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治疗抑郁症下丘脑功能连接的fMRI研究*

2021-07-27 08:21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放射科广东广州51022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脑脑区中央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放射科(广东 广州 510220)

叶郭锡 刘雅慧 曾旭文* 梁治平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又称抑郁障碍,是一种以情绪、行为等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及精神类疾病,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静息态磁共振(fMRI)具有无创、操作方便等优点,在临床上深获青睐。腹针治疗抑郁颇具疗效,为进一步研讨其治疗机制,本研究以下丘脑为种子点,探讨fMRI在腹针治疗前后全脑网络连接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均来源于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妇科门诊确诊抑郁症病人36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同时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重性抑郁诊断标准。SDS评分≥56分,MADRS评分≥35分,年龄20~60周岁。1个月内未参加任何相关课题或及停用抗抑郁药物2周以上。无严重心脑血管病、免疫、精神疾病等重要器质性疾病及躯体疾病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

腹针组18例,年龄30~58岁,平均年龄(44.50±2.468)岁;假针组18例,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3.78±2.146)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查方法对抑郁症腹针组(西药+腹针)、假针组(西药+假腹针),共行2次(治疗前、后)BOLD-fMRI扫描并记录。fMRI扫描是德国Siemens公司 Verio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解剖图像成像主要采用3D-MPRAGE序列(T1加权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成像参数为TR/TE/flip angle 1900ms/2.3ms/9°,层厚1mm,FOV 256mm×256mm,矩阵256×256,扫描时间4'26''。脑功能图像成像主要采用T2*-EPI-GRE序列(T2加权平面回波梯度成像),成像参数为TR/TE/flip angle 2000ms/30ms/90°,层厚4mm,间隔1mm,FOV 240mm×240mm,矩阵64×64,层数30,扫描时间8'06''。治疗前后fMRI扫描操作及参数均一致。

腹针针刺治疗:同一医生操作。腹针组:1)取穴:气海、关元、中脘、下脘,外陵(双)、滑肉门(双)、上风湿点(右);2)针具: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规格为0.25mm×30mm、0.30mm×25mm、0.25mm×25mm。留针30min,2天/次,4周/疗程。疗程间停针2d,共行3个月治疗;3)药物:口服美国礼来亚洲公司生产百优解20mg,qd。假针组:取穴、口服药品及用量均同上;针具为特制安慰假针刺工具。

以1疗程为观察周期,如遇患者退出或身体不适,剔除。共需服用3个月药物。

1.3 数据处理磁共振数据处理方法,首先在Matlab软件平台上,用REST、DPARSF软件包预处理数据,再者受试者环境适应时间及磁场稳定性因素,删除功能图像前10个时间点数据,保留剩下时间点图像数据进行常规处理。

2 结果

2.1 腹针组腹针治疗前后以左侧下丘脑为种子点功能连接情况1)MDD腹针组治疗前后以左侧pa为种子点功能连接情况见表1;2)MDD腹针组治疗前后以左侧ph为种子点功能连接情况见表2;3)MDD腹针组治疗前后以左侧vmh为种子点功能连接情况见表3。

表1 MDD腹针组治疗前后以左侧pa为种子点功能连接情况

表2 MDD腹针组治疗前后以左侧ph为种子点功能连接情况

表3 MDD腹针组治疗前后以左侧vmh为种子点功能连接情况

2.2 假针组腹针治疗前后以左侧下丘脑为种子点功能连接情况1)假针组MDD患者治疗前后以左侧pa、ph为种子点功能连接情况。MDD患者假针组治疗前后以左侧pa、ph为种子点与全脑功能连接无任何改变;2)MDD假针组治疗前后以左侧vmh为种子点功能连接情况,见表4。

表4 MDD假针组治疗前后以左侧vmh为种子点功能连接情况

2.3 腹针组与假针组腹针治疗前后以左侧vmh为种子点脑功能连接图比较左侧vmh为种子点两组脑功能连接图差异无显著性,见图1~图4。

图1 腹针组治疗前后MDD患者以左侧pa与右侧枕中回、左侧枕中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功能连接降低。图2 腹针组治疗前后MDD患者以左侧ph为种子点功能连接改变的脑区包括:右侧小脑上脚、左侧小脑上脚功能连接降低。图3 腹针组治疗前后MDD患者以左侧vmh为种子点与左侧颞中回、左侧楔叶、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三角部额下回、右侧中央后回功能连接降低。图4 假针组治疗前后MDD患者以左侧vmh为种子点功能连接改变的脑区包括:右侧梭状回、右侧眶部额上回、右侧颞中回、左侧角回、右侧角回功能连接降低。

3 讨论

抑郁症是情感、认知与行为障碍的一种常见精神疾病,其发病不仅与情感加工神经环路、默认网络[1]、认知网络等[2]的密切相关,还与边缘系统密不可分。腹针对抑郁症颇具疗效[3-5],以往研究显示不管是动物还是人体实验的MDD患者5-羟色胺(5-HT)水平都升高,这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调节升高的糖皮质激素有关[6],腹针针刺可能重新调节体内不平衡的神经内分泌功能[7],改善睡眠、调节焦虑、增加大脑血氧水平、缓解情绪低落等。

腹针组以左侧pa、ph、vmh为种子点全脑功能连接均降低。抑郁症患者懒动少言、精神倦怠、思维迟缓等,这与中央前后回管理躯体感觉和位置觉息息相关。葛怀志等[8]研究提示抑郁症合并轻度认知功能损坏患者右侧丘脑与右侧中央后回的fALFF值显著降低;以往研究显示双侧中央前回及左侧中央后回ReHo值在单相和/或双相抑郁患者均是降低[9];亦或是中央前回的局部一致性在双相抑郁者中增高[10-11];或者是MDD患者缺乏皮层少突胶质细胞[12]或中央后回的灰质密度下降[13],以上研究均是MDD发病的病理基础。本研究中,左侧丘脑与中央前后回功能连接均降低,与以往研究相一致,推测中央前后回属于边缘系统,与皮质运动区神经系统、生理基础、解剖及病理异常均是抑郁症发病的原因之一。

腹针治疗后左侧颞中回功能连接降低,与Wu等[14]研究老年抑郁结果不一样,其研究表明右侧颞中回与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增高,估计与研究抑郁症类型不同相关;本研究主要集中于中老年抑郁症,与年龄跨度范围较大也相关,导致研究结果与以往不同。综合分析可以推测本研究颞中回在未经治疗处于高应激状态,腹针治疗后可以降低颞中回高反状态,缓解发病。

腹针组双侧小脑上脚治疗后功能连接降低。有学者研究显示MDD不管小脑与左侧角回灰质体积降低,还是小脑白质受损,是抑郁发生自杀倾向或情绪网络受损的生物学标志[13,15],使得抑郁患者对负面认知及负面情绪处理受损。再有研究显示[16]老年抑郁患者认识及情感处理均与小脑功能连接出现异常相关,以上均导致MDD患者容易过度自省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与以往研究不相一致,腹针治疗后双侧小脑上脚功能连接降低,这可能与抑郁症白质受损不可逆,其他脑区呈替代最后使得腹针治疗后MDD症状好转。

腹针组MDD腹针治疗后左侧额下回功能连接降低。以往文献显示,不论是双相还是反复发作MDD患者,额下回局部一致性均有异常变化[10,17-18],刘海燕等[19]研究得出右侧额下回纤维的完整性与抑郁程度的严重性呈负性相关,本研究功能连接降低,与额下回纤维异常等发病基础有关。

梭状回位于视觉联合皮层中底面,其不仅用于面孔识别,更多是负责对物体次级分类、传导、识别。与小脑局部一致性不一样[9,20-21],以往研究呈现抑郁梭状回连接降低,本研究假针组结果与其相仿;加之其具有进一步分析及处理面孔等抽象信息(如人类相貌及情绪等)功能,推算抑郁患者情绪低下、对事物不感兴趣是梭状回处理面孔及物体功能受损,所以治疗后功能连接仍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假针组双侧角回治疗后功能连接降低。角回边缘系统之一,主导情感功能部分,同时也是调节体内激素水平的重要部位;另外角回是大脑阅读中枢,研究中发现MD部分患者会出现感觉性失语,故腹针治疗后双侧角回与左侧下丘脑功能连接降低,这间接调节的抑郁症患者原本过度激活的HPA轴[22-23],HPA轴活跃性下腔就能下调糖皮质激素分泌,刺激大脑阅读中枢,提升失语状态,使得患者易与视觉上接纳事物、语言表达丰富、情绪积极乐观向上。

经腹针治疗后,腹针组及假针组全脑功能连接呈降低状态,且异常改变脑区前者明显多于后者。两组降低的脑区与抑郁症发病的认知网络、情感加工网络及默认网络均息息相关,为抑郁腹针治疗脑功能改变提供确切影像学依据,为今后临床研究提供进一步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小脑脑区中央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1例新生儿小脑半球出血并破入脑室手术案例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长期戒断海洛因成瘾者冲动性相关脑区的结构及功能特征*
双胞胎在这儿呢
再不动脑, 真的会傻
止咳药水滥用导致大脑结构异常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