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春秋绕落回 深度研究提素养
——基于“嫦娥五号”情景的物理备考研究

2021-07-26 04:52金嵩洲
物理通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交会教与学嫦娥

金嵩洲

(浙江省春晖中学 浙江 绍兴 312300)

陈 新

(绍兴市上虞区教师发展中心 浙江 绍兴 312300)

2020年11月24日,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此次任务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首次月面自动采样、首次月面起飞、首次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首次带样返回等多个重大突破,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画上圆满句号.

物理核心素养强调科学态度与责任.学生需了解物理学相关科技热点,体会物理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嫦娥五号”备考研究,是教师利用重大科技事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绝佳契机.

1 力拔山河奔苍穹

地面发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大推力火箭,全长约60 m,起飞最大质量约870 t,起飞最大推力约1.06×107N(资料述:1 060 t).

根据上述素材,我们可以设置时间、位移、单位制类简单概念题; 也可以从动力学、运动学角度设置问题;还可以设置超重、失重类问题等.

【例1】承担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大推力火箭,箭体全长约60 m.在点火瞬间,发动机提供1.0×107N的推力,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假设火箭在竖直升空的起始阶段加速度可视为恒定,图1为试验发射后第5 s末的照片(注:实际发射在夜间,图片不清晰).地表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不考虑点火瞬间质量的变化,则点火瞬间,箭体总质量约为( )

图1 例1题图

A. 8.0×104kg

B. 8.0×105kg

C. 8.0×106kg

D. 4.0×106kg

解读:本题教与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读图、估算能力:从图示、照片中获取信息,将箭体全长60 m这一信息与图中刻度结合,估算位移;

(2)运动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加速度的计算;

(3)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综合运用的能力:箭体总质量的计算……思维一波三折,能力要求高.

2 成竹在胸绕月飞

刹车捕获:2020年11月28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上空进行两次制动,进入预定轨道.第一次刹车,先被月球引力捕获,在一个周期约为8 h的环月椭圆轨道Ⅰ上运动;第二次近月成功制动后进入高度约为h=200 km的环月圆轨道,探测器环月飞行周期约为T=126.93 min.已知月球半径为

R月=1.738×106m

根据上述素材,我们可以求中心天体质量、平均密度;设置变轨类问题;可以定性比较椭圆轨道和圆轨道的运行速度等参量;可以对环月圆轨道运动参量进行定量求解等.

【例2】嫦娥五号探测器是我国首个实施月面采样返回的航天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等多个部分组成.为等待月面采集的样品,轨道器与返回器的组合体环月做圆周运动.已知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地球质量m1=6.0×1024kg,月球质量m2=7.3×1022kg,月地距离r1=3.8×105km,月球半径r2=1.7×103km.当轨道器与返回器的组合体在月球表面上方约200 km处做环月匀速圆周运动时,其环绕速度约为( )

A.16 m/s B.1.1×102m/s

C.1.6×103m/s D.1.4×104m/s

解读:本题教与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对象建模能力:研究谁、绕谁转;

(2)数据分析遴选能力:本题给出过量数据,有干扰,学生需正确选取有效信息;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能力:万有引力定律与圆周运动模型结合,分析计算……

3 地月变换显差异

月面工作: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面的主要工作是采样挖土,这也是我国首次月面自动采样.月面工作环境复杂、恶劣.我们可以依托“月面”“地面”这两个不同工作环境,设置月面起降运动类、月面机车启动类、太阳能电池吸能放能类问题等.

【例3】在离地球表面和离月球表面高5 m处,由静止各释放一片小树叶,小树叶落到地球表面和月球表面的时间分别约为( )

A.0.5 s 2.56 s B.1 s 2.56 s

C.2.56 s 1 s D.4 s 2.56 s

解读:本题教与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外部环境变化的洞察能力:月表和地表重力加速度不同,月表几乎没有大气;

(2)模型成立的条件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不是无条件成立的?

(3)具体物体抽象建模能力:在地面附近,树叶的下落能不能忽略空气阻力,能不能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月面附近又如何?换作石头类重物又如何……

4 万里穿针会与接

交会对接:嫦娥五号探测器交会对接,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此次交会对接,上升器质量比轨道器与返回器的组合体质量小很多,常规的碰撞对接方式不可行.轨道器与返回器的组合体逐步靠近上升器,以抓抱方式捕获上升器,完成交会对接.形象地说就是“一大追一小,一抓连一抱”,难度相当于在万里之外穿针引线.

根据上述素材,我们可以设置对接信号传输类概念辨析问题;设置动量守恒类问题;甚至可以定性分析对接位置的窗口期问题等.

【例4】(多选)嫦娥五号探测器月表土壤采样完成后,携带土壤样品总质量为m1的上升器在月面升空,开启返程之旅.在预定交会对接区域,质量为m2的轨道器与返回器的组合体(简称“轨返体”)以速度v2追上并迅速捕获速度为v1的上升器,成功完成交会对接,并以共同速度v共飞行几秒钟.假设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可看作在一直线上完成.则( )

图2 例4题图

B.整个交会对接过程系统机械能守恒

D.交会对接过程,轨返体对上升器的冲量约为m1v共-m1v1

解读:本题教与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过程建模能力:对接过程本质是完全非弹性碰撞模型;

(2)综合利用动量、能量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动力学知识求质量:若已知轨返体对上升器的冲量及上升器的速度变化,如何求上升器质量……

5 归心似箭“打水漂”

返回地球:航天器如果以过高的速度进入大气层,持续摩擦产生的剧烈高温将带来极大风险,因此必须减速.“太空水漂”——航天术语称“半弹道跳跃式返回”.返回器第一次进入大气层一定“深度”后,调整姿态,再次升高,其速度进一步降低至第一宇宙速度以下,返回器再次下落,返回地球.

根据上述素材,我们可以设置做功与能量问题;设置下落过程的受力问题;设置下落过程极限加速度与宇航员安全问题等.

【例5】(多选)“太空水漂”,术语称“半弹道跳跃式返回”,即在返回器第一次进入大气层一定“深度”后,调整姿态,使其再次升高,其速度会进一步降低,然后再次返回地球.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嫦娥五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 km处,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约11.2 km/s)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外层A点,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E点附近(图中E点为AB段的最低点),返回器调整姿态,向上跃出大气层,到达最高点F后又开始下降,之后再次进入大气层外层,到达图中C点时速度约为7.9 km/s,实施第二次气动减速.在降至距地面约10 km高度时,打开降落伞完成最后阶段减速并保持姿态稳定,最终平稳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设区域,图中D点.其中A,B,C在同一高度上,高度120 km之外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返回器质量设为300 kg.则( )

A.从A点到C点过程中返回器克服大气层阻力做功约为9.45×109J

B.B点到C点过程中,返回器机械能守恒

C.返回器在F点的瞬时加速度为零

D.返回器从C点到D点运动过程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图3 例5题图

解读:本题教与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过程分析能力:做功始末位置的选取及分析计算;

(2)特定位置、状态的分析:如F点的力、能、速度、加速度等;

(3)规律是否成立的条件判断能力:如哪些位置返回器仍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

猜你喜欢
交会教与学嫦娥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2019年,水交会来了!
欢迎订阅《小学数学教与学》
立方体星交会对接和空间飞行演示
一切以交易的名义——首届黑马创交会揭秘
赞“嫦娥”
嫦娥三号奔月的三大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