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1例

2021-07-26 05:59张子君张瑞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4期
关键词:树突肉瘤淋巴瘤

张子君 李 南 张瑞星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消化内科,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肝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IDCS)临床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为主要症状,持续发作、针扎样疼痛,站立加重,向左侧腰背放射,腹部触及肿块,质硬;便潜血阳性,肝穿刺可见淋巴组织增生,异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Ki67、S100阳性,Ki67细胞阳性增值达到60%;CD3、Ki67、S100、CD68、Vim反应均为阳性,Ki67细胞阳性增值达到40%。肝IDCS是一种极罕见的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形态亦无特征性变化,容易与其他组织/树突细胞肿瘤混淆,免疫组化与电镜检查是确诊的关键方法,肝IDCS恶性程度高,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方案,目前治疗多以手术切除为主,治疗预后较差。

1 病例资料

1.1 患者资料 患者女,56岁,因腹痛、腹胀半个月入院。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持续性、针扎样疼痛,站立加重,向左侧腰背放射,伴腹胀、乏力,与进食、排便无关,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腹泻、发热,偶有盗汗,无咳嗽、咳痰等不适,体重半年下降4kg。左侧锁骨上、右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约1cm×1cm,质硬、无压痛;腹部可触及约4cm×4cm肿物,质硬、压痛,活动度可。

1.2 全腹CT 腹腔、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淋巴瘤;肝内低密度肿块,不排除肿瘤浸润,脾大(图1、2)。化验结果:便潜血阳性,肿瘤标记物未见异常,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阴性。超声:左锁骨上窝、右颈上段及胸锁乳突肌外缘多发淋巴结肿大。颈胸CT:纵隔多发稍大淋巴结,肝右叶稍低密度影。

1.3 病理检查 颈淋巴结穿刺:可见异型细胞;眼观:肿瘤细胞呈梭形,边界不清,核仁小呈椭圆状(图3);免疫组织表型:Ki67、S100反应阳性,Ki67细胞阳性增值达到60%(图3),AE1/AE3、CEA、CK7、Hep-1、Glypican-3、GS、CK19、Syn、CgA、CD3、CD20、CD34、HMB45、MART-1、CD1a、Langerin等均为阴性。肝穿刺:可见淋巴组织增生,异型细胞;免疫组织化学:CD3、Ki67、S100、CD68、Vim反应阳性,Ki67细胞阳性增值达到40%(图4);AE1/AE3、CD20、CD21、CD30、HMB45、MART-1、Des、SMA、SOX-10、CD35、Langerin、MPO等为阴性。病理诊断:(肝和颈淋巴结)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Interdigitating dendritic cell sarcoma,IDCS)。

2 讨论

IDCS又称突状树突细胞肉瘤、指突状网织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IDCS发病年龄为6~85岁,成年男性多发[1],也有儿童发病报道[2]。IDCS原发部位多为淋巴结,其表现与淋巴炎比较相似,但也有发生在淋巴结外病例,淋巴结内与结外如肝脏病变可并存[3]。本病的临床表现与受侵部位有关,淋巴结表现左侧锁骨上、右颈部无痛性肿大,约1cm×1cm;肝脏表现为肿物增大,约4cm×4cm,肝区疼痛,出现压迫症状,但原发于肝脏的IDCS未见报道[3-5]。本病例源于肝脏,主要以腹痛、腹胀,体重下降、盗汗、乏力为主。据笔者了解,起源于肝脏的IDCS尚属首次报道。

IDCS发病机理尚不清楚。Fraser 研究表明,IDCS与感染的人类疱疹病毒8型 (HHV-8) 和EB病毒有关[6];有的学者分别探讨了IDCS与CLL、IDCS与低级别B细胞淋巴瘤之间的转化关系和相关性研究[6-7],但未经证实。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电镜下可见胞内有溶酶体散在分布,不含Birbeck颗粒,瘤细胞的指状突起镶嵌排列,无桥粒连接。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表达S-100,弱表达CD68、溶菌酶和CD45,不表达T或B抗原,CD3阳性表达处为肿瘤背景小淋巴细胞, CD20、CD30、CD15、CD1a、EMA、CK、HMB45、CD35、CD21均呈阴性,S-100阳性对IDCS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时应鉴别肝脏原发性肿瘤、肝脏转移瘤、淋巴瘤等;病理上梭状肿瘤细胞呈旋涡状生长,还应鉴别于朗格汉斯细胞肉瘤、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成纤维细胞网状细胞瘤、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非典型性纤维肉瘤,主要依据细胞形态学、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来鉴别。

IDCS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早期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完整切除病灶;进展期患者,可选择手术联合化疗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常用化疗主要有烷化剂和蒽环类制剂。当前,应用化疗有CHOP、ABVD、ICE、EPOCH、DHAP等治疗方案,但不同方案疗效尚未达成共识,仍需进一步研究[7]。有研究表明,辅助放疗对于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并没有明显效果[1]。

猜你喜欢
树突肉瘤淋巴瘤
电场对中间神经元亚线性树突整合的调制作用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小鼠臂丛离断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树突结构与形态退变的影响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神经元树突棘病理学改变的研究进展
科学家揭示大脑连接的真实结构 解决了树突棘保存难题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肉瘤和癌,一对性格习性迥异的兄弟
脂肪肉瘤,早发现才可能有好预后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