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基础教育评价改革

2021-07-23 04:39王争录张博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核心素养

王争录 张博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时代对基础教育评价提出新的要求,只有进行相应的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才能适应学科核心素养背景。基础教育评价理念变革,要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侧重学生的“学”、从关注教书到侧重育人、从“双基”向“四基”转变、从重视知识技能到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基础教育评价理念、基础教育评价任务、基础教育评价标准、基础教育评价评价四方面深刻的评价改革,能够促使我国基础教育迈向核心素养的新时代,进而助力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实现。

关键词:核心素养;基础教育;评价改革;育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5-0044-03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迈向核心素养新时代,这对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提出全新要求。如何进一步在基础教育评价中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热点与重点。基于此,笔者从四个方面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作简要阐述,以期为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提供参考。

一、基础教育评价理念变革: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

基础教育评价理念是基础教育评价的灵魂,是开展基础教育评价活动的先导。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基础教育评价理念变革,其实质就是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

传统的基础教育评价理念表现为知识技能本位的基础教育评价理念,也就是说,传统的基础教育评价只注重教师的“教”,将教师教的知识技能做为基础教育评价内容,基础教育评价目标是以知识技能为核心的一维目标。因此,重视知识技能传递是传统基础教育评价最显著的特征。而这种单纯以知识技能传递为本位的基础教育评价理念其实是以工业社会为基础的,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为目的的。德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倡导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基础教育评价模式,强调的“课堂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是传统基础教育评价理念的具体体现。

在工业社会,在注重知识技能本位的基础教育评价理念下培养出了大批为社会所需要的熟练掌握知识技能的工人,满足了大工业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然而,伴随着当前人类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这种单纯依靠熟练掌握知识技能的教育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社会发展需求。为了适应当前信息时代对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处理分辨信息、学会终身学习能力的需求,基础教育评价理念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将这些能力要求作为基础教育评价理念变革的主要目标。具体来说,只有在基础教育评价过程中实现从侧重“教”向关注“学”的彻底转变,在基础教育评价中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善于处理分辨信息、学会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够真正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基础教育评价任务变革:从关注教书到侧重育人

《教师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

虽然《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应承担的教育任务,但传统的基础教育评价只是片面关注教师的教书任务,从教师方面来说,无论是传统的基础教育评价还是对教师的考核,都是围绕着教书情况而评价教师;从学生方面来讲,无论是从培养目标还是对学生的考核,都是紧紧围绕着掌握什么知识技能、掌握到什么程度进行的。总之,这些都是传统基础教育评价侧重教书的集中体现。

不可否认,教书是教师的基础教育评价任务之一,教师具有传递知识技能的职责与使命,但是将教书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评价任务,将知识技能传递作为对师生考核的惟一依据,进而走向极端(考什么教什么、考到何种程度教到何种程度),这样的基础教育评价只能够培养出应考的“机器”,这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异化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无法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为此,必须变革基础教育评价任务,实现从关注教书到侧重育人的变革。

侧重育人的基础教育评价任务包括以下几方面:基础教育评价的过程不再仅仅是传递知识技能,而且包括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基础教育评价过程中,挖掘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而培养人;基础教育评价考核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考核,同时还应包括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处理分辨信息、学会终身学习能力的考核。

其实,教书与育人之间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从联系方面讲,育人是教书的目的,在基础教育评价过程中教书是实现育人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区别方面讲,教书与育人具有各自的独特内涵,不能将教书等同于育人,更不能用教书代替育人,否则就会出现为物的应试教育。正是由于教书与育人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更要在现实基础教育评价中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传统片面关注教书来说,当前基础教育评价任务应回归侧重育人的基础教育评价任务上,在基础教育评价过程中侧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如此才能够真正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从物走向人的发展方向。

三、基础教育评价标准变革:从“双基”向“四基”转变

基础教育评价标准变革是基础教育评价变革的集中体现之一。当前伴随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基础教育评价标准也必须从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双基”向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四基”转变。

在传统“双基”标准的基础教育评价中,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基础教育评价的标准,这充分体现了知识技能在传统基础教育评价中的重要性,同时这与传统社会科技不发达,仅仅依靠一定知识技能就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相一致,这在特定历史时期具有进步意义。然而,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更新换代速度日益加快,任何人都不可能像以前一样仅仅依靠掌握知识、技能而适应时代,而是必须面对当前层出不穷的知识信息,学会独立思考、善于处理分辨信息、学会终身学习,这样才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要适应信息时代人才需求的变革,就必须在充分挖掘本学科所蕴含的基本思想、活动体验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由于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是培养信息时代所需能力的重要依据,为此,基础教育评价标准必须实现从“双基”向“四基”转变。“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而这坚忍不拔之志其实就是指独立思考、终身学习,而传统基础教育评价过分重视知识技能的传递,忽视或者无视独立思考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这显然不利于培育具有超世的一流创新型人才。为此,要把基础教育评价的重心放在人的发展上,挖掘学科中蕴藏的独特思想及體验等育人价值,以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基礎教育评价评价变革:从重视知识技能转向关注学科核心素养

基础教育评价评价是基础教育评价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基础教育评价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基础教育评价评价是基于知识、技能的基础教育评价评价,从根本上说是与以前知识技能传递为本位的传统“双基”基础教育评价标准相适应,而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标准注重育人为本,强调“四基”培养,那么,基础教育评价评价也应进行相应的变革,具体来说就是要从传统的仅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教育评价评价转向到不仅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应关注学生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基础教育评价评价。其实,从传统单纯重视知识技能的基础教育评价评价的过程转向到当前关注学科所蕴藏的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育人价值,培养独立思考、善于处理分辨信息、学会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教育评价评价变革的过程,就是实现基础教育评价评价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

关注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评价评价,评价教师应侧重其是否挖掘出学科独特的思想及活动经验的育人价值,在基础教育评价过程中教师是否创设特定的基础教育评价情景或者采用独特的方式;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是否让学生切身感悟知识本质;是否积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处理分辨信息、学会终身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通过以当前现实存在的事情为依据设置开放式试题,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

只有从基础教育评价理念、基础教育评价任务、基础教育评价标准、基础教育评价评价四方面进行深刻的基础教育评价变革,我国基础教育才能够真正迈向核心素养的新时代,进而助力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史宁中.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J].中小学管理,2016,(2).

[2]傅晶晶,张鑫玥.“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教学模式之对比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79).

[3]王争录.中学教师量化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

[4]朱时宏.“教书育人”,教书是形式,育人才是目的[J].生活教育,2013,(4).

[5]申军红.基于人本位的学科德育内涵与实施策略[J].基础教育课程,2019,(05).

[6]徐   丹.新媒体技术广告带来的巨大影响[J].文教资料,2018,(01).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科研专项项目“民办高校分类选择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JK0327)系列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核心素养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