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有“炸”

2021-07-21 13:59杨锦棠
早期教育(家庭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小凯炸药方言

杨锦棠

新学期,我们班的配班老师是刚从外地调到我园任教的叶老师。每天早上,她在门口接待小朋友,我则是在教室里和孩子们待在一起进行晨间区域活动。

一天早上,叶老师很紧张地走过来说:“杨老师,小凯说他有炸药,你要不要问一下家长,看看是怎么回事!”我听了也是一惊:“什么?炸药?”我们猜想可能是小凯偷偷带了鞭炮,把鞭炮说成炸药了。为了弄清问题,我再次询问小凯:“小凯,你有什么?”“老师,我有炸药!”小凯再次明确地说,而且加了一句,“我奶奶说要告诉老师。”我继续疑惑地问他:“那你能把‘炸药给老师看一下吗?”只见他把书包从背上拿了下来,拉开第一格拉链没找到,又拉开了第二格拉链,最后从书包里找出了一包感冒灵颗粒。我恍然大悟:“这就是‘炸药?”小凯很肯定地点了点头。

我跟叶老师解释,我们这边的闽南语“炸”就是“带”的意思,“炸药”就是“带药”,小凯把普通话和闽南语方言混合在一起说了。

小班幼儿语言发育还不够完整和系统,有时会出现断断续续或者混乱的现象。他们在家里有的是爷爷奶奶在带,受长辈们的影响,幼儿也跟着说当地的方言。有时是爸爸妈妈在带孩子,父母更多是用普通话跟孩子沟通。受双重语言环境的影响,小班的幼儿可能会把两种语言混合使用来表达意思,特别在我们这样的乡镇幼儿园,情况就更为普遍。

那么,幼儿在上幼儿园之前,家庭的语言环境是用普通话还是用方言呢?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家园双方该如何帮助在家中使用方言交流的幼儿顺利过渡到普通话环境呢?

首先家庭教育的语言環境要协调统一。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应从小就说普通话,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发展得更好。我则认为平时跟幼儿的日常交流用方言即可,因为我们大力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把地方特有的方言扼杀掉。方言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外一种语言,它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流行于特定的区域,比如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就讲同样的方言。但是,在家庭生活中,幼儿期也不能完全屏蔽普通话的教育,一些名词性、称谓性的词语(爸爸、妈妈、汽车、书本等)要用普通话跟幼儿交流,这会让幼儿在上幼儿园接触普通话时,不至于处于完全陌生的状态,能够快速地接纳、听懂普通话。

幼儿在上幼儿园之后,教师要充分理解幼儿的语言结构特点,在幼儿上小班的初期进行普通话和方言相结合的交流方式,能够缓解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快速地拉近老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在集体教学、游戏活动中,要完全用普通话教学,引导幼儿规范完整地讲好普通话;在保育、生活教育方面,先用一遍普通话,再用一遍方言。到小班后期只给个别还听不懂普通话的幼儿一定的方言引导。这样给小班幼儿一个适应语言环境的过渡期,让他们在幼儿园能听、会说普通话,在家也能用方言与长辈交流。

最近,一首《大田后生仔》的歌曲爆红网络,其中有句歌词很有意思,“00后的同学,你不会说方言”,这从某一方面反映了方言正在消失。我希望我的孩子们长大后在外能用普通话、外语同世界交流,回到故乡,也能自豪地说一口流利的方言,将家乡文化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小凯炸药方言
千 纸 鹤
小凯身上的怪味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菲矿山惊现数万枚炸药怪“中企遗弃”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洗澡
为什么炸药的威力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