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驱动的线上线下混合课堂教学改革

2021-07-22 04:14陈志平李春光冯莉媚
高教学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项目驱动

陈志平 李春光 冯莉媚

摘  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教育教学形式发生巨大变化,线下纯课堂教学纷纷移植至线上云端教学。文章在分析当前线上教学面临困境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网络社会”的网络环境和现代科技手段,构建以项目教学驱动智慧教育的新体系,包括居家的线上教学、在校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校内外一体的教室云端复合教学等。通过引入新场景理论,重构六类教学课堂,构建一种线上线下混合-教室云端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OBE理念,以项目教学重新设计教学流程、融入项目相关的教学内容,探索基于项目驱动的复合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项目驱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8-0123-04

Abstract: Since early 2020, the COVID-19 has great changed the glob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s, where most of offline classrooms have been transferred to onlin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ilemmas from online teaching, 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use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of "network society" and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ans to build a new system of intelligent education driven by project teaching, which includes online studying at hom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at school, and classroom-cloud compounded teaching, etc. It also introduces the new scene theory, reconstructs six types of classroom, and constructs a new teaching mode which blends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and composites classroom and cloud under the project driving. To carry out the OBE concept of student-centered, output oriented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t redesigns the teaching process with project-based teaching, integrates the teaching content related to the project, and explores the compound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project driving teaching.

Keywords: blended teaching; project driving;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ation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0年4月份调查,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使188个国家实施了全国范围停课,受影响学生人数约1.576亿,占全球注册学生总数比例的91.3%。截至2020年7月中旬,160多个国家的学校被关闭,影响到10亿多名学生。自2020年2月初起,全国大中小学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1],实现教育教学不间断,形成了史无前例的3个多月的线上教学期和4个多月的居家隔离教育教学期。

本文基于OBE理念,结合线上教学各阶段的实践体会,探讨高校如何运用“网络社会”的网络环境和现代科技手段,构建以项目教学驱动智慧教育的新体系和教育教学新模式。具体以2020年上半年开设的机械设计专业课程、机械精度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跨学院开设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双语课程,以及面向全校的天文与科技概论通识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课程教学项目、课程设计训练项目、毕业设计题目和学科竞赛项目等为主要研究平台,通过理论分析、教学实践、问卷调查、成绩评定等方法,探索线上线下混合、课堂云端复合的教育教學与实践新路子。

一、线上教学困境

(一)线上教学的被动应对

2020年2月份起,国内各级各类学校采取“停课不停学”举措,纷纷通过会议平台(钉钉、腾讯会议)或专业教学平台(ZOOM、ClassIn)搭建同步直播教室或直接录制视频,举国上下的互联网教育下的线上教学新模式如火如荼[2]。尽管全国各地采用的教育教学模式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分别经历延学期“停课不停学”、居家线上学习、居家线上指导性学习、复学准备期的过渡性教学、复学后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室和云端复合式教学等阶段。在没有完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形成了被迫的选择在线教育新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学生被动接收网课、老师被动建设网课、家长被动监督网课,长时间的居家线上教学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学习影响。

在当代大学生层面,调查发现,“信息社会”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求学方式和社会交往产生极大影响:1. 大学生主动关注官方媒体信息的同时,对网络舆论信息的甄别能力有待提升[3];2. 网络化、碎片化知识的普及极大冲击了求知求学方法,且线上教学的局限性降低了学习效果,沉浸式的深度学习受到极大挑战;3. 网络空间和社群在为大学生们搭建情感表达和展现自我平台的同时,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封闭性和排他性,且呈现出一种价值选择上的“去中心化”“去组织化”趋势。4. 居家教学期间大学生思想、学习、心理状态等方面呈现出新的认知构建特点,复学后其相对平衡状态再次被打破,适应问题和心态调适面临巨大挑战。

(二)线下线上教学分析

客观地讲,传统线下教学的优势在于:1. 师生互动性比较强;2. 情感表达和意识形态传递性好;3.课堂掌控性好能促进注意力集中;4. 共同学习环境好劳动整体效果比较好。因此,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师生和家长普遍对线上教学持负面评价。尽管,线上教学活动并非新鲜事[4],广大师生也并不陌生,只是突然要全面接受线上被动学习模式,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调整适应。不可否认的是,线上教学活动存在诸多优势:1. 再现性,文字和语音课程留存在网络媒介,课程内容可以反复收听学习,随时复习;2. 灵活性,课程内容可通过前期制作,表达形式多样灵活,上课时间地点可以不固定;3. 选择性,网络资源豐富,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视频和资料学习;4. 独立性,学习可以自己安排,不受客观环境约束,且不受他人约束。

居家线上教学,对学习主动性好的同学来说,可以积极主动应对各类课程,并做选择性学习,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沉浸于线上教学资源中,能积累更多的业余学习时间。但是,由于大范围的线上教学带来的资源和技术挑战,使线上教学面临困境,主要表现为:线上教学思想困境、技术设备困境、教学环境困境和教学管理困境等。由此引起线上教学活动的不足之处也体现在:课堂组织难度大,纪律性不强;学习环境多样,无法浸润;授课效果不如线下理想;作业质量不齐和纠错效率低等等。另一方面,线上教学活动对教师能力、学生自制力、网络技术都提出更高要求。

二、教学设计

(一)媒介场景理论引入

美国传媒学家约书亚·梅洛维茨的“媒介、场景、行为”的分析框架,指出无论是物理空间还是虚拟空间,“对人们交往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物质场地本身,而是信息流动的模式”[5]。运用媒介场景理论,对比线下课堂-教室和云课堂-网页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可见,线上教学是教与学的媒介和场景发生了变化,其教与学的主体行为必将调整并适应之,即线上教学不是线下教学的简单移植,而是需要重新设计与建构。

(二)项目驱动式教学设计

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旨在以项目为依托,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或多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推进教学活动,海外更多的称之为学习活动,即learning activity[6]。教学设计就是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介技术,构建好有利于信息传递的场景,以教学内容的核心点编制教学项目,形成项目任务单,并贯穿于整个教学场景。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长期的线上教学使团队学习精神欠缺、孤立性学习增强、学习共同体难以共建、虚拟空间对现实生活的冲击加大,甚至心身抑郁成疾、孤立孤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圈,社会挑战能力和自我抗压能力减弱等问题。

基于OBE“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7],开展项目教学驱动学习深化的课程教学设计,通过过程性大纲修订并制定实施灵活的教学计划,提高课程教学的二性一度,教学设计中兼顾线上线下混合、教室云端复合的多样性教学形式。在过程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修订中增加课程思政目标,以项目教学驱动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学习挑战度:1. 从国家决策、抗疫英雄、防疫事迹等方面,搜索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德育素材;2. 重组课程知识结构,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包括视频、动画、德育元素等,录制线上的重点难点教学视频,明确线上自学内容;3. 结合课程知识点,融入抗击疫情相关的工程技术内容,推进机械设计等教学改革。比如在天文与科技概论课堂讲到牛顿时,引入他在中世纪瘟疫爆发期间,完成举世瞩目科学研究成果的故事,激发同学们抗击疫情、刻苦学习的积极性。

(三)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需要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和智慧教育体系将学习激情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中[8],主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好奇,探究课程知识点的原理和应用路径,体现知识价值,比如针对某个防疫产品,从萌生创意到制作出产品的整个过程,强调创新过程的实践能力培养。其教学目标是,积极牵引学生将创意和构思通过各种训练,产生兴趣并形成项目主题,再经课程综合训练或集中训练形成创意,围绕创意通过有主题的竞赛活动开展项目研究与技术攻关,最后加工制作出自己的创新产品,直至作为毕业设计作品。

项目设计应依据课程知识点,结合理论和实践,并延伸或拓展教材内容,表2是天文与科技概论课程所列的项目主题,涉及天文与科技历史、天文原理、公众热点、自然现象、科技发展、宇宙模型、未来发展、学习体会与课程评价等。其中,项目实施按小组进行,每小组5-6人,自由组队,每组推选1位组长和1位打分员,小组长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包括:选定项目主题、确定项目内容、酝酿实施方案、内容分解分工、素材准备、初稿讨论、终稿形成、PPT制作、PPT打磨合成、组内演讲预演、 PresentationPPT,要求PPT呈现每人5-6分钟,由小组打分员们分别对每一位同学评价打分。

三、课堂重构与实施

(一)由课堂转向场景或情景

在媒介情境论中,梅洛维茨认为情境是一种信息系统,媒介通过改变社会情境的形式促使人们的行为发生变化。互联网极大地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带来多个学习场景的并存和融合,使人们产生更多新的学习行为。梅罗维茨的媒介场景理论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对人们交往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物质场地本身,而是信息流通的模式,场景的分界线表现为信息模式。而且,是教学媒介影响人的社会学习行为。

为此,需要对原有课堂教学的流程重构、内容重组和表述重现,并要充分考虑电子媒介对知识和信息传输以及教与学行为的影响。当前,课堂由单一的线下物理课堂转向了线下课堂与线上云端课堂的高度复合,即:线上线下同时混合、课内课外同时交错、线下云端同时呈现、直播录播同步进行。

(二)重建六类课堂

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室云端复合的教学形式为中心,重点构建六类课堂,如图1所示,六类课堂分别包括线下课堂和线上云课堂以及复合课堂等多种组织形式。六类课堂共同营造教学情境,由兴趣牵引、项目驱动整个教学过程,将信息通过媒介的变化改变学习情境的形式,促使教与学的行为变化,并要求不断采取新的行为来适应具体情境。

四、项目教学评价及对未来教学启示

(一)项目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3]。项目教学评价侧重于学生对项目活动的参与层度以及PPT呈现效果的评价。在此,加大了项目教学在课程成绩中的比例,目前占总成绩的30%,不含平时成绩分。该部分包含两方面,一是PPT呈现的效果分,由打分员提供,占70%;另一个是小组长给组员的过程性打分,占30%。同时给小组长和打分员5%的项目教学成绩奖励。

OBE理念強调过程性评价,摒弃传统的以课堂考试定结果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当前,由于教学情景、教学手段的改变,甚至于考试方式的改变,如视频考试,以及教学形式的多种并存和复合,过程评价尤其重要。而且,可以运用大数据和科技手段将过程评价做到更精细,通过项目教学,可以实现题目不唯一、答案不唯一、形式不唯一的考核方式,同时在项目评价中可增加课程思政教育评价、团队合作学习评价等。

(二)未来教学启示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必将主导未来教育教学大环境[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速了互联网教育生态的改变,数字技术成就了在线教育发展,从而构成一个以数字信息流为核心的,读、写、听、说、唱、演为表达手段的教学系统,形成师生交互、考试评测、反馈提升为一体的一个完整数字化教学环境。

未来教育教学模式必将是:线上线下教学混合、课堂云端教学复合;产学研政教育协同、现场虚拟实验互通;国内国外资源共享、教室主页教学同步;教育供给个性耦合、数字教育生态支持。线上教学活动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更重要的是,它需要新的技术支撑、政策支持和学者认可。

五、结束语

“网络社会”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求学方式和社会交往已经产生极大影响,网络化、碎片化知识的普及极大冲击了大学生的求知和求学方法。若将传统的教学模式直接移植至线上教学,不仅会削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而且会导致云端课堂失控和信息传递失效。

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具有兴趣牵引、目标驱动、结果导向、小组学习、思维发散、知识融合等特点,因此,以项目教学为驱动的教学过程,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沉浸式、体验式学习。但是,要保证这一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在教学设计、课程计划、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应改革。

未来的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教学,需要进一步强调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完善线上教学过程的管理:丰富学习活动设计;加强教学过程性评价:教学项目驱动教学过程。同时需要教育创新:机制变革提高办学机制的灵活性,充分保持社会主义优越性,创新发展教育配套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20-05-08).http://www.gov.cn/xinwen/2020-05/08/content_5509965.htm.

[2]陈宝生.扎实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复学复课[EB/OL].(2020-05-14).https://www.eol.cn/news/yaowen/202005/t20200514_1727237.shtml.

[3]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34+70.

[4]于春燕,郭经华.MOOC与混合教学理论及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5]何梦祎.媒介情境论:梅罗维茨传播思想再研究[J].现代传播,2015,37(10):14-18.

[6]毛彩菊.浅谈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13):77-79.

[7]陈平.专业认证理念推进工科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4(1):42-47.

[8]刘刚,李佳,梁晗.“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7(2):93-98.

[9]秦楠.“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基金项目:2019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专业融合的创新思维教学模式改革”(编号:jg20190162);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防疫与复学”备案课题“防疫常态化背景下思政引导、项目主导和心理疏导三位一体教学实践”(编号:GY2020044)

作者简介:陈志平(1970-),男,汉族,浙江龙游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天文技术与方法、教育教学;冯莉媚(1980-),女,汉族,四川雅安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任科员,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通信作者:李春光(1971-),男,汉族,黑龙江肇源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改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项目驱动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分班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基于CBET模型教学效果调查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物联网项目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试论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