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康复影响分析

2021-07-26 10:43龚婕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0期
关键词:患肢肌力肢体

龚婕英

(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内科,广西 柳州 545001)

0 引言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症,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我国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多,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1]。该病具有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等特点,尤其是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相当高[2]。脑卒中患者大多会有语言、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对患者今后的生活能力有较大的影响,从而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有研究显示[3],早期对患者进行不同强度的肢体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本文针对早期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康复影响进行分析,并做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治疗的12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的范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29例;年龄45~68岁;平均(54.5±4.2)岁。对照组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46~69岁;平均(54.6±4.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都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制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版)》[4]中对重症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②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③患者和家属了解本次研究的内容,并同意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短暂性脑缺血;②脑肿瘤、外伤、寄生虫病、代谢障碍、心脏疾病引起的脑栓塞;③妊娠、哺乳期妇女;④患者有肝脏、肾脏、血液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⑤患有精神病,无法配合研究。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开始时间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不再有进行性的神经学症状48 h后,锻炼前需对患者的肌力分级进行评估、分级[4]:①肌力0级:患者的患肢完全瘫痪,测量不出肌肉的收缩。由于此时患者刚刚从危重期进入恢复期,完全没有行动能力,因此锻炼内容应该以调节肌张力偏低的情况为主,要增加患肢的血液循环,医护人员和家属应该加强患肢的包裹、按摩,防止肌肉出现萎缩,患者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后,锻炼强度应该设置为50%~60%;②肌力1级:患者的患肢可以测量出肌肉的收缩,但没有肢体运动。此时患者还没有运动能力,医护人员和家属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摆放时应该注意,避免关节脱臼,锻炼强度应该设置为60%~70%;③肌力2级:患者的患肢可以在病床上平行移动,但无法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此时患者应该减少被动训练,加强主动训练,锻炼强度应该设置为70%~80%;④肌力3级:患者的患肢可以克服地心引力,即能抬离床面,但无法抵抗阻力。此时患者可直接进行主动训练,如坐起训练、上肢训练和下肢训练等,锻炼强度应该设置为80%~90%;⑤肌力4级:患者的患肢可以进行对抗阻力的运动,但不能完全抵抗阻力。此时患者可直接进行行走训练,锻炼强度应该设置为90%~100%。具体锻炼措施主要有:①医护人员将床头抬高,患者处于检测卧位,并协助患者将患肢摆放至良姿位,肩胛部位下垫海绵枕,使患侧的下肢呈自然弯曲状态,尽量不让患肢收到挤压。辅助患者进行被动训练,主要有旋转四肢的关节,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前屈运动、肘关节伸展运动、踝关节和髋关节的被动练习,避免大关节附近的肌肉出现僵硬,影响后期恢复;②对手指等小关节进行屈伸、对拇指进行外展训练,尝试握拳,并逐渐增加基础性动作的训练;然后开始进行哑铃训练,但必须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在病床上根据患者的肌力情况进行引体向上等上肢训练,促进上肢功能的快速恢复。下肢训练主要采取蹬腿动作、病床上骑脚踏车动作的训练,促进下肢肌肉和关节的恢复。整个训练过程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患者肌力情况随时调整训练强度,切忌太过剧烈;③前期训练取得一定效果后,护理人员和家属可以辅助患者下床进行训练,比如坐起训练、协助坐轮椅训练、床旁站立训练,如果患者恢复较好,还可以进行行走能力的训。护理人员需每日对患者的锻炼强度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肌力情况,并进行对比。根据《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对两组脑卒中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对比。采取医院自制的护理工作满意问卷调查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拟用SPSS 21.0统计学作分析上述数据,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用“均值±标准差”方式表示,并运用t值检验;肌力情况使用“百分比”的形式表达,同时将其运用卡方值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时,说明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肌力情况的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中上肢、下肢肌力>2级病例数分别为29例、30例,组间肌力差异不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上肢、下肢肌力>2级的病例数比对照组有明显地提高(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肌力情况[n(%)]

2.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的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对比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分值明显上升(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s)

表2 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63 26.28±3.42 65.91±5.06对照组 63 26.31±3.39 44.35±4.12 t - 0.049 26.226 P - 0.961 0.001

2.3 护理后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的比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中有61例表示对护理工作满意,护理总满意率为96.83%;对照组患者中有51例表示对护理工作满意,护理总满意率为80.9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重症脑卒中患者病后运动、语言等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为家庭带来了负担,而病情稳定后早期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重塑中枢神经,更好地激发功能的重组功能[5]。通过早期不同强度的肢体功能锻炼,可以给患者输送正常的运动功能模式,促进患者功能的重组。

本次研究显示,采取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后的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情况、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都比对照组患者有明显地提高。

综上所述,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在病后早期采取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患肢肌力肢体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肢体语言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肢体写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