,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首次深空探测。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

北航中心是我国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的指挥调度、分析计算、飞行控制、数据处理和信息交换中心,所有的数据都会汇集到这里,所有的指令也都从这里发出,应急决策也在这里最终做出。在这次测控任务中,鲍硕主要负责下达口令、组织指挥,以及各种实际情况的处理,无疑成了“天问一号”的“大脑”。

火星探测的关键控制很多,如深空机动、近火捕获等控制对特定的时间窗口要求很高。鲍硕的飞控团队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能够准确知道“天问一号”的位置,并通过测控站与它保持联系;同时,她还为每一条指令动作起了名字,以便准确无误地给“天问一号”发号施令。火星探测的另一大特点是距离遥远,以往的月球探测最远约38万公里,而火星探测的最远距离约为4亿公里。向“天问一号”发送一条指令,大概需要44分钟才能等到回复。很多时候,地面人员无法实时判断“天问一号”的当前状态。为此,她和团队成员在充分考虑光行时影响的基础上,将上行发令和状态判断有效分开,保证了判断的准确性。

2021年春节,鲍硕和团队在北航中心照料着远方的 “天问一号”。除夕前夜,“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开启环绕火星之旅。由于“天问一号”进入了新的轨道,引力场不同,地面团队需要更加专注地观察航天器在轨状态,“所以我们整个春节都是24小时值班状态。”

“我是北京”,这四个字对鲍硕来说是莫大的认可,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总调度,就像一个高性能的CPU处理器,不仅要收集大量信息,还要快速分辨轻重缓急,高效处理,一点迟疑都有可能影响航天器的安全。“很多时候,面临电话、调度同时响起,对整个流程的把握以及应急应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鲍硕认为,调度不仅是发号指令,更是对任务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个岗位需要时刻保持清醒。”

2021年2月,鲍硕以“天问一号北京总调度是位90后”登上微博热搜。3月8日,鲍硕获得“微博年度影响力事件”航天榜样称号。对于自己走红网络,鲍硕挺惊讶,只觉得在做本职工作。但看见众多网友为她加油鼓劲,她很高兴,也更有动力了。

“航天榜样”爱做甜点

坐上调度台,鲍硕语气沉稳、铿锵有力,当脱离代号“北京”的调度岗位,这个90后姑娘也会回归成爱撒娇、爱甜点又享受生活的小女生。

工作之外,鲍硕爱做甜点,在她10余平方米的宿舍里,烤箱、模具、锅碗瓢盆等各式工具齐全。月饼、青团、春饼、肉松小贝、蛋糕……她常带着各式自制甜點让同事们品尝,也会充满仪式感地在纪念日为自己守护的探测器做蛋糕。“做甜点也是一种享受。看到面粉和鸡蛋最后形成蛋糕,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聊起甜点,鲍硕愈加放松起来,声音也变甜了。鲍硕最拿手的乳酪蛋糕,很受同事的追捧。

生活中的鲍硕与父母感情很好。2020年6月,父母结婚纪念日当天,鲍硕正为“天问一号”的火星之旅忙碌。尽管没有时间陪伴父母,但在他们发来的照片中,鲍硕细心地发现了父母约会的餐厅,“那是我家附近的一家烤鱼店,我在网上找到店长的联系方式,提前买了单。我让店长说,他们是当天的幸运顾客……”鲍硕回忆说。

鲍硕的母亲是退休工人,父亲是出租车司机,他们不了解航天事业,但知道很重要,从不给女儿压力。“爸妈特别支持我的工作,他们平时都不找我,生怕打扰我工作,让我把心思全放在航天器上。”偶尔给父母打电话,鲍硕才发现家里有事,很多这样的时刻都让她觉得有些心疼。“过年我要陪着火星探测器,不能回家了。希望爸妈在家里好好过年,然后……我的工资,随便花!”春节前大半个月,鲍硕早早替家里买好了年货,用半天假期从北到南穿过北京城回了趟家,又匆匆赶回了北五环外的北航中心。

2021年6月1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发布,标志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眼下,鲍硕想回家多陪陪父母,也期待可以遇见甜蜜的爱情。

编辑 文心

猜你喜欢
天问甜点指令
一样,不一样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为啥天问一号绕火星 飞了3个多月才着陆?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甜点世界
“天问一号”的绝招
搞怪的甜点
《单一形状固定循环指令G90车外圆仿真》教案设计
新机研制中总装装配指令策划研究
大灰狼的甜点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