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 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探讨

2021-07-23 01:03郑军婷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学手段课程思政

郑军婷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覆盖高校各门课程,不仅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应该包括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育。在高校经管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中,应从三个方面逐步推进:首先,通过提高经管类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素养、能力,提升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其次,培养并提高学生课程思政的参与意识及合作能力,建立积极活跃上进的课程思政课堂氛围;最后,在此基础上,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要求和课程思政内容有效融合,对经管类专业课程进行思政改革,以收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协同创新的课程思政效果。

[关键词] 课程思政;思政素养;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6-0084-03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都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年10月,《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指导思想中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在教育部一流本科建设的要求下,如何将课程思政的内容和一流本科建设的内容有效融合,使课程思政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得到长期有效的运用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相向协同育人效果,这是互联网时代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高校众多专业课中,相比之下,经管类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可以融合的点是非常多的,而且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未来职业生涯中的经济行为等都和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高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引导学生在良好思想政治意识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三观理念,为学生在未来的创新创业、就业、深造过程中树立远大的理想、创新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指引方向。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对高校经管类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结合思政内容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要求,并综合考虑教师和学生的不同特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逐步推进,提高课程思政和经管类专业的融合度,提升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经管类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素养、能力

高校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所有专业教师都应该积极参加,勇于承担课程思政改革的重任,而经管类课程教师更应该首当其冲,为高校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提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自身应该先具备课程思政意识,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教师拥有良好的师德,才能在先进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起到积极示范的作用,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者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将传道放在首位足以体现其重要程度。育人者先受教育,教师在传道过程中不仅要能教,还要会教。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经管类课程思政的融合改革中,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政素养,学习、领会、掌握思想政治领域中新的动态,同时还要根据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中的要求不断地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只有在教师自身的思想意识和专业知识理论及技能比较良好的前提下,才能将思政内容和经管类专业课程内容完全融合,做到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达到有效地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目的,引领学生不断创新,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经管类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高应该通过多方共同协作,一方面学校相关部门应该不定期组织课程思政培训,使经管类教师掌握不同的课程思政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持续学习相应的思政内容及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中新的教学手段,并结合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情况,确定经管类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中的教学方向及方法;最后学校可以组织经管类课程思政比赛,提倡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内容共享,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和协同育人能力。

二、培养并提高学生课程思政的参与意识及合作能力

在一流本科課程建设和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是不可或缺的。怎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起来、忙起来,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改革中并同教师和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课程思政改革任务呢?这需要教师和学校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在经管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改革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式更为有效。因此学生的学习将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信息空间将成为学生新的学习场域。为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模式改革中,需要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具体而言,就是要提高学生自主非正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模式改革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完成教改中的项目;与此同时应改变传统的学生课程评价模式,将课堂参与和课后线上自主学习加入教学评价体系中。

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要求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即在课堂上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气氛。而线上线下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思政意识和课程内容的融合程度及接受程度会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学生合作能力的影响,因此要通过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化教学、研讨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效果。

三、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相融合

经管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是将丰富的思政元素与经管类专业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立德、育人、育才相结合,素质、知识、能力有机融合,弘扬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政意识、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素养,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在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要求、思政内容、经管类课程内容有效融合,需要统筹兼顾、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因此首先应确定人才培养的层次、步骤、目标;其次需要调整课程内容,重视课程质量;最后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的融合,即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一)人才培养的层次、步骤、目标的确定

经管类专业中具体的专业比较多,在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各专业应该根据各自的专业目标及要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的层次,如国际贸易专业对国际视野下人才的要求比较高,培养的是面向国际市场的高层次人才;市场营销专业强调培养具备营销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的专业技能人才;会计专业更多地偏向实际操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而经济学专业则考虑学生研究能力的提升等。在确定培养步骤时,要综合考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思政内容的层次性、循序渐进性、学生接受能力的变化等因素,分专业、分年级层次、分课程阶段来进行;而培养的目标中先确定总体目标,即培养具备良好思政素养和创新意识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然后细化各门课程具体的课程思政培养目标,依专业、年级、课程而有所差异。

(二)选择差异化的课程思政内容

在确定经管类课程思政改革内容的过程中,需要集思广益,因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可以不定期组织相关教师集中备课、说课,鼓励教师之间进行思政内容共享、相互配合,以达到课程思政教育常态化、长期化、全面化的目的。与此同时,在选择课程思政内容时要考虑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差异,结合专业、年级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在内容上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以取得教书育人的效果。

1.根据年级构建差异化的课程思政内容

由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年龄、知识层面、学习动机、知识需求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应该分年级制定差异化的教学内容,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思政知识和专业知识。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课程中包括了思想政治课程,一般不涉及专业课程,因此经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主要从大二年级开始,大学二年级学生主要接触的是经管类专业基础课,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课程,在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中可以考虑怎样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让学生自觉地将国家命运和自身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国家和民族自豪感,如通过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变化、《大国外交》《互联网时代》等专题片的观看及讨论,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大学三年级学生的课程主要是经管类专业课,这个阶段是学生专业素养形成的关键阶段,在专业课课程思政过程中,要从创新性思维、学术志向及专业伦理方面进行引导,如推荐学生观看《大国重器》《大国工匠》《感动中国》等纪录片及节目,使学生树立远大的学术志向和脚踏实地的专业精神。大学四年级的学生面临就业、创业、深造的选择,结合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中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的要求,在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过程中,旨在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性思维、诚实守信意识、爱岗敬业觉悟,可以建议学生观看《最美大学生》《创业英雄汇》《生财有道》等创新创业类节目,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创业、深造提供一定的借鉴。

2.根据专业构建差异化的课程思政内容

经管类各专业在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上有一定的差异,鉴于此,在进行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除了根据学生年级差异进行选择,还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来进行差异化的思政内容教学。如会计专业中要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及诚实守信意识教育,可以从会计角度、审计角度、法律角度分析评价瑞幸造假事件,引导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树立牢固的职业操守;分析创新型企业科创板上市带来的资本增值,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而国际贸易专业中可以考虑通过全球经济一体化中中国的地位、中美贸易摩擦、中国高铁进入国际市场、中国建筑海外工程等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让学生深切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大国担当精神的体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和奉献精神。在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中,可以通过分析阿里巴巴集团、京东及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助农行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对共享单车的出现、变革、发展进行分析讨论,促使学生理性对待创新创业和合作共赢;分析百年老字号冠生园、同仁堂的新发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诚信意识等。

(三)采用多样化的课程思政形式及现代化的课程思政手段

在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过程中,要考虑如何避免传统教学中的单纯说教及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及形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忙起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意识方面实现同步提升,这也是课程思政的初衷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要求。

1.采用多样化的课程思政形式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重要阶段,而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其对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单纯说教接受程度不高,因此在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改变课程思政的传统模式,采用大学生容易接受的多样化形式来进行渗透。如通过运用PBL模式,将与经济类课程相关的热点内容结合思政要素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运用TBL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协作,对热点经济现象进行学习、分析、讨论、思考。与此同时,经管类课程思政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采取故事形式,将相关的经管类课程内容和思政内容相结合的案例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呈现,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学习内容和思政内容,并用动画的形式将其展示出来,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拍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视频并在课堂上展示,营造积极上进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升自己的思政素养和专业技能。

2.运用现代化的课程思政手段

在互联网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的环境下,在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创新,这是提高课程思政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将线上教学资源和线下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运用MOOC、微课、SPOC、雨课堂等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及课后讨论,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用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手段,以达到线上线下主动融合、提高学生自学及进行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可能,以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教书育人及课程思政能力、提高学生课内课外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的意识以及营造相互合作的课堂氛围,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差异化教学内容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目标则可以顺利完成,以实现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OL].新华网,2016-1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EB].教育部网站,2019-10-31.

[3]陈华栋,苏镠镠.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设计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18-20.

[4]许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N].光明日报,2019

-10-18.

[5]陳翔.做好“课程思政”的供给侧改革[N].学习时报,2020-1-10.

[6]韩宪洲.课程思政“三问”: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N].中国教育报,2020-3-3.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教学手段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教学和管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服务思考分析
如何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