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三个一”

2021-07-22 19:45原绿色
党史博览 2021年7期
关键词:三个一固原六盘山

原绿色

如果不是到宁夏工作,我也会和有的人一样,把六盘山当成贵州的一座山,以为它旁边就流着六盘水。

如果不是到了六盘山,我也可能会像有的人一样,以为毛泽东说的“不到长城非好汉”中的“长城”指的是北京八达岭长城。事实上,毛泽东说的是六盘山上的秦长城。

毛泽东翻越六盘山留下的那首词作《清平乐·六盘山》影响太大了,也被不求甚解的人误读误解太深了。

1935年10月,六盘山一带的天气已经有点儿寒意,但天高云淡、阳光灿烂,加上漫山遍野色彩斑斓的景色,毛泽东一定是怀着欢喜的心情,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固原西吉县的。长征以来,历尽艰辛,九死一生,他还没有如此轻松过。中央红军长征到哪里去的重大方向问题终于确定了,现在又走到了有着良好群众基础的回族地区……

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

发生在哈达铺的故事,是长征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一天,陕甘支队第1纵队到达了甘肃岷县哈达铺附近,1纵侦察连连长梁兴初去侦察敌情,筹措粮食物资,每到一地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毛泽东的叮嘱寻找当时的报纸杂志。梁兴初把哈达铺邮政代办所里能找到的报纸全部带了回去。毛泽东认真地翻阅着。在一张《大公报》的一角看到一则国民党军“剿匪”的报道后,他十分惊喜。因为透过这则带有诬蔑之词的新闻,得知在陕甘交界的地方居然还有一块刘志丹领导的陕甘革命根据地,达到了23个县,100多万人口。腊子口战役后,红军下一步向何处去,意见一直不统一,这也是毛泽东最头痛的一件事。他看过这则消息后,当机立断,红军长征就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聚。他马上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很快统一了思想,并制定出根据形势声东击西,佯攻天水,北上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决策。

1935年10月5日,红军3个纵队7000余人兵分两路,由静宁界石铺(今高界)入固原继续向北挺进。为了阻止陕甘支队北上,国民党调集重兵在六盘山一带处处设防。为了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毛泽东指挥红军将士迅速翻越六盘山。

从目前的资料看,自10月5日进入西吉到10月9日兵出彭阳,红军在宁夏固原历时五天四夜。而毛泽东翻越六盘山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三个一”:一夜话、一战斗、一首词。

一夜话,是指10月5日晚夜宿单家集后,毛泽东和张闻天、博古等中央领导参观了固原西吉单家集清真寺,拜访阿訇马德海,并与之彻夜长谈。那一夜的谈话是愉快的。因为早在8月15日,程子华、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经过单家集和兴隆镇一带,制定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为老百姓挑水干活,禁止部队驻扎清真寺,禁止在回民家中吃大荤,禁止打回族土豪,注意尊重回族人民生活习惯,注意使用回民水桶在井里打水,还赠予清真寺阿訇“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金匾和肥羊等礼品,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受到了回族群众的热烈欢迎。那一夜的谈话是深入的,内容也是丰富的。毛泽东对回族的历史和风俗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以深谋远虑的眼光,对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有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思路,对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民族政策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战斗,是指10月7日,毛泽东率陕甘支队从隆德以北翻越六盘山,红军前卫部队行进到青石嘴,得知国民党东北军骑兵第7师19团两个运送给养的连队正在那里休息。毛泽东立即召集会议,下达作战命令。杨成武、杨得志、萧华、赖传珠率部分别从两侧迂回进攻,整个战斗不到半小时,共歼灭、俘虏敌人300多人,缴获战马300多匹以及19辆马车的弹药物资。红军用100多匹战马组建了第一支骑兵侦察连。

一首词,是指那首流传甚广的《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最初叫《长征谣》。对于这首词,有人说是10月7日毛泽东登上六盘山巅,纵览群山,词兴大发,一首气势豪迈的《长征谣》就在极目远眺中吟成。有人说是10月7日晚,毛泽东住在固原小岔沟阳洼村张有仁家的窑洞里,在小炕桌上閃烁的油灯下记下了在六盘山巅吟成的《长征谣》。有人说是10月8日,毛泽东登上彭阳境内战国秦长城时,有了灵感,当晚夜宿乔生魁家窑洞完成了《长征谣》初稿。

毛泽东手迹《清平乐·六盘山》

笔者没有办法弄清楚到底是哪天在谁家写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毛泽东看到了蜿蜒在六盘山上的秦长城,可能想到了秦始皇,想到了监修长城的蒙恬和驻守长城的无数将士,想到了长城的历史变迁和长城上上演的一幕幕悲壮的历史。同时,望着六盘山上“红旗漫卷西风”的壮观景象,天上南飞的大雁,想到了红军战士长征的艰辛、磨难和曲折。红军长征来到这里的都是英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语句就脱口而出了。毛泽东可能也想到红军稳固的根据地就在眼前,到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就有了立脚点,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诗人的脑海里仿佛看到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形成燎原之势,万丈豪情油然而生:今日长缨在手,何日缚住苍龙?什么时候打败蒋介石呢?

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因此被称为“胜利之山”。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翻越六盘山不是一件最惊险的事,也不是一件最重大、最辉煌的事,但可能是毛泽东心中最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一件事,是有着特殊意义和纪念价值的一件事。在他的心里一直惦念着,尤其是那一首《长征谣》。1935年12月,在陕北的窑洞里,毛泽东几经润色修改,《长征谣》才变成气势磅礴的《清平乐·六盘山》公开发表。长征途中,毛泽东创作了6首诗词,都是流传甚广的佳作。比如当年10月在甘肃写的《七律·长征》上了课本,被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学习,还曾经被斯诺带到了美国,等等。1961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在百忙之中还反复推敲《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最终定稿。9月8日,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秘书长的黑伯理通过董必武,请求毛泽东为宁夏人民手书了《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时至今日,当我们吟诵这首词时,仍能感受到六盘山上独特的风景,更能感受到这首词是对红军长征的一个总结,是对革命到底情怀的一种抒发,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

猜你喜欢
三个一固原六盘山
固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田野调查
萧娴《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生本课堂的“三个一”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听须弥松涛、看文化古迹、观六盘云海、闻山花飘香
宁夏固原出土一枚汉代五铢压胜钱
引领导向 靠制度建设做到“三个一”
六盘山:马铃薯667m2均收入2000元
一道IMO赛题的简证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