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C平台在线讨论的有效性研究

2021-07-27 07:32李万婧徐继红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内容分析法有效性

李万婧 徐继红

摘  要:在线讨论作为线上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促进学习者学习绩效和学习深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抽取2020年上半年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开设的四种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在线讨论中学习者发言内容的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OOC平台在线讨论中教师参与程度低;学习者参与深度处于浅层次状态;不同类型课程在在線讨论这一课程活动中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结论期望能对线上课程的在线讨论议题发布及组织方式提供参考与借鉴,进而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关键词:MOOC平台  在线讨论  内容分析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2(b)-0213-04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Online Discussion Based on MOOC Platform

LI Wanjing  XU Jihong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 Hohhot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010000 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online teaching, online discuss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learners' learning performance and learning depth. This study selects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courses offered on the MOOC platform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in the first half of 2020,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quality of learners' speeches in online discus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online discussion on MOOC platform is low; the depth of learners' participation is at a shallow level;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nline discussion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course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online discussion topic release and organization of online courses, and the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nline teaching.

Key Words: MOOC platform; Online discussion;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Effectiveness

线上教学是指以网络平台作为学习的载体,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学习内容,教学活动发生在网上,并在网上记录学习轨迹。从2008年MOOC开始逐渐引起重视;在线讨论作为线上教学的重要环节,指的是在线学习中,学习者以文本为主要形式,师生、生生等通过学习通、微信、聊天室等工具进行的交互[1],这种方式既能考察学习者在MOOC学习中的参与程度,也是衡量学习者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准。本研究所探讨的在线讨论是指在线教学中师生根据课程任务共同就某一讨论主题而引起的发言,包括在讨论过程中引发新的讨论问题、分享学习成果、表达自己想法等[2]。

通过文献分析与在线课程实践分析,从教师参与程度、学习者参与方式与深度以及不同类型课程学习者的参与情况三个方面对师生发言进行量化分析,期望得出的结论对线上课程建设与实施提供参考,进而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1  在线讨论分析框架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线上课程讨论区中学习者的帖子进行质量分析,并结合其他文献中提出的影响在线讨论质量的因素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建议。

1.1 影响在线讨论质量的因素分析

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很多学者对影响在线讨论质量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维度:教师维度、学习者维度和平台维度。其中教师维度包括:教学方法、教师态度、讨论话题的设置、反馈评价、指导细节等;学习者维度包括:自身知识与技能、态度[3]、学习能力与个性特征以及为学习所做的准备;其他因素最主要的是平台的成熟度,即清晰的交互指南、开放自由的环境以及技术支撑。本研究认为教学干预、组织形式、讨论议题等作为影响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有待进一步探究。本研究主要关注教师的参与度和学习者参与深度两个方面。

1.2 教师在线讨论参与评价维度分析

教师参与在线讨论维度分为赞成、未参与以及批评。赞成是指教师对于某学习者回复的帖子持满意、相一致的态度,在学习者帖下给予认同的语言;未参与是指教师未参加授课之外的在线讨论活动;批评是指教师对学习者的回复帖内容不满意,甚至认为其是错误的,并给出指责错误的言论。

1.3 学习者在线讨论参与评价维度分析

学习者参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参与程度与参与方式。关于参与程度,闫寒冰等[4]认为评价学习者参与在线讨论的深度分为四项指标,即灌水帖——重复他人观点或发布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浅度帖——停留在简单回应、浅层领会层面;中度帖——分享自己观点,归纳、总结他人观点;深度帖——对主题或他人观点进行分析、质疑,内化迁移。

本研究基于闫寒冰的在线讨论质量分析指标体系,对学习者在线讨论参与评价维度及质量进行分析。

2  在线讨论研究样本的选取

本研究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挑选的四门大学精品课程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在线学习中的学习论坛是学习者的第一对话空间,以开设一轮为周期,对所选课程讨论区的学习者发帖数量及发言质量进行分析和对比,以此进行在线讨论有效性的相关研究。

3  MOOC中在线讨论结果分析

3.1 基本情况统计

以在线讨论发帖质量评价量表为准,选取的四门课程的在线讨论区发帖和回复帖以及教师参与等统计情况如表2所示。

3.2 教师参与度分析

本研究将教师态度分成三个层次:赞成、未参与以及反对[5]。但是统计中发现,教师的参与都仅是任务发布,或者对任务简单解读,没有参与学习者的讨论和互动,具体信息见表中的教师态度一列。除授课内容外,师生的交流也是学习者学习深度的活动重要因素。在在线讨论中,教师参与能极大影响学习者学习本课程的深度,如在学习者专门向老师提出疑惑的同时,教师能及时进行答疑,这才会使教学相长发挥到极致。从目前的状态看,教师对于在线课程的态度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3.3 学习者参与程度分析

A课程帖子总数为3977条,总数相对较少。原因可能是该课程的讨论区活跃度占比为10%,要求不高,且考察帖子类型为高质量帖。本课程选课人数较多,但从统计结果来看学习者的参与度很低,人均发帖数为0.04条,可见学习者对待讨论区的态度不够端正。课程B帖子总数为1705条,帖子有效率较高,为99.6%。课程C的评分标准里讨论区不占分数,所以帖子数量少。学习者希望教师对提出的疑惑进行核实和讲解,所以交互帖相对较多。课程D选课人数最多,但是人均发帖数很低,仅为0.05%。在文科或艺术类课程中,存在回帖不详细的情况。例如教师提出的论题有两问,而在学习者给出的回帖中只有对第一问简单的涉猎,没有对第二问进行回答,直接忽视。

3.4 学习者参与方式分析

教师和学习者们发布的讨论话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多属于自主发挥。课程A发帖大多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引入了已有知识,建构层次是该课程的主要讨论方式。课程B的学习者大多是理科生,学习目的明确,所以帖子都与课程内容相关,基本为对所学内容产生的疑问。但由于知识相对较难,所以很难提出深层次帖子,回复内容基本处于建构浅层次。课程C的部分讨论题答案比较明确,学习者很容易区分出对错,所以深度帖相对较多。学习者在给出自己态度的同时给予了解答过程。课程D中的帖子一般为分享自己的观点,主观意识较强,给出例子对答案进行概括和补充。因为没有固定的答案与模板,所以没有教师回复,均为学习者之间进行交互、浏览。总之,学习者参与在线讨论的方式多处于建构层次,说明此时在线讨论并不完善。

3.5 不同类型课程学习者参与方式的比较

针对不同的课程类型,学习者对待讨论区的态度如出一辙。四门课程主题帖数量适中,不同类型的课程对于在线讨论的应用程度差异较大,如理科课程多数帖子的目的性较强,多是在课中或课下难以解答的问题;而文科课程的主题帖内容主要是学习者自主发挥的所猜所想。例如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B,学习者发帖内容一般为对所学内容存在的疑惑,所以该类课程学习者在观看其他帖子的同时能够表露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以看。从表2可看出文科类课程的人均有效帖偏低,课程A为0.04条,课程D 为0.05条;而理科课程B则达到了0.1条,为课程A的2.5倍。

4  MOOC在线讨论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在线讨论中教师参与程度低

教师参与度在理论课程中明显降低,甚至在艺术课程中教师丝毫不参与讨论。教师参与主题的回复能够极大地影响学习者参与讨论与回复的兴趣,针对理科课程尤为有效。由于教师参与度低和课程评分要求明确,各门课程浅度帖数量最多。选取的四门课程均无教师参与,无论是主题的发布亦或是学习者提出的询问,教师都没有态度体现。

4.2 在线讨论中学习者参与深度处于浅层次状态

在选取的样本课程中,学习者参与在线讨论的深度普遍处于浅层次建构。在参与方式上学习者只停留在自己已有的认知体系中,不愿意在议题下进行多方位思考,从而引发新的讨论问题。

4.3 不同类型课程间学习者参与的目的有所差异

根据四门课程讨论区要求及讨论帖数据发现,不同类型课程间学习者参与在线讨论的目的有所差异。课程A评分要求注重高效帖,所以学习者的参与目的多数为发表自己观点,与同伴进行交流。课程B评分要求回帖被赞次数大于等于10,讨论题得满分,其他讨论帖不计分。课程C不要求在线讨论,学生除提问外不会主动参与讨论,导致参与度较低。课程D要求课堂讨论占總成绩的20%且没有要求帖子的质量,所以学习者很容易完成。综上,不同类型课程对于在线讨论的要求不同,但学习者参与目的无非都包括了完成课业任务和答疑解惑。

4.4 建议

对教师而言,学习者参与在线讨论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对于在线讨论活动的设计[6]。所以在线讨论效果的提升不仅要求学习者自身知识水平的储备,还需要教师在讨论活动的各个维度上多加思考进行研究和设计;对学习者而言,学习者之间参与交流与共享的行为机会越多,即社会交互性越深,讨论的深度和质量就会更好;对平台而言,讨论平台的成熟度能进一步提高学习者参与度。就目前现状来看,在线讨论平台的功能还需进一步完善,以供教师和学习者实施更多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黄庆玲,李宝敏,任友群.教师工作坊在线讨论深度实证研究——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师工作坊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6(12):121-128.

[2] 李宝敏,黄庆玲.助学者支持与教师工作坊在线讨论深度关系研究——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师工作坊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8(7):97-102,113.

[3] KHE FOON HEW, WING SUM CHEUNG, CONNIE SIEW LING Ng.Student contribution in asynchronous online discussion: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and empirical exploration[J].Instructional Science,2008,11.

[4] 闫寒冰,段春雨,王文娇.在线讨论质量分析工具的研发与实效验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1):88-97,112.

[5] 杨虹丽. 翻转课堂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6] 李宝敏,黄庆玲.助学者支持与教师工作坊在线讨论深度关系研究——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师工作坊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7):97-102,113.

猜你喜欢
内容分析法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基于Blackboard 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