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思维学的建构路径

2021-07-21 15:23李华平陈剑泉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5期

李华平 陈剑泉

摘 要 语文思维学的建构既要从总体上统筹安排,又要落实到本体与方法层面。语文思维本体的建构要立足学科本质,注重学习借鉴、逻辑推演;语文思维方法的建构要学习名家解读、专家教学,并在语用实践中总结提炼。

关键词 语文思维学;语文思维本体;语文思维方法;建构路径

任何一门学问的建构,首先要回答这样几组问题:(1)这门学问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对象是如何定义的?(2)研究对象的特点是什么?研究对象是如何构成的?如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3)这门学问是干什么的?对于我们的学习或工作或生活有什么意义?如何运用这门学问服务于我们学习或工作或生活?

以此类推,从语文学科的实际出发,语文思维学的建构,就应该回答下面几组问题:(1)语文思维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语文思维是如何定义的?(2)语文思维的特点是什么?语文思维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如何对语文思维进行分类?(3)语文思维有什么用?语文思维对于语文学习有什么意义?如何运用语文思维服务于我们的学习?

对问题(1)(2)的回答,就是对研究对象——语文思维本身的探索,即是对语文思维本体的建构。对问题(3)的回答,就是对语文思维方法的建构。由此,语文思维学的建构路径可分为语文思维本体的建构路径和语文思维方法的建构路径。对于语文思维本体建构来说,着重于对语文思维本身的认识与描述,厘清语文思维的内涵与外延,探索语文思维的特点与结构,其建构路径应立足于学术著作、文件、标准、纲领、政策等方面的文献,这种建构路径可称为语文思维本体的理论建构路径。语文思维方法的建构路径有两条:一是从学科与思维相结合的角度去探索方法,这条路径可称为语文思维方法的理论建构路径;二是从语文思维服务于语文学习的实践中去探索方法,这条路径可称为语文思维方法的实践建构路径。

一、语文思维学的总体建构路径

我们要在系统论思想指导下建构语文思维学。语文思维学自身应自成体系,但这个体系又成为一个更大体系(语文学)的构成要件,并与其他要件相互协调、相互支撑而成为一个功能完善的平衡体。围绕着“语文思维”,就涉及以下问题:(1)什么是语文思维?(2)语文思维方法有哪些?(3)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语文思维?(4)教师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才能承担起提升学生语文思维素养的职责?等等。

尽管语文思维学的建构主要涉及语文思维的本体和语文思维的方法,但我们不能仅在这两方面打转,需要将这两方面放在更大的系统中去理解和阐释。因此,我们描画了语文思维学建构的总体路径图。

围绕核心问题(即研究对象)“语文思维”,将研究对象具体分解为四个主要分支问题。针对这四大问题,筛选出研究内容,提出研究目标,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以此来建构语文思维学体系。

1.语文思维学研究的问题、内容与目标

针对问题“什么是语文思维”,研究语文思维的内涵与外延,探索语文思维的定义、语文思维的特点、语文思维的结构、语文思维的分类,确定研究目标:廓清语文界对语文思维素养的认识,分析语文思维的内涵,科学界定语文思维的外延。

针对问题“语文思维在思维学体系中是什么逻辑定位”,研究语文思维与一般思维、语文思维与学科思维的关系,明确语文思维归属于学科思维,学科思维是一般思维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应用。

针对问题“影响语文思维的因素有哪些”,研究百科知识与语文思维、情感意志与语文思维、问题与语文思维、语言与语文思维的关系。

针对问题“语文思维方法有哪些”,研究概括思维、铺展思维等基础语文思维和阅读思维、表达思维等专门语文思维,确定研究目标:探索、梳理、总结语文思维知识,系统建构语文思维的方法体系。

2.语文思维学的建构方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厘清思维的基础知识,分析总结国内外关于“思维”“学科思维”和“语文思维”的现有研究成果。

案例研究法——在思维理论的指导下,主要通过文本解读案例和文本阅读教学案例、文本写作案例和文本写作教学案例,总结提炼阅读鉴赏思维理论和阅读鉴赏思维教学理论、表达交流思维理论和写作思维教学理论。

行动研究法——通过实验,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文思维教学,既要把语文思维作为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又要探索如何高效提升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既要在课堂实踐中反思和补充、完善已形成的语文思维理论,又要提炼语文思维教学的操作成果和有效的方法,在更大的范围内验证语文思维方法的正确性。

另外,可以通过调查研究(问卷、访谈),对语文思维培育现状进行分析,找准问题;通过诠释学方法,帮助教师增进对语文思维培育的理解,使之进入语文思维教育生活现场,成为一个有情怀、有诗意、有思维的语文人。

二、语文思维本体的建构路径

语文思维本体建构的目的,是要在语文界澄清对“语文思维”本身的模糊认识,纠正对“语文思维”的错误认识,树立对“语文思维”的正确认识。既要认清“语文思维”与同一层面的其他“学科思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又要梳理出“语文思维”自身的本质特性、构成要素。既要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中的合理内核,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本质规定对“语文思维”加以纠偏、补充、完善。

1.在甄别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建构语文思维本体

目前,很多专家对语文学科思维训练的研究,有的属于语文思维,有的不属于语文思维,还有的勉强算得上语文思维但却对语文思维的界定有误,对于这些研究成果,要仔细区别开来。这些似是而非的论述很有迷惑性。

有一种研究是针对文本内容、写作内容的思维研究。在这方面的研究人员比较多,其代表人物是卫灿金教授,他在专著《语文思维培育学》中指出:“中小学语文科思维培育的目的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结合课文教学和语言训练,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切实进行各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使他们的思维在每个发展阶段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具有读写听说应当具备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养成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好习惯。”[1]这种思维培育的落脚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借助语文教学的途径培养学生的一般思维能力,另一个方面是通过提高学生的一般思维能力来促进语文的学习。与卫灿金教授观点相近的有刘永康教授的创新思维、余党绪的批判性思维、肖家芸的思辨作文等,他们的观点虽然不是对语文思维本身的研究,但这些思维却是影响语文思维能力提升的最重要的外围因素,在某些阶段甚至是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因为不具备这些思维能力,就不可能进一步去研究这些思维在语言文字运用过程中的特殊表现。所以,语文思维学的建构要不断地吸收这些专家的研究成果,但又不止于这些成果,还必须再跨一步进入语文学科领域,花大力气归纳和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在语文学科领域内的特殊运用。

还有一种研究是针对语言文字运用过程的思维研究,即语文思维研究。研究这个方面的国内专家相对较少,主要代表人物是冉正宝教授,他在专著《语文思维论》中第一次提出了“语文思维”的概念,把语文思维与数学思维、科学思维、艺术思维等学科思维区别开来,他认为“语文思维是思维主体在运用汉语进行认识与表达、审美与创造、鉴别与吸收的思维活动中,借助形象对语文对象展开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过程”[2]。这个概念第一次使语文学科思维的独特性凸显出来,在语文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由于冉教授对语文学科的独特性认识不到位,对语文思维中涉及的一些概念不能做出准确的界定,从而导致对“语文思维”概念的界定出现了偏差。例如,对“语文对象”的解释,他认为“语文对象是培育语文思维的具体媒介材料,它们主要是指文字、文章和文化”[3]。其实,语文学是语言文字运用学科,“语文对象”不是指具体的媒介材料——语言文字,而是指媒介材料的运用过程——语言文字的运用,语言文字是语言学的对象,而不是语文学的对象,语言文字运用过程才是语文对象,所以语文思维的对象应该是文字如何形成文本、如何传承文化的过程。又比如,冉教授在语文思维的概念中提到,“语文思维是借助于形象来认识对象的过程”,这就把语文思维窄化了,语文思维不仅离不开形象思维,同样也离不开抽象思维。语文思维学的建构要吸收冉教授研究中的合理成分,改进其不合理的部分。

其实,一些学者尽管没有提出语文思维的概念,但他们却对语文思维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例如,孙绍振、孙彦君教授的《文学文本解读学》[4]就属于文学文本解读思维的研究,马正平教授的赋形思维与路径思维便是写作思维研究,覃永恒老师的《概括的力量》[5]也属于语文思维中的阅读思维研究。对这些研究成果作梳理并使之系统化是语文思维学建构的重要途径。

2.通过种属关系建构语文思维本体

种属关系反映了概念之间内涵的增加或减少、外延的缩小或扩大,这种变化表现了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要理解“语文思维”,就得理解“语文思维”与其他思维的逻辑关系,从而建构语文思维本体的内容。

(1)从语文思维与其他学科思维的区别与联系中认识并建构语文思维

语文是一门学科(现代意义上的“语文学”),语文思维属于学科思维,与语文思维相并列的学科思维有数学思维、物理思维、化学思维、政治思维等。首先要认清语文思维与其他学科思维的联系——都属于学科思维,有着完整的知识与能力架构体系;其次厘清语文思维与其他学科思维的区别,即思维的内容(或称为材料)不同,比如:在理解和认识“有限与无限”的辩证观点时,数学学科可以用“0.9999…=1”这种形式来达到目的,语文学科可以用文学作品的“召唤结构”来达到目的(召唤的内容限制在结构之内,这是“有限”;在“有限”的范围内却可以补充“无限”多的具体内容)。[6]这就是语文思维与数学思维的区别:这里语文思维的内容是文学文本中的“留白”,这里数学思维的内容是一个含有无限循环小数的等式。

(2)从学科思维与其他思维的区别与联系中认识学科思维

“语文思维”的上位概念是“学科思维”,要建构语文思维必须先认清学科思维。要认清学科思维,首先要弄明白,与学科思维同一层面的思维有哪些;其次,要寻找出学科思维的上位概念是什么。学科思维是学习和研究某门学科所要掌握的思维,而与学习(研究)相并列的行为方式通常有工作、生活。因此,可以把“工作思维”“生活思维”理解为与“学科思维”是同一层面的思维。“学科思维”“工作思维”“生活思维”都是在“一般思维”指导下的思维,是“一般思维”分别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具体运用而产生的思维,故“一般思维”是“学科思维”的上位概念。

因此,要认清并建构语文思维的本体,就应该从思维学、心理学、逻辑学、学科课程论等理论著作中去寻找依据和支撑。

3.从语文学科的本质规定中去建构语文思维本体

语文思维是学科思维与语文相结合的产物,认清学科思维只是为建构语文思维做好了前提准备,要想彻底弄清楚语文思维是什么,还必须从语文学科的本质规定出发。语文学科的本质规定,谁说了算?毫无疑问,应该由代表国家教育意志的“语文课程标准”说了算。无论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明确规定“语文学科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规定便是语文学科的本质规定。我们要认清语文思维,就得以这一规定作为逻辑起点,来推导、梳理、辨析语文思维。即语文思维的特点要以这一规定为前提,语文思维的结构要以这一规定为依据,语文思维的作用要以这一规定来衡量。

4.从非语文思维的角度来认清语文思维本体

要认清语文思维,可从对那些看似是語文思维实则不是语文思维的论述的辨析中来加深对语文思维的认识。如文本内容中蕴含的一般思维,常常被老师们在课堂上挖掘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脱离文本形式的“创新思维”与“批判思维”,也常常出现在一些名师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对于这些思维,不是不学习,而是不能仅止于此,还需要进一步与语言文字运用相结合,只有做到了这一步,才跨入了语文学科领域,学生所学的思维才是语文思维。我们要在对这些貌似是语文思维的细致分析中,进一步认清语文思维是什么。

三、语文思维方法的建构路径

1.语文思维方法建构的理论路径

语文学是一门研究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与语文学最亲近的学科有语用学、语言学、文章学、文本学、文艺学、修辞学、写作学、演讲学、阅读学、叙事学等多门学科,这些学科的基础知识综合在一起,常常构成了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而语言文字运用就是对这些知识的选择和重组,以此来解决语文学科中遇到的问题。选择和重组需要一定的思维操作,这种思维便是语文思维。所以语文思维学的建构要从语文学的亲缘学科与语言文字运用的关系中来归纳、提炼语文思维的操作方法,开发语文思维知识。

我们从语文学科的本质规定出发,认定“语文思维是语言文字运用的思维”,具体可分为如何进行听说读写的思维,而听说读写的规律却来自于语用学、语言学、文章学等众多学科,研究者要在认真吸收这众多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去探究建构语文思維的方法。比如,笔者建构的“一体两翼”文本解读观和症候解读法、打开天窗法、一语立骨法等,就是从现象学、文学学、叙事学、语用学、文艺批判学等学科的理论著作中获取营养的。

2.语文思维方法建构的实践路径

语文思维方法包括听的方法、说的方法、读的方法、写的方法,读的方法又包括精读方法、略读方法、浏览方法等。文本解读方法就是文本精读的方法,是最为重要而研究又最薄弱的一个领域。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去建构文本解读方法体系。

(1)研读名家文本解读文章

语文思维方法虽然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体系中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但探索语文思维的专家却不乏其人,很多大家都在致力于对语文思维的探索,只是没有提出语文思维这个名词而已,他们对语文思维方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比如,陈日亮先生、孙绍振先生、钱理群先生等。研读他们关于文本解读个案的文章,可领会或提炼出阅读思维方法。

(2)研习名家语文教学课例

很多特级教师、名优教师的语文教学,也蕴涵着丰富的语文思维方法,认真学习并分析他们的教学实录,也是建构语文思维方法的一条重要途径。比如,于漪老师、钱梦龙老师、宁鸿彬老师、黄厚江老师、程翔老师、薛法根老师和刘永康教授等,他们的课堂精彩纷呈,仔细梳理他们的教学课例,也可以提炼出语文思维方法。

(3)在文本解读实践中归纳、提炼语文思维方法

按照一定的原理和规律解读文本,在文本解读实践中也可以提炼归纳出语文思维方法。当然也可以运用语用研究成果去审视别人的文本解读,在反思别人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提炼语文思维方法。

总之,语文思维学的建构是一项非常非常庞大的工程,涉及诸多内容、诸多关系,建构者要广泛学习、研究和借鉴。只有通过理论和实践反复循环验证的语文思维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语文学习和研究。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正道语文:百年语文教育规律的探索与坚守”(FHB170592),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语文思维学建构研究”。〕

参考文献

[1]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82.

[2]冉正宝.语文思维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9.

[3]冉正宝.语文思维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9.

[4]孙绍振,孙彦君.文学文本解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5]覃永恒.概括的力量[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6]陈剑泉.也谈语文思维学的建构[J].新课程研究,2019(03).

[作者通联:李华平,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陈剑泉,成都市双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