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1-07-26 03:28刘丙霞
医学美学美容 2021年13期
关键词:牙列牙本质牙体

刘丙霞

(东营胜利胜北医院口腔科,山东 东营 257000)

口腔修复常见于原五官科,现称口腔科,口腔修复也就是百姓口中的"镶牙",主要作用是牙齿缺损、牙齿缺失后的治疗工作,例如,嵌体、全冠以及义齿(假牙)等均为口腔修复的主要内容[1]。除此之外,口腔修复还包括利用人工修复体针对牙周病、颞下颌关节病和颌面部组织缺损的治疗活动,诸如,咬合板、牙周夹板、赝复体、义眼、义耳以及义鼻等等。作为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口腔修复的发展获得了科技力量的支持,进而加快了自身的创新速度,研发出种植修复、粘结修复、美学修复等治疗手段,大幅提升口腔修复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水准[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口腔科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共计收治100例口腔修复患者,随机抽调其中的56例患者作为本次调研的主体对象,均分两组进一步探知不同牙体预备方案的应用成效。研究开始前,将对A/B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展开比较分析:A 组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23-65 岁,平均年龄(50.23±0.77)岁;病程1.5-7 个月,平均病程为(3.59±0.41)岁。B 组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24-66 岁,平均年龄(52.42±0.58)岁;病程3.5-11 个月,平均病程为(6.21±0.7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并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本次调研中,将同时给予A/B 两组患者不同牙体预备方案,分别包括常规牙体预备、切缘非包绕型牙体预备以及邻近切绕型牙体预备三种。首先,具体说明一下切缘非包绕型牙体预备方案以及邻近切绕牙体预备方案两种[3]。切缘非包绕牙体预备,临床又称之为I 型牙体预备方案,而邻近切绕牙体预备方案又称之为U 型牙体预备方案[4]。以上两种牙体预备方案在研究中均采用纵向定位沟的方式与Freehand0进行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牙体预备手段,有效的控制预备深度为0.15-0.18mm,颈缘线平龈缘边缘呈浅凹状肩台性状,如果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知较为丰富,那么需要及时予以患者一定程度上的局部麻醉,或者术前深入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率先实施局部麻醉[5]。

其次,B 组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将接受常规的牙体预备方案,具体内容如下:①第一点,对患者实施口腔美容之前,相关医务人员务必遵守相关原则,完善现存的牙体预备方案与机制,其中也包括对病变组织的有效切除,以此最大可能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与出现,从而影响口腔修复的整体治疗效果[6]。②将患者口腔内部的轴壁道凹进行清洁,确保修复目标可在维持五官标致的前提下进行顺利修复,同时给修复体固位提供足够的空间环境[7]。医护人员在实施牙体预备的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修复材料的材质与特性,一旦修复体就位,想要再纠正固位非常麻烦且影响治疗效率。由此可见,修复体的稳定性是保证口腔修复成功的关键所在[8]。③针对病变牙齿,医护人员应当在修复过程中应当考虑其美观性,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及时对牙齿外观的美观性做出调整,在确保患者口腔成功修复的同时,避免损害牙齿整体的美观。除此之外,为了避免修复后的牙齿出现龋齿、位移等不良情况,医护人员必须提前做好预防性扩张准备[9]。

再次,A 组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将实施I 型与U 型牙体预备方案,结合每位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实施不同的牙体预备方案。虽然牙体预备方案不同,但是性质一样,医护人员在常规牙体预备的基础上,对牙周组织实施科学合理的保护,直到口腔修复完成[10]。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一系列操作必须满足相应的要求,实施有效的局部麻醉,尽最大可能的降低患者对痛苦的感知,确保修复体育周围牙体结构形成整体性,提高修复体与原生牙体之间的契合度,并重视其美观性的不足,修复口腔美容要符合现代化要求,从而实现口腔美观的目的[11]。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我院将以A/B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满意度与复发率等多项指标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为了进一步明确研究结果的可对比性以及准确程度,我院将临床疗效具体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 个等级;满意度具体分为满意、较满意以及不满意3 个等级[12]。其中,满意的评级标准为患者的治疗评分≥90 分,较满意的评级标准为患者的治疗评分<89 分且≥70 分,不满意的评级标准为患者的治疗评分<69 分。显效的评级标准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的评级标准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的评级标准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任何好转[1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1 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信息,并以χ2作为计量资料的校验单位,组间比较差异为(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结合表1 的内容所示,28例A 组患者中包括显效19例,有效7例以及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85%;28例B 组患者中包括显效14例,有效5例以及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2.14%;通过以上两组数据对比发现,A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B 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s)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s)

组别A 组B 组P例数28 28显效19 14有效7 5无效2 5有效率92.85 82.14<0.05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结合表2 的内容所示,28例A 组患者中包括满意20例,较满意7例以及不满意1例,总有效率为96.42%;28例B 组患者中包括满意15例,较满意10例以及不满意3例,总有效率为89.28%;通过以上两组数据对比发现,A 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B 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n/%),(±s)

表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n/%),(±s)

组别A 组B 组P例数28 28满意20 15较满意7 10不满意1 3满意度96.42 89.28<0.05q

2.3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

结合表3 的内容所示,28例A 组患者中未复发25例,复发3例,总体复发率为10.71%;28例B 组患者中未复发22例,复发6例,总体复发率为21.42%。通过以上两组数据比较发现,A 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B 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n/%),(±s)

表3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n/%),(±s)

组别A 组B 组P例数28 28未复发25 22复发3 6复发率10.71 21.42<0.05

3 讨论

口腔修复主要是指针对口腔、颌面部的软硬组织缺损,采用人工制作的修复体进行治疗的一种针对性措施。口腔修复的兼容性较强,包括牙周病、颞下颌关节病均可采用口腔修复进行治疗。口腔修复学涉及范围广泛,主要包括口腔生理学、生物口腔力学等多项学科,是口腔医学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国内医学临床也一直致力于口腔修复学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口腔修复学同其它医学学科一样,需要诊断依据才可实施下一步的治疗工作,而口腔修复则需要结合患者牙体牙列缺损、口腔颌面缺损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案以及预防等多方因素,综合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治疗方案,促使患者的口腔功能及形态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恢复以及改善[14]。

现阶段,医学临床大致将口腔修复可治疗疾病具体分为6 大类,主要包括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牙周病、颞下颌关节病和颌面缺损等等,而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则是口腔科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具体而言,牙体缺损是牙齿部分缺损,牙列缺损则是部分牙齿缺失,牙列缺失是全部牙齿缺失,医护人员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务必对以上三种疾病建立正确的认知,否则如果给出错误的诊断结果,那么就会影响口腔修复方案的实施质量。针对以上三种疾病的口腔修复方案主要包括嵌体、部分冠、全冠、可摘局部义齿、固定义齿(固定桥)、覆盖义齿、种植义齿、普通总义齿、种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以及固定义齿等等[15]。

多数情况下,临床为有效防止牙本质敏感反应,往往采用临时冠修复手段进行口腔修复治疗。虽然有效预防了牙本质的过激敏感,但是临时冠修复方法存在明显的缺陷,例如,边缘密合性差、异味较大等,致使部分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不适反应。为了有效缓解这一现象,脱敏剂应运而生,预期的脱敏剂应当是无任何毒副作用、无任何刺激性反应的抵抗类药物,便捷性较高、持续时间较短等优势均为脱敏剂的技术优势,该类药物可在牙体预备后的表面形成一层密封屏障,以此有效防范牙本质敏感反应的出现。如此一来,在确保口颌系统组织结构正常的前提下,有效防止咬合关系的紊乱[16]。

近些年来,我国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了口腔科手术治疗手段的创新发展,吸收大量先进的治疗理念以及全新的术式,形成相对高效、相对安全以及契合度较高的手术治疗技术。患者对手术治疗技术的实际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将术后疼痛感知最小化,医护人员必须将痛苦最小化以及牙体预备美观作为口腔修复及美容的基础条件与标准要求,故而牙体预备应尽量在轻微疼痛甚至无痛的条件下完成,并实现降低患者痛苦的实际目的。在口腔修复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尽量保持牙髓的活力,避免发生牙髓坏死等情况。由于修复材料的不断更新以及粘结技术的升级发展,必须深入探讨牙本质敏感反应等问题,并利用新技术、新概念改善牙本质敏感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烤瓷修复技术愈发完善,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愈发广泛,牙体预备之后的修复性取决于牙本质的沉积,另外与修复性操作的刺激强度、持续时间以及剩余牙本质小关的长度均具有较大的关联性。总而言之,牙体预备是口腔修复的关键步骤,能够切实帮助修复牙体以及周围组织与相关组织之间的外形结构及美观完整度。虽然近些年来牙体预备技术得到了新理念与新技术的支持,但是患者牙本质所暴露出的问题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故而需要医护人员在进行牙体预备的过程中,严格遵循生物机械力学以及修复学原则实施规范化操作,降低对患者牙体及周边组织的刺激程度,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知。在确保固定程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患者牙体结构的完整度与美观性。实施口腔修复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切记最大程度上保持牙髓活力,改善牙本质敏感性问题,如果牙髓活性下降,那么牙本质敏感问题必然是治标不治本。

医护人员在进行相关的系统操作时,务必重视患者的牙侧舌体,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组织性损伤,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手术视野,应及时将患者口腔中的水分以及血液吸出,术前2h 嘱咐患者尽可能禁饮,避免影响正常手术操作。除了水分与血液吸出等操作之外,医护人员还需在术中做好相应止血准备工作,备好止血棉、酒精等工具,及时予以患者紧急处理。不同的牙体预备方案在口腔修复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成效也存在一定差异,术前医护人员应综合评估患者牙齿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牙体预备方案,务必确保牙体预备方案的合理性与适用性。本次研究结果发现,A 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B 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切缘非包绕型以及邻近切绕型牙体预备方案的优势众多,例如,较之常规牙体预备方案更安全、更全面、效果更显著、患者满意度更高以及复发率较低等等。基于此,较之传统且常规的牙体预备方案,切缘非包绕型以及邻近切绕型牙体预备方案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更合理,医护人员可结合患者牙齿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牙体预备方案。

猜你喜欢
牙列牙本质牙体
激光治疗牙体牙髓牙周病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牙列间隙患者正畸与修复治疗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患者中的应用
简化生物功能性义齿修复牙列缺失的临床效果评价
橡皮障使用情况在牙体牙髓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分析多次法根管治疗术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在牙体牙髓病中的效果差异性
Er:YAG激光联合生物活性玻璃对封闭牙本质小管效果的研究
舒适达专业修复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