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知识起点有效迁移数学知识

2021-07-23 07:31杨勇群
速读·中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结合律加数动脑

杨勇群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们经过近3个月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不少数学知识,本课是在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但要逆向思维。大部分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对未知加数这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说出结果,但是说不清计算方法,而且年龄还小,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在教学时,教师应从具体形象出发,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在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积累数学知识。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把它作为解決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的联系起来,同时提倡算法多样化。因此,计算教学应该是灵动而又充满生气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善于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研究算法,理解算理。

三、教学背景

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点数法”和“凑十法”,还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稱,有过连加、连减的计算训练。

四、教学过程

老师先用课件显示练习:

8+□=10         7+□=10        6+□=10

□+8=10        □+7=10         □+6=10

(个人想法:从旧知识开始,把握起点,由浅人深,层层递进,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

师:同学们都做得很快也很好,以前的知识学得很不错。现在,大家翻到课本第94页,先把第9题的第1道做一下,做完之后,想一想怎么把自己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个人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动脑后再动嘴,形成信息技术交换,通过语言表达,发展学生的逻辑能力。)附题:

8+□=12        □+7=16         9+□=13

6+□=15        8+□=11         7+□=14

生1:8+4=12,我是先把8记在心里,住后数4个数就是12,所以8+4=12

(边数还边比划,这是之前教的“点数法”。)

生2:8+4=12,因为8+2凑成10,再加2就是12了,先加2,再加2,一共加了4。

(“凑十法",20以内进位加法最常用的方法。)

师:这两位同学不仅做得好,还说得好,真棒!大家应该向他们一样,不但要会做,还能把怎么做的说给大家听。

还有两个同学高高举着手

生3:我是这样做的,老师,你看!

(8+2+2=12用的是连加,其实跟“凑十法”差不多,4但他已经有"加法结合律”的意识了,这种连加和“凑十法”以前做过对比训练。)

生4:老师,我就是知道8+4=12,我还种知道12-8=4。

师:这几个同学都很棒,给我们讲了这么多种解题方法,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后面几题。

(经过巡视发现:用的最多的不是老师经常讲并力荐的“凑十法”,而是最后那种“就是知道",不少同学还能写出相应的减法,尽管还没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教学反思

求未知加数是一年级上册的难点,所以做题之前做了铺垫,本来是想引着孩子往"凑十”这个方向,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攻克难点。但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我没有把握好学生的知识起点,低估了部分学生的数学能力,也没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加法结合律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教学引导,来开阔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的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找准知识起点,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探索进取状态,引起有意注意,这样更有利于完善旧知识,自觉完成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达到学习的目的,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引导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要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潜力,力求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独立的解决数学问题。

猜你喜欢
结合律加数动脑
根据常用关系来推算
奇数凑20
看谁填的快
究本溯源,提高计算能力
对“运算律”单元教学的思考与建构
加减法的错中求解
探究求和问题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喜羊羊的比较方法
巧用乘法结合律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