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压高流量吸氧训练应用于孤独症患儿的效果分析

2021-07-26 10:43罗娟子杨雪王春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0期
关键词:常压面罩高压氧

罗娟子,杨雪,王春

(深圳市儿童医院 康复科,广东 深圳 518000)

0 引言

孤独症是由遗传及其他不明因素所导致的儿童脑部发育异常的神经障碍疾病,以兴趣单一、社交障碍、行为呆板、交流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仅给儿童造成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较为承重的负担[1]。临床对于孤独症的治疗方法处于不断地探索中,截止目前并无完全治愈的方法。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该疾病与胎儿期细胞因子水平的失调有关,高压氧因其有较好地细胞因子抑制功能而被运用于该疾病的治疗,并且在临床取得了较好地成果[2]。由于治疗是在密闭环境下进行并且需佩戴专门面罩和头盔,针对于此状况临床通常会对患儿及家属予以向关知识宣教,增加对高压氧相关置知识的了解,但仍不能有效改善患儿不适性、心理排斥以及其他不良应激反应,导致患儿依从性以及配合程度均较低,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探寻更为有效的干预方法于患儿意义重大。常压高流量吸氧训练通过在舒适环境中模拟吸氧,增加对吸氧相关设备的熟悉度,将其用于该项治疗中可能会有效,基于此,我院进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2016年4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61例孤独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1)。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6岁,平均(4.36±1.01)岁;智商42~68分,平均(54.91±12.91)分;ABC评分68~74分,平均评分(70.51±2.31)分。观察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3~7岁,平均(4.94±1.24)岁;智商41~68分,平均(54.78±12.98)分;ABC评分68~74分,平均评分(70.82±2.62)分。上述资料两组患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孤独症诊断标准[4];②ABC评分>67分;③无高压氧治疗禁忌证者。排除标准:①伴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②伴有多动症、痴呆症以及明显精神障碍等疾病者;③体温高于38℃者。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在家属的陪伴下进行高压氧治疗(参数设置:压力为0.16 MPa;加压时间为10 min;吸纯氧时间为50 min;加压后到减压开始持续吸氧;减压时间为10 min;一次治疗过程为1 h),每日一次,连续治疗20 d。对照组在进舱前予以常规宣教:进舱前15 min,管床护士从进舱须知、具体治疗步骤、佩戴面罩或头盔吸氧的方式以及家属配合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常压高流量吸氧训练:首先进舱前3 d,予以患儿常压高流量吸氧训练,待其能完全接受高流量吸氧后进行高压氧治疗。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护士对患儿以及家属进行心理干预一方面帮助家属建立信心,使其可以耐心的接受该种治疗;另一方面通过面对面交流方式,与患儿建立任性关系,以便取得患儿的好感并消除其恐惧紧张的情绪,同时带患儿和家属参观高压氧舱,解除其对陌生环境的排斥心理。其次置患儿于端坐位,根据面部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罩或者头盔,向家属和患儿示范正确佩戴面罩/头盔的防范,待患儿不排斥后戴上面罩/头盔;最后指导患儿和家属进行有效的呼吸(用鼻吸气,且吸气速度要均匀)和中耳调压方式,并在治疗过程中播放音乐,对其认知行为以及感知觉进行一定的锻炼。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儿配合程度、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①配合程度:治疗期间记录患儿每次高压氧的时间,其中有效吸氧时间大于45 min为好,30~44 min为较好,14~29 min为较差,小于13 min为差;②治疗依从性:治疗期间记录患儿完成治疗的总次数,其中完成次数大于15次者为好,10~14次为较好,5~9次为较差,小于4次为差;③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儿恶心、呕吐以及中耳气压伤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录入SPSS 22.1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配合程度对比。干预期间,观察组配合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配合程度对比[n(%)]

2.2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对比。干预期间,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对比[n(%)]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干预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69%)低于对照组(30.00%)(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有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大脑颞叶内侧杏仁核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并且其体积呈异常行增大,使得大脑颞叶内侧脑细胞密度增加,导致脑部发育不完善,进而产生以社交、交流障碍、兴趣局限行为重复等临床表现[5]。高压氧因其具有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饱和度加快脑细胞代谢,促进受损脑细胞恢复的作用,因此被广泛运用于该疾病的治疗中,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工作者亦发现患儿配合程度较低,能坚持治疗的患儿只有少数,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患儿易出现中耳气压伤和呕吐,因此在进舱前通常会告知患儿及家属相关知识以及应对措施,但该类措施大多笼统,且大多家属对高压氧较为陌生,即便在宣教后仍不能有效掌握相关知识,导致治疗效果低下[6]。由于高流量吸氧是在完全密闭的环境下进行,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再此期间患儿不但不能外出,还需佩戴专用的面罩,加重恐惧、害怕等负面情绪对患儿的影响,使其出现哭闹、烦躁甚至拔出面罩等表现,进而导致患儿对高压氧治疗出现抵抗心理,拒绝再次接受治疗。本研究中观察组配合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常压高流量吸氧训练可孤独症患儿的配合程度以及治疗依从性。可能的原因是首先专业护士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培训,一方面使其初步了解高压氧治疗,并通过列举成功案例增加家属对治疗的信心,另一方面熟悉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不良状况,进一步提高对治疗的信心;其次在进行高压氧治疗前予以患儿高流量吸氧训练,通过较为舒适地舱外吸氧,增加患儿对配佩戴面罩以及吸氧的接受和适应能力,提高吸氧过程中的配合程度以及依从性,充分发挥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即改善脑部缺氧状况,使得有氧能量代谢变得旺盛,增加cAMP生成量,进而减轻兴趣单一等临床症状[6]。

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69%)低于对照组(30.00%)(P<0.05),说明常压高流量吸氧训练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的原因是在进舱前已带领患儿及其家属参观高压氧舱,患儿对其有基本的认识,因此可以减少因哭闹和过度紧张等导致的中耳气压伤以及呕吐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播放音乐,可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使其以更为轻松的状态接受治疗,另外有效的呼吸训练可以预防中耳气压伤的发生,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7]。

综上所述,常压高流量吸氧训练可提高孤独症患儿对高压氧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程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猜你喜欢
常压面罩高压氧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常压储罐失效后果评价的关键影响因素
理想面罩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
常压衬胶容器设计技术研究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自动变光焊接面罩的使用和保养
高压氧治疗3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