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开放是师魂

2021-07-23 04:23冯春琼
师道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屋梨花李老师

冯春琼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每到梨花纷飞的日子,望着满校园如雪般的梨花纷纷落下,我便想起了梨花下的那一间小屋,想起梨花下抑扬顿挫的读书声。

小屋是我初中三年级的语文老师李老师的宿舍,宿舍旁边便是一棵梨花树。那年,正读初三,正碰到乡中学要拼校,我们这些在村小学附中读中学的学生便都一齐到乡中学就读。那时,李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只记得那时的李老师大概三十四五岁,黑黑瘦瘦的样子。附中上来的孩子毕竟与中心校的学生不同,虽然有些同学成绩并不差,但却连插入别班的资格都没有,只能自成一班。大家多少也有些自知之明,在学校的公共场合便习惯于不吱声,无论操场上还是饭堂里,我们总是垂着头,上课也不敢发言,惟恐做错了什么,惹其他师生嗤笑,使自己敏感的心灵再次受伤。

李老师见状,多次笑称我们连走路也在“找金子”,也戏谑我们总像陈景润一样低头思索,小心撞到树干。大家当然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在他的课上开始露出些许笑容;但在别的课上,同学们却照样垂着头。终于有一次,李老师在讲台上发了火,朝着我们大吼。那么和气的一个人,那回却涨红了脸,额头上的血管也像要爆了出来。吼着吼着,竟跑到教室外面去了,留下目瞪口呆的同学们。过了几分钟,他回到教室,头发凌乱,眼圈通红,一言不发,转身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哀其不幸恨其不争。”之后,便用头抵着黑板,不再理我们。顿时,教室里一片唏嘘声……如今,他吼我们的话语大多都已忘记,只记得他的谆谆教诲:“你们这样子哪个可怜你,只能永远让人瞧不起!抬起你们的头,你们不比别人差……要让人家看得起你,你必须首先看得起自己!”那几句话如雷贯耳,深深触动了我们,他的哀伤也震醒了我们,他“我永远和你们站在一起”的誓词更让大家感动。

从此,他真的和我们站在一起:晨风中,他领着大家晨跑,也是当时唯一领着学生跑步的老师;中午,他拿着饭碗坐在同学们中间,和大家边吃边聊;课外活动,他把同学们赶到球场,和大家一起打球、嬉闹;晚自习下课后,他说愿意在教室自学的可多加一节课,自己则坐在教室角落静静地陪着我们。静谧的夜晚,李老师的陪伴,师生共读的温馨温暖着大家;他鼓动我们说,自己那里有很多很多的小说,要我们都去借来看;他给我们印发古诗文,每天早读带着我们抑扬顿挫地朗读。在他的房间里,我们读到了古文版的《聊斋》,大家就像久旱逢甘霖的禾苗一样,一有空就会往他房间钻,有时他那年轻的妻子来了,我们还能在他那里撮上一餐美味,他就像大哥一样宽容地任由我们把他的房间翻乱……

更难忘的是有一个星期日的早上,同学们早早去他那里借书,远远地就听见一个浑厚的男中音在朗读课文《海燕》,那激昂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在乡村的空气中微微震荡着,也震动着我们年轻的心。我清楚地记得,大家不约而同站在小屋门口,屏息凝神,嘴里也在喃喃地读着:“海燕像黑色的闪电……”浑身好似充满了力量。在李老师的呵护、宽容下,同学们又绽开了灿烂的笑容,各科成绩不断地上升……

那时教学资料匮乏,李老师便把初中的古诗文打印出来,引导我们学习和背诵。在他的指导下,我懂得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懂得了如何赏析古诗词。他引领我们领略了“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忧伤,见识了“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旷达。记得在品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优美意境时,李老师竟然把我们带到他小屋旁边的梨花树下,使劲地摇晃那棵树。如雪般的梨花纷纷落下,让我们这些南方的孩子领略了北方大雪纷飞的壮阔场景,从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便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

李老师热爱运动,球类运动样样精通,受伤也是常事。有一次,他和学生打篮球时把脚扭伤了,一瘸一拐地走,好几天也不见好转。一天放学后,妈妈来学校找我,见到李老师的样子,便回家找了一些草药让我带给他。李老师敷了几天以后,很快就能跑能跳了。之后便寻到我家,硬是把草药钱还给我妈。妈妈自然不肯要,说农村草药遍地都是,值不了多少钱。他佯装生气:“大嫂,你家离学校这么近,以后我少不了要麻烦你些事。你这次不要,以后我便不好麻烦你了……”在推让之间,他把钱放到了我家灶台上便跑开了。从此,我便对李老师又多了一份敬意。

没过几天,他又送我一套四大名著的连环画册,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在农村的小孩中极是少见。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迫不及待地和同学们挤在一起翻看。课间,睡前,就连上厕所时都舍不得放下。李老师在我心中播下了读书的种子,这种子在我心中渐渐生根发芽,在以后的岁月里也不断影响着我,甚至影响着我的学生。

岂料,在离中考只有短短一个多月时,李老师却不辞而别,只留给我们一封信,满篇飘逸的毛笔字里出现最多的就是“对不起”。当时我们县是有名的贫困县,工资常常不能正常发放,就有一大批老师涌向了海南等较发达地区。于是我们小小的心中便充满了对他的愤怒——李老师肯定也和他们一样去海南了!他不与我们站在一起了!他抛弃我们另栖高枝了!在我们全力以赴备战中考时,他不再“和我们站在一起”了……

然而,中考前两天,他又奇迹般地出现学校里,只是比过去更瘦更黑了,我们都不再搭理他,对他的爱已变成了恨。中考那天,他和其他老师把大家送到考场门口,但幼稚的我们却故意和其他老师说笑,撇下他尴尬地站在旁边……此后,同学们再也没见过他。

那年9月份,虽然我的分数远远超出了县重点高中的录取线,但为了确保能早点脱离农门,我又加入了复读的行列里。这时,却传来李老师住院的消息。不知是心里还存着对他的恨还是相信他很快又会回到我们中间,同学们都没有去探望他的意识。但不久后,却传来李老师病故的消息——原来,他患的是肝癌,中考前夕离开我们是为了去检查治病。而我们却误解了他。听说在县城里读高中的同学去看他时,他还念念不忘我们这些复读的同学,还说我应该去读高中,而不应复读后去读中师。听闻此言,我泣不成声,因为对他的误解,更因为他对我的关心……

那年复读后的中考,我各科总分排在全乡第一、全县第二,军校、护校和师范学校都不约而同地向我抛出了橄榄枝。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师范学校,因为我心中始终有李老师那挺拔的身躯、温厚的笑容、飘逸的毛笔字,我渴望“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毕业分配时,作为优秀毕业生,在留校和回乡的分配选择中,我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家乡,回到李老师工作过的地方,站到他曾经站过的讲台上。当我讲解古诗词时,也像李老师一样,把孩子们带到梨花树底下,重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好回忆;当我指导学生写春天景色时,也像李老师那样,把孩子们带到小湖边,让他们触摸“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垂杨柳,学生的笔下就有了春天的颜色;当学生写作时,我也像李老师一样,先自己动笔写“下水文”,然后再跟学生一起分享点评各自的作文,在师生共赏共读中享受写作的乐趣;每当晚自习第四节课,我也像李老师一样,让学生安静地阅读,自己则静悄悄地坐在角落,默默陪着孩子们一起阅读……每当这时候,我总觉得陪伴学生阅读的不仅有我,还有李老师。

课堂上,我妙语连珠,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学美文、读美文,享受语文、享受知识的快乐;课下,我是学生的好友,和学生一起运动,倾心长谈……我连续多年被各级教育部门、学生家长评为“优秀教师”“最喜爱的教师”。工作之余,不断学习、笔耕,也偶有豆腐块见诸报端。我想,这也是对李老师的一种告慰吧。

每当梨花盛开,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李老师,想起那抑扬顿挫的读书声。虽然我们与李老师只相处了短短幾个月,但他的博学、公正、公平,却深深地印在我们心里。“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李老师爱看书,我爱看书,我的学生也爱看书;李老师爱写作,我爱写作,我的学生也爱写作;我的学生上了高中,语文成绩常常名列年级前茅;有诸多学生大学毕业后,以笔为剑,以墨为锋,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为自己、也为未来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纷纷报捷的喜讯,如朵朵纯洁的梨花,绽放着、飞旋着,洋洋洒洒,飘向梨花树下的那一间小屋。小屋里,仿佛还有抑扬顿挫的读书声……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育才双语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小屋梨花李老师
该得奖的李老师
梨花(外一首)
桃花和梨花
波比建小屋
万溪冲赏梨花
山中小屋
宠物难伺候
《梨花里的白》
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