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生汉语唇齿音f的教学法探究

2021-07-23 08:57熊菡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偏误声母发音

■熊菡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标准的语音是提高交际效率的重要前提,汉语语音是韩国留学生最先遇到的障碍,也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近十年来,针对韩国学生语音教学的研究如李礼善(2014)、孟亦辰(2013)、鲁昀(2009)等等,这些研究都主要针对汉韩语音的对比,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分析和对比了中韩语音系统,并提出相应的一些教学策略,对后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介于篇幅,不一一叙及。

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唇齿音“f”的偏误较多,学生自己不易察觉,对老师来讲,唇齿音是教学难点,总是纠正但成效甚微,使得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发音后听起来奇怪、不地道。这不利于韩国留学生学习,更不利于汉语推广事业的发展。因此,选择唇齿音作为本文的探讨对象,以期能够对教师纠正韩国学生发音的偏误有所助益。

二、韩国学生学习唇齿音f的偏误归类

偏误是指学生在目的语掌握不好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偏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就会影响目的语的学习,最后影响学习者语言的应用和交流。

唇齿音f的发音问题,是韩国学生在对外汉语课堂上出现偏误频率最高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首先,将唇齿音声母“f”发成唇音声母“p”。例如,韩国学生会将米饭(mǐ fàn)、房间(fángjiān)、服务(fúwù)等词误发成(mǐpàn )、(pángjiān)、(pú wù),在没有带唇音声母“p”的词语或者语流中留学生最容易将“f”误发成“P”。

最后,回避唇齿音声母“f”。有的学生对带唇齿音“f”的词句有故意回避的心态。这也是因为对唇齿音“f”掌握不好,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学生如果在语音学习中回避自己不擅长的发音则会导致语音系统学习的缺憾,更不利于老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对学生偏误的系统分析和纠正。

综上所述,韩国留学生汉语唇齿音“f”的学习偏误现象主要可归为三种情况,分别是:将唇齿音“f”错发成“p”;将唇齿音“f”错发成“b”;直接回避有“f”的词语和句子。这些偏误情况虽然占比各不相同,但是学生出现唇齿音“f”的偏误原因是综合的,各类偏误情况都有可能综合地发生在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以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容忽视,应该同等对待,才能在教学和学习中获得正确的唇齿音“f”的发音。

三、针对唇齿音f偏误的教学策略

学习者的二语习得过程是一个中介语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塞林克把中介语的产生原因归纳为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的泛化、训练造成的迁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五个方面。学生的语言学习是受综合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个体特殊性,因此需要根据个体分阶段地使用教学策略,达到纠音的目的。下面是本文针对韩国学生唇齿音学习提出的教学方法:

(一)咬唇练习法

咬唇练习法是根据汉语唇齿音“f”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特殊性提出的,唇齿音“f”发音时,需要唇齿配合,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发不准确“f”是因为没有下唇接触上齿这个动作,这一点在初级阶段表现尤为突出。韩国语中不存在和汉语“f”类似的发音,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因此,对学生来说,唇齿音“f”的发音方法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需要老师从形成发音习惯开始,对学生进行机械式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形成肌肉记忆,为准确的发音奠定基础。

教师在课堂上具体做法是给学生做正确的示范,展示上齿轻触下唇内侧的动作,并让学生跟读,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展示过程中结合多媒体技术,如果有动态效果会更好,让学生对唇齿音“f”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的训练和习惯的形成。

(二)听辨练习法

在唇齿音“f”的教学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将与唇齿音相近的唇音声母如“b”“p”相近的音放在一起练习。比如在开始教声母发音时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示范声母的发音部位和方法。“p”的发音情况和“b”相比,气流较强,教师应准确掌握这两个音与唇齿音“f”的区别和联系,并将这三个音进行联合练习,比如,将b、p、f三个声母反复调换位置进行教学,并放在词语中进行练习,如,利用佩服(pèifú)、方便(fāngbiàn)等既含有唇音声母又含有唇齿音声母的词汇进行声母联合训练。第二,将唇齿音声母与韵母组成音节联合练习。由于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因此,在汉语唇齿音“f”的训练过程中,老师可以联合韵母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音节进行练习,如“fa”“fo”“fu”等,这样发音更响亮,且能达到唇齿音练习的目的,还可避免单发“f”声音较小,不易分辨的弊端。

在语音系统学习完成后,学生对于唇齿音和其他几个唇音声母依然处于混用状态时,老师可在课堂上要做大量的听辨练习,如下分组练习:

第一组 发表(fābiǎo)分别(fēn bié)

分布(fēn bù)方便(fāng biàn)

第二组 部分(bùfèn)办法(bàn fǎ)

备份(bèi fèn)北方(běi fāng)

第三组 扶贫(fúpín)发票(fāpiào)

翻盘(fān pán)分配(fēn pèi)

第四组 佩服(pèi fú)频繁(pínfán)

漂浮(piāo fú)皮肤(pífū)

第一组和第二组是针对“b”和“f”的练习,第二组是针对“p”和“f”的练习。这种同时带“f”和“p”,或者同时带“f”和“b”的词语的听辨练习在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三)吹送纸片法

纸片法是专门针对汉语中一些送气和不送气音之间容易发生混淆而提出来的比较直观的教学策略。针对韩国留学生会将唇齿音“f”和“p”混淆,“f”是不送气音,而“p”是送气音,课堂中可以采用纸片法帮助出现偏误的学生进行纠正。

具体做法为学生和老师各准备一张白纸,老师侧身对着学生,先用嘴对着白纸进行示范发音,分别发出“f”和“p”,让学生先观察发这两个音时白纸的状态,并让学生对观察结果做总结。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发音呈现的白纸状态,重复老师的动作和发音。这种方法简且单易于操作,还可以让学生很直接地感受到自己的气流从口腔迸出的感觉,并且可以很明确地将唇齿音“f”和送气的双唇音“p”区分开来,还能形成持久记忆,收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带音法

带音法是指利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与唇齿音“f”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相近的音进行练习,还可以利用韩语相近的音带出唇齿音的发音,由已知的发音方法过渡到一个新的发音。

首先,利用唇音声母“b”和“P”带出唇齿音“f”。这个方法的可行之处在于b、p、f三个音在发音部位上的相似性和发音方法上的部分相同,三个音都是属于汉语唇音声母范畴,发音时声带不振动,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气流冲破阻碍从口腔内迸出,摩擦成声。“b”与“f”的区别在于“b”是利用双唇形成阻碍,不送气,而“f”是利用唇齿形成气流阻碍,送气。因此,利用“b”先保持住气流停留在口腔内,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做出上齿咬下唇的动作从而过渡到唇齿音的发出。而用“P”带出“f”则只需要学生保持发音和口腔部位的配合,最后做出上唇咬下齿的动作即可发出唇齿音。

四、结语

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唇齿音“f”的教学法探究,是在学术界讨论得不够深入的一个问题,本文将其单独提出来进行偏误的分析与探讨,从学生学习本身的角度出发,希望能够对看到本文的学生和老师在唇齿音“f”的学习和教学上带来一些启发。此外,韩国留学生唇齿音“f”的学习产生偏误的原因还可能会因为学习阶段的不同表现各异,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在教学和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广。

猜你喜欢
偏误声母发音
声母韵母
韩国留学生舌尖后音习得偏误分析
声母顺口溜
声母歌
偏误分析的文献综述
根据中韩声母差异针对韩国学生的声母教学对策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Playing with h
Playing with /eI/
Playing with u_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