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多批次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应用探究

2021-07-24 06:40简云峰徐永昌
广东蚕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蚕蚕种养蚕

丁 洁 简云峰 周 云 徐永昌

(1.毕节市七星关区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贵州毕节 551700;2.毕节市七星关区农村经营服务中心 贵州毕节 551700)

毕节市七星关区平均海拔1511 m,年降雨量700 mm~1200 mm,全年平均气温12 ℃~16.9 ℃,最热月平均气温20 ℃左右。从4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期180 d 的气温都比较适宜桑蚕饲养。多年来,蚕农只习惯饲养春蚕和秋蚕,桑叶利用率不高,亩桑经济效益未得到充分挖掘。为探索高原地区桑蚕多批次饲养的高效生产技术模式,最大限度提高桑园利用率,增加合作社和蚕农收入,毕节市七星关区农业农村局从2019年4月10日开始进行桑蚕多批次饲养技术试验示范,探索出大蚕多批次饲养的三种省力模式[1]。

1 供试品种

蚕品种华康2 号,由山东广通蚕种有限公司提供。桑品种农桑12 号、农桑14 号,于2017年12月种植。

2 试验示范地点

七星关区小吉场镇梨子村、撒拉溪镇沙乐村。

3 试验示范方法

蚕种催青、收蚁、小蚕共育、大蚕饲养、上簇管理、眠起处理、调叶给桑等各环节按常规品种养蚕方法进行,三种养蚕模式技术处理一致,做好消毒防病。

4 小蚕饲养模式

小蚕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集中饲养。第一批次蚕种4月10日出库,催青11 d~12 d,小蚕共育13 d~14 d。每批次蚕种催青和小蚕共育期按24 d~26 d 为1 个周期安排,至9月1日合作社共育了6 个批次蚕种(具体安排见表1)。合作社统一催青、共育小蚕至4 龄饷食后,按每张300 元销售蚕子给其他合作社和农户饲养。

表1 一年六批次养蚕时间安排

4.1 统一催青

按照简易催青的标准:蚕种在戊 2前保持在22 ℃~24 ℃,戊3开始保持在25 ℃~25.5 ℃,干湿差1.5 ℃。蚕种转青后进行黑暗保护。

4.2 小蚕共育

小蚕饲养实行一日三回防干育。1 龄~2 龄蚕采用全防干育,上盖下垫塑料膜;3 龄用半防干育,只盖不垫塑料膜。采摘合适叶位的适熟叶进行喂养,抓好匀座和扩座、眠前处理、眠中保护、适时饷食等关键环节[2]。

5 大蚕饲养模式

大蚕期采用了工厂化地蚕育、固定蚕台育、普通地蚕育三种模式进行饲养。

5.1 工厂化地蚕育

(1)工厂化饲养蚕室和蚕具准备。2018年毕节市七星关区农业农村局从广西宜州区林胜堂蚕具有限公司引进2套工厂化标准养蚕设备,安装在小吉场镇梨子村和撒拉溪镇沙乐村,交给这两个村的合作社使用。建设标准化蚕房2间,每间蚕房长28 m、宽12 m,共计336 m2。每个蚕房配套2 组自动喂蚕消毒机、4 组自动上簇机、2 000 片塑框木质方格蔟、2 台快速取茧机。总投资51.15 万元。(2)大蚕饲养。两间标准化蚕房每批次饲养20 张蚕种。轨道移动人工投放桑叶喂蚕,电动喷洒石灰消毒,不除沙,全自动上簇。饲养期间用工2 人,大蚕饲养至上簇用时10.2 d,共计用工20.4 个,饲养每张蚕种平均用工1.02 个。

5.2 固定蚕台育

(1)蚕台饲养蚕室和蚕具准备。2018年小吉场镇修建了6 栋养蚕房共计2 016 m2;撒拉溪镇修建3 栋养蚕房共计2 386 m2,用圆钢和角铁焊接成4 层固定蚕架,蚕架上铺塑料网和无纺布作蚕台。配套建设地暖设备,纸板方格簇上簇。总投资220.45 万元。(2)大蚕饲养。9 栋养蚕房每批次饲养540 张蚕种。手动喂蚕,人工喷洒石灰消毒;人工除沙,4 龄每天除沙1 次,5 龄每天除沙1 次,自动上蔟。饲养期间用工216 人,大蚕饲养至上簇用时10.2 d,共计用工2 203.2 个,饲养每张蚕种平均用工4.08 个。

5.3 普通地蚕育

(1)普通地蚕饲养蚕室和蚕具准备。蚕农利用空置房屋,按每张蚕种占地面积30 m2~35 m2薄铺一层稻草,提前两天做好墙面和地面的消毒。(2)大蚕饲养。每户饲养3.5张蚕种。手动喂蚕,人工喷洒石灰消毒,不除沙,半自动上簇,熟蚕爬上方格簇后移至专门上簇室结茧。饲养期间用工1 人,大蚕饲养至上簇用时10.2 d,共计用工10.2个,饲养每张蚕种平均用工2.91 个。

6 应用效果

6.1 工厂化地蚕育

喂蚕机喂蚕速度提升,劳动强度减少。消毒机消毒蚕体、蚕座速度提升,均匀度高,大大减少消毒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健康蚕虫爬上方格簇后,可在数分钟内升高上簇架,即可利用农用车辆及时清理蚕沙,进行蚕室消毒,减少细菌繁殖,提高养蚕成功率。方格簇无须调头,配套塑框木质方格簇规格是普通纸方格簇的2 倍,可水洗,可消毒,可拆装,可修补,使用寿命长。蚕儿上簇排空尿液和蚕粪后,又可消毒进行下一批次大蚕饲养,空间利用率高。

6.2 固定蚕台育

蚕台育节省场地,以单位面积养蚕量算,地蚕育养一张蚕需要30 m2蚕房,使用蚕台育后,利用立体空间,可养3 张~4 张蚕种,单位面积养蚕量增多。蚕室地面可以随时消毒,蚕台之间病菌不易相互感染,有利于消毒防病。

6.3 大蚕地蚕育

采取剪伐方式收获条桑,比采摘片叶工效提高4 倍以上,5 龄期一人可养蚕3 张~4 张。用条桑斜面养蚕,龄期不除沙,给桑、蚕体、蚕座消毒均不需要搬动蚕具,操作简便,劳动强度降低[3]。条桑斜面养蚕,无须蚕匾、蚕架,有利于节省蚕具投资,无须投入大量资金即可实现家庭规模养蚕。

7 结论与探讨

7.1 实现多批次高效养蚕,抓好高产桑园建设是基础

以一批次饲养10 张蚕种计算,大蚕期用叶7 100 kg~7 500 kg,摘叶育需35 亩~50 亩桑园,伐条育需60 亩~70亩桑园。合理规划各批次饲养的大蚕桑园,抓好桑园春、夏轮伐、秋季剪梢,片叶、芽叶、条桑采叶方式相结合。科学施肥,春肥以速效肥为主,夏肥以迟效有机肥和速效肥施用相结合,秋肥以速效肥为主,冬肥以圈肥为主。

7.2 实现多批次高效养蚕,抓好小蚕共育是关键

统一催青,统一小蚕共育,除第一批外,其他五个批次小蚕共育和大蚕饲养、上簇期间有10 d~15 d 相互交叉。“小蚕靠温”,确保小蚕饲养期的温度与各龄期所需温度相符,才能保证小蚕饲养时间,是实现多批次养蚕的关键环节。

7.3 实现多批次高效养蚕,三种模式各有千秋

7.3.1 三种养蚕模式的劳动力投入比较

以劳动力投入计算,不计采叶成本,大蚕饲养至上簇,每张蚕种平均用工:工厂化地蚕育1.02 个、固定蚕台育4.08 个、普通地蚕育2.91 个。

7.3.2 三种养蚕模式的经济效益比较

以经济效益计算,工厂化地蚕育平均每张蚕种产鲜茧42.7 kg,6 批次饲养120 张蚕种,产鲜茧5 124 kg,按45元∕kg销售,产值23.058 万元;支付小蚕共育费3.6 万元,用工122.4 个支付工资0.979 2 万元,采叶87 600 kg支付工资2.628 万元,不计蚕室、蚕具投资净收入15.850 8 万元。蚕室、蚕具投资51.15 万元,预计饲养20 批次蚕才能收回蚕室、蚕具投资。固定蚕台育平均每张蚕种产鲜茧42.3kg,6 批次饲养3 240 张蚕种,产鲜茧137 052 kg,按45元∕kg销售,产值616.734 万元;支付小蚕共育费97.2 万元,用工13 219.2 个支付工资105.753 6 万元,采叶2 365 200 kg支付工资70.956 万元,不计蚕室、蚕具投资净收入342.824 4 万元。蚕室、蚕具投资220.45 万元,预计饲养4批次蚕收回蚕室、蚕具投资。普通地蚕育平均每张蚕种产鲜茧45.4 kg,6 批次饲养21 张蚕种,产鲜茧953.4 kg,按45 元∕kg销售,产值4.290 3 万元;支付小蚕共育费0.63万元,用工61.11 个支付工资0.488 9 万元,采叶15 330 kg支付工资0.459 9 万元,纸板方格簇投入0.1 万元,当年净收入2.611 5 万元。综上所述,实现多批次养蚕,在抓好桑园管理和小蚕共育的基础上,三种多批次大蚕饲养模式中:工厂化地蚕育省工但投资大,投资回收周期长,有项目资金支持可采用;固定蚕台育养蚕多,但用工量最大,投资回收周期较工厂化地蚕育短得多,能科学安排劳动力用工情况下,合作社可考虑采用;普通地蚕育投资少,见效快,由合作社统一催青、共育,统一收购蚕茧,可发动大量蚕农参与。

猜你喜欢
小蚕蚕种养蚕
攀西蚕区小蚕共育质量的提升措施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养蚕不易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川山×蜀水”小蚕人工饲料摄食性改良研究进展
宁南全年5批次养蚕模式分析
嫘祖养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