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青春电影之异同分析

2021-07-26 13:44徐瑞遥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7期

摘要:青春电影是指那些以青少年日常学习生活为主要内容,且故事通常发生在高中或大学校园里的一类电影。大多数青春电影包含学校生活、家庭矛盾、友谊和初恋等内容。本文以两部中美经典青春电影《青春派》和《贱女孩》为例,简要分析中国青春电影和美国青春电影对故事发生场所、主人公性别与形象,以及青春主题的不同展现。美国青春电影通常把高中描绘为一个学生的社交地点;而在中国的青春电影里,高中是专注于学业的地方。美国青春电影以表现女主人公的生活及刻画女性角色为主;而中国青春电影则主要展现男性角色,且女性角色被刻画为相似的形象。另外,美国青春电影强调个人主义和自我认同感的重要性,而中国青春电影主要展现个人在现实因素下的成长和选择。

关键词:中国青春电影;美国青春电影;异同分析;《青春派》;《贱女孩》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7-0170-03

一、引言

青春電影是指那些以青少年日常学习生活为主要内容,且故事通常发生在高中或大学校园里的一类电影。大多数青春电影包含学校生活、家庭矛盾、友谊和初恋等内容[1]。美国青春电影和中国青春电影在叙事内容和表现风格上都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有三点内容。

首先,美国青春电影将高中描绘为青少年参加各种社团和校园活动的社交场所,但忽略了学校作为学习场所的重要性;而中国青春电影则通常描绘高中生们刻苦学习的场景,但几乎不会展现高中里的社交活动等内容。

其次,大多数美国青春电影中的主人公都是女性,且刻画的女性角色多样化;而中国青春电影则倾向于选择男性作为主角。最后,美国青春电影强调个人主义和自我认同感的重要性,而中国青春电影则强调反映社会现实,展现的是个人在现实情况下的选择与成长。

《青春派》(2013)和《贱女孩》(2004)是两部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青春电影。《青春派》拍摄于2013年,由刘杰执导,讲述了董子健饰演的名叫居然的高三学生在高考和初恋都失败后,决心重回高中复读发生的故事。《贱女孩》是由马克·沃特斯执导的经典美国青春电影,故事发生在15岁的女主角凯蒂随父母从非洲搬回美国伊利诺伊州后,第一次进入高中校园。

本文以这两部中美经典青春电影为例,通过分析两部电影对高中生活、主人公形象和青春主题的不同展现,研究中国青春电影和美国青春电影的不同之处。

二、中美青春电影发展的历史背景

中美青春电影的发展均受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青春电影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美国迎来了生育高峰,有7640万婴儿出生。50年代的婴儿潮使美国电影业把年轻群体视为潜在的有利市场,并开始增加制作拍摄针对青少年这一观众群体的影片的数量。莎莉·蒂莫西在《青少年电影:青年的电影形象》一文中指出,“年轻人有可支配的收入,并且他们喜欢在娱乐活动上消费,所以今天的孩子即将成为明天消费者”[2]。因青春电影可以满足青少年的市场需求,美国青春电影在这一时期得以发展,并成为颇受年轻观众欢迎的商业电影类型。

此外,美国最高法院于1948年对“派拉蒙案”作出裁决,将好莱坞制片场的垄断经营判定为违法。

自此,好莱坞的垄断经营模式被打破,美国电影类型愈发多元,青春电影这一类型片迅速发展起来。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言论自由运动和抗议越南战争运动等一系列社会运动。在这一文化背景下,美国电影公司制作了许多与反叛和冒险主题相关的青春电影[3]。

20世纪60年代也是中国青春电影的发展期,这一时期中国拍摄了许多以革命青年为主角的青春电影。

王昌松在《中国青年电影:青春电影类型片》中提到,“这些电影的内容或故事将士兵的责任与青年在道德范围内生活和学习的责任联系在一起”[4]。在开始的一段时期,中国青春电影通常将青少年描绘成反抗帝国主义的青年英雄形象,从而对青少年群体进行革命思想教育。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青春电影的内容发生了变化,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开始在青春电影中展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变革。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2000年后,中等收入家庭和城市青少年的数量增加,中国青春电影开始倾向于展现出生于中等收入家庭的青少年的生活,而非农民或工人家庭,其目的是吸引生活在城市的青少年观看影片。

三、中美青春电影的不同之处

《青春派》和《贱女孩》分别体现了中国青春电影和美国青春电影的特点,并反映出了中美青春电影的不同之处。

电影《贱女孩》的故事发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所公立高中内。女主人公凯蒂从小跟随她身为动物学家的父母在非洲生活,并且从未上过学。在她15岁那年,父母因为工作原因搬回美国,她开始在当地的一所公立高中上学。凯蒂从她的同学珍妮丝和达米安那里了解到了学生间的小团体以及学校里许多不成文的规定。“塑胶一族”是学校里最漂亮的三个女孩(瑞吉娜、葛蕾琴、凯伦)组成的。当她们邀请凯蒂加入她们的小团体时,凯蒂为了融入学校的新环境并报复瑞吉娜假意答应。加入之后,凯蒂故意使计让瑞吉娜长胖。但是,凯蒂也因此失去了学习的时间,没能通过微积分课。她甚至到处散播关于老师和其他女孩的谣言,并且背叛了朋友珍妮丝。但好在凯蒂逐渐意识到自己正慢慢变成以前最讨厌的那种女孩。最终,她选择回到数学竞赛队,并当选学校“春季舞会女王”。

《青春派》的故事发生在北京的一所高中内。男主角居然是一名高三学生,将在五天后参加高考。高考前,居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向自己喜欢的女生黄晶晶表白。妈妈反对他恋爱,认为高考更重要。居然为了见黄晶晶翻窗户出门,不小心摔断了尾椎骨。在初恋失败与尾椎骨受伤后,居然在高考中失利。居然的父母希望他复读,居然也想和自己喜欢的女孩黄晶晶一起考入复旦大学,所以他在复读期间努力学习,并与同班的三个男生李飞、贾迪、齐明智成了好朋友。但因为异地,居然和黄晶晶分手了。高考后,居然没有去复旦大学,而是选择留在北京陪伴他的父母。

首先,中美青春电影都把故事设置在高中这一青少年聚集的场所,但对高中这一地点的展现是不同的。

中国青春电影倾向于把高中刻画为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场所,而美国青春电影则更多地把高中展现为社交活动的主要发生地点。在电影《贱女孩》中,高中校园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大多数青少年开展社交活动的地方。学生们可以加入不同的社团,参加许多社交活动等。以电影《贱女孩》为例,凯蒂和她的朋友花费大量时间准备圣诞才艺表演的舞蹈节目,其他学生也准备了街舞和独唱节目等。除了才艺表演外,学校还会举办春季舞会,学生们可以在舞会上选出全校最美丽并且最受欢迎的女孩作为“春季舞会女王”。另外,电影还呈现了丰富的社团活动,如艾伦加入篮球队以及瑞吉娜加入女子运动队等。总之,《贱女孩》将高中描绘为一个社交活动丰富多彩的地方,但没有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这样的表现方式与美国的高中校园文化有关,因为美国采取申请制的大学招生方式,所以美国高中生普遍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

与之相反,中国青春电影《青春派》将高中展现为一个学习场所。《青春派》着重描绘了中国高中在高考压力下的沉重氛围,校园里没有社团活动,也没有聚会。居然作为一个即将高考的复读生,必须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到学校,上课、考试、写作业,直到深夜才回家,居然没有时间参加活动,甚至没有时间和家人一起庆祝自己的生日。《青春派》展现的青少年高中生活取材于现实生活,因为在高考制度下,学生们必须努力学习才能考上好大学,所以高中对中国青少年而言是学习的地方。因此,中国青春电影展现的是一种以学习为主的校园文化,这与强调社交活动的美国青春电影的校园文化不同。

除了对中美高中校园文化的不同展现外,美国青春电影通常以女性主人公的视角讲述女孩之间交往时发生的一些矛盾冲突,而中国青春电影则把男性作为主角,而女孩大多是优等生形象。《贱女孩》描绘了一个女孩的世界以及“女孩们在青春期需要面对的一些不成文的社会规定”。[4]电影围绕聪明美丽的女主角凯蒂展开,她为了报复瑞吉娜假意加入“塑胶一族”这个小团体。加入以后,凯蒂需要遵守小团体内的规定,一起捉弄其他女孩,并且带领学校的流行风向。她们甚至还写了一本包含许多学校八卦和谣言的书,并引起了许多校园危机。这个小团体在学校里很受欢迎,也很有影响力,很多女孩都愿意跟随并奉承她们,但也有人害怕并讨厌她们。

《贱女孩》描绘的是一个青春期女孩世界里发生的故事,电影里的女性角色都有着不同的性格及特点。

在《青春派》里,男性担任主角,主要描绘了高中校园里四个男孩组成的小团体。男主角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对喜欢的女孩表白,并且在复读后刻苦学习,表现出了勇敢坚毅的性格。他的好朋友贾迪、李飞和齐明智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贾迪家境优渥,性格自信,高考后选择出国留学;李飞擅长跳舞和唱歌,最后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齐明智也敢于向自己喜欢的女孩表白。电影中,四个男孩的个人形象独特且生动,但是黄晶晶和晓凡等女孩在《青春派》中却很相似,都是努力学习并取得良好成绩的优秀学生形象。她们遵从老师和父母的意愿,但是不追求自己想做的事。

从《青春派》可以看出,中国青春电影更多地展现男性青少年的人物形象;而在美国青春电影中,女主人公及女性角色更重要。

中国青春电影和美国青春电影都强调青春主题,不过美国青春电影展现的是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感,而中国青春电影则以自我在现实因素下的选择和成长为主题。

电影《贱女孩》的主人公凯蒂在学校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虽然有一段时间迷失了自我,但最终醒悟并将自己与其他女孩区分开来。凯蒂在非洲长大,她了解丛林规则,却不懂得高中校园里女孩之间不成文的规定。为了融入这个世界,她变成了一个朋友和老师都不喜欢的女孩。当凯蒂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她选择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重回喜欢的数学竞赛队,并且最终明白了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凯蒂对自我有了清晰的认知以后,她不仅和好朋友重归于好,还与艾伦相爱了。当凯蒂选择做真实的自己以后,她与学校里别的女孩有了区别。

这部电影展现了凯蒂成长为一个优秀女孩的过程,并传递了个人主义的主题,强调了自我认同感的重要性。美国青春电影以青少年的独立性为重点,所以大多数美国青春电影主人公的最终目的都是发现自我[5]。

不同于美国青春电影,中国青春电影更多地强调自我在现实影响下的改变和成长。

例如,在电影《青春派》中,居然暗恋黄晶晶三年,但是他的表白受到了老师和父母的阻挠。尽管居然坚持和黄晶晶在一起,但是当他的女朋友考取复旦大学后,他的初恋也结束了。居然复读后没有去复旦大学,选择留在北京上大学,因为他的父母和朋友都希望如此。

《青春派》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居然这个角色的命运走向与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有关。在中国教育体系中,高考对所有学生和家庭而言,是一种最为公平的选拔方式。如果学生能通过参加高考进入名牌大学,他们的前途就有了保障,这也有利于他们的家庭。在这样的社会现实情况下,早恋会使学生分心,从而影响学习,所以早恋在青春题材的影片中总是失败的。

中国青春电影刻画了青少年在社会现实下的成长,他们在现实因素的影响下改变着自己的选择。

四、结语

分析《青春派》和《贱女孩》两部电影,可以看出中国青春电影和美国青春电影对故事发生场所、主人公性别与形象,以及青春主题的不同展现。

首先,美国青春电影通常把高中描绘为一个学生社交的场所,而中国青春电影里的高中则是只专注于学业的地方。

其次,美国青春电影以表现女主人公的生活及刻画女性角色为主,而中国青春电影中的主角则是男性,并刻画不同男性角色的特点。最后,美国青春电影以发现自我为主题,而中国青春电影则展现个人的成长和选择。

中美青春电影的不同主要受社会现实及观众观影需求的影响。

美国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普遍以发现自我为目标,所以个人展现在美国青春电影中屡见不鲜。另外,为了吸引更多的女性观众,美国青春电影为年轻女性角色赋予力量。《贱女孩》上映后,受到观众的喜爱并大获成功,取得了8600万美元的北美票房成绩。

与美国不同,中国青春电影以展现中国青少年的生活现状为主,并反映高考在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性。对于中国的青少年而言,高考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所以其必须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青春派》这部低成本电影上映后,观众通过观影重温高考时光,产生了对青春回憶这一话题的共鸣。因此,在中国青春电影里展现充满压力的、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以及叛逆的男孩和成绩优异乖巧的女孩形象,可以让影片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反映青少年的生活现状,以提升影片的价值并吸引更多观众观影。

本文以《青春派》和《贱女孩》这两部具有代表性的影片为例,分析对比中国青春电影和美国青春电影的异同之处,但青春电影这一大类中的影片内容丰富多样,每部影片都有些许差异,只通过两部代表性电影对青春电影这类影片加以分析概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继续扩大研究范围,选取更多的经典中美青春电影作为样本进行分析,从而对中美青春电影的异同之处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凯瑟琳·德里斯科尔.青春电影:重要简介[M].美国: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2011:54-73.

[2] 莎莉·蒂莫西.青少年电影:青年的电影形象[M].奥斯汀:德克萨斯州大学出版社,2014:576-601.

[3] 康明斯·约瑟夫. 1960年代的青年反叛[EB/OL].教室代名词,https://classroom.synonym.com/rebellion-youth-1960s-11087.html,2021-01-26.

[4] 王昌松.中国青年电影:青春电影类型片[M].美国:学者出版社,2015:12-32.

[5] 郭跃,刘文静,牛宏贤,等.中美青春电影中的青年形象[J].国际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5(05):100-105.

作者简介:徐瑞遥(1996—),女,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方向:电影与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