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化物理方法的绳船模型纠错教学

2021-07-26 04:52顾忠伟
物理通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绳子物体错误

顾忠伟

(江阴市第二中学 江苏 江阴 214400)

学生在学习中只有掌握方法才能提升物理成绩,才能将物理知识迁移到新问题的解决中.绳船模型中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典型问题,学生出错概率较大,且顽固难以纠正.越是教学的难点越要凸出方法的重要性,从方法教育的视角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纠错过程中,掌握知识本质,并悟透方法,为学生素养的养成奠定基础[1].下面以绳船模型的纠错教学为例,介绍了凸显方法纠错的教学步骤,具体措施,及凸显的物理方法.

1 学生典型错误及顽固性

学生在学习中出错在所难免,尤其是对物理这样一门思维难度大、知识逻辑性强、教学内容相对抽象的学科.可以说高中物理是一门对学生要求较高的课程.也正是因为物理课程难学,对学生要求高,更加体现了高中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这样一门课程的学习,学生犯错误是必然的,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要树立正确的“错误”观,认识到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只要透彻分析学生错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可以将学生的错误开发成宝贵的教学资源.然而,学生错误很顽固,纠错效果不佳.以下面例题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例题】如图1所示,人用绳子通过定滑轮以不变的速度拉水平面上的物体A,某一时刻绳与水平方向成θ角,求人拉绳速度v0与物体A速度v的关系.

图1 例题原图

求解本题时,学生常见错误有2种.

错解1:将绳子的速度分解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得到物体A的速度v=v0cosθ.

错解2:按照图2所示,将物体A的速度分解在沿绳和竖直向下的方向,有v=v0cosθ.

图2 学生错解速度分解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原因主要是:

(1)学生不知道物体A的运动与绳子的运动哪一个是合运动,学生思维定式,类比斜向上力的分解,将绳子的速度分解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得到错解1;

(2)学生认为速度是矢量,可以任意分解,将物体A的速度分解在沿绳和竖直向下,得到错解2.

面对学生的错误,常规纠正策略是将正确解法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物体A的运动是合运动,物体A除了有沿绳的运动还因为滑轮的转动在垂直于绳方向有运动,故而将物体A的速度分解为沿绳和垂直于绳,如图3所示.然后依据几何关系可得

v1=vcosθ

绳子的速度v0=v1,有v0=vcosθ.学生对此很难理解,纠错效果不理想,即使经过多次重复练习,学生再次遇到相似情境依然出错.

图3 教师正解速度分解

2 凸显方法教育的纠错教学策略

如何有效纠正学生错误,避免学生犯同样的错误,不仅是为了学生物理成绩的提升,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纠错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再认识、再运用,更是对物理方法的重构,纠错过程中应该要将物理方法的教育凸显出来.要纠正学生的错误,就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清楚自己的解法有何不妥之处、怎样才正确、还可以怎样求解.

2.1 制造认知冲突认识到错误

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就需要打破原有认知平衡,这是学生构建新知识,建立新的认知平衡的前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错误,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顺其自然地发现自己的错误,在此基础上探寻正确解法,学生才能印象深刻.

本题可采用特殊值法,让学生计算后否定错解1和错解2.如图4所示,假设经过时间t夹角由30°变成45°,滑轮离A上表面高为h,则t时间内:

图4 特殊值法几何关系图

物体A位移大小为

绳子位移大小为

计算结果易知物体A位移大于绳子位移,二者运动时间相同,则物体A速度大于绳子速度.按照学生错解1和错解2,有v=v0cosθ,物体A的速度小于绳子速度,不符合事实.产生矛盾,学生自然否定错解1和错解2的解法.

2.2 顺着学生思路探究正解

学生的错误有时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有些错误也并非一无是处,只是学生的思维出现了瑕疵,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可以将学生的错误变成具有一定教学价值的资源.“正确看待、利用学生错误,让物理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发现错误、分析错因、更正错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实现促进学生的发展.”[1]对学生的这类错误教师只要顺着学生的思路,在学生错误或者不完善之处稍加提示,即可得到正确解法.这样纠错,首先学生从心理上容易接受,教师没有对自己的错误全盘否定,而且学生觉得教学与自己联系非常密切,更愿意主动思考、学习,其次学生会觉得教学思路与自己思考问题的思路相近,更容易理解.

在学生学习力的分解时已经树立矢量可以任意分解的意识.速度是矢量,其分解可以有很多种,故而学生出现了错误2的分解.教学中,让学生认识二次分解法,引导学生对v2进行二次分解,即可得到正确解法.引导学生弄清楚由于v2与绳子不垂直,其对绳子的运动仍有影响,只有垂直于绳的分运动才不会对绳子的运动产生影响,故而应将v2进一步分解为垂直于绳和沿绳两个方向,如图5所示.

图5 二次分解法

由几何关系得

v2沿绳的分量为v2sinθ,绳子的速度为

v0=v1-v2sinθ=

所得结果与前述一致.

2.3 利用新方法重构认知

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同一个物理问题,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其本质是从全新的视角对知识的重构,这一重构加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理解,更让学生掌握了多维度、多方法认识知识本质的策略,也让学生建立了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新方法重构认知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认知上得到升华,掌握方法,迁移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学习会更有质量.

绳子拉物体的物理问题,在学生学了相关数学、物理知识和方法后还可以有如下新解法.教学中,利用这些新方法,重新分析本题,不是为了能够正确求解一个习题、一类习题,而是为了让学生体验从多视角、多方法分析同一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掌握方法,让纠错过程凸显物理方法教育.

2.3.1 微元法

图6 微元法几何关系

2.3.2 功能原理法

功能原理是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分析物理问题的通用方法,尤其是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运动过程,从功能关系的视角入手往往可以化繁为简,避开复杂的过程分析.学习功、功率、功能关系后,可从功能关系的视角来分析人拉船的模型.本题分析具体如下:首先,明确基本条件,将绳子看成理想轻绳,忽略滑轮的摩擦,绳子上的拉力处处相等,即人拉绳和绳拉A的力大小相等,且时间相同;其次,人对绳子做功与细绳对A做功相等,W人=W绳,任意时刻人对绳子做功功率和绳子对A做功功率相等,P人=P绳,根据瞬时功率与瞬时速度的关系有P人=Fv0,P绳=Fvcosθ,故有

Fv0=Fvcosθv0=vcosθ

2.3.3 求导法

“运动的分解”一般在高二上学期初,到了学期末学生会学习数学知识复合函数的求导.学生已经具备利用积分、求导来求解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的数学基础.引导学生利用积分、求导来分析问题,学生能够更清楚地认识物理知识的数学本质,也有利于学生加强数学、物理之间的联系.利用数学知识复合函数求导求解本题,具体如下:如图7所示,设夹角为θ时,绳长为l,滑轮离A高为h,A离岸的水平距离为x,根据几何关系有l2=h2+x2,l和x都随时间变化.都是时间函数,l和x对时间求导有

图7 求导法几何关系

将l2=h2+x2对时间求导有

化简得

v0=vcosθ

3 结束语

纠错是教师重要的教学内容,几乎每节课、每次作业、每次考试都要给学生纠错.纠错效率的高低对物理教学的整体效果有明显的影响,高效的纠错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更能灵活运用所学,实现知识、方法的迁移.教学中以题论题,纠错的效率往往低下,学生可能连这一题也不理解,更谈不上迁移运用.学生要想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取得好的成绩,获得立足长远发展的素养,就要掌握物理方法.在纠错教学中,将物理方法的教育凸显出来,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知识,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求解,让学生经历了从不同的视角分析问题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会更透彻,物理方法的领悟会更深刻.以文中的例题分析为例,在显化方法教育的纠错教学中运用了特殊值法、二次分解法、功能关系法、微元法、复合函数求导法等,一个问题串联多种方法,运用多种解法,学生认识更全面,理解更透彻,可以为后续迁移运用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绳子物体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绳子够长吗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寻宝藏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绳子穿冰
解开你身上的绳子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