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品德养成的思考

2021-07-27 10:05吴少英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文化建设思想品德

吴少英

摘 要: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其中,知是前提,情是催化剂,志是维持行的重要因素,行是关键。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注重构建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班级行为文化,利用良好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将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班级文化;思想品德;文化建设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的解释,“文化”一词有三种释义:一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二是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三是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以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很明显,文章所要谈论的“班级文化”中的“文化”,是指第一种释义。班级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指班级生活中一切文化要素;从狭义上来说,指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文化。班级文化包括班级显性文化和班级隐性文化。前者指班级物质文化,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如班级相关设施、宣传栏、图书角;后者主要包括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班级行为文化。

一、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品德养成的意义

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的互动发展。

(一)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道德认识的作用

小学生正处于构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需要对其施加系统的德育教育,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再则,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若采用灌输式的德育教育方式,很可能会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注意力分散,进而致使德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优秀的班级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到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逐渐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

在知、情、意、行中,道德认识是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

(二)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道德情感的作用

“情感”指的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认同。因为道德认识要转化为道德行为,需要一种力量驱使其接受或者拒绝,即道德情感。换句话说,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

在学校教育中,班级是学生展开生活与学习的最重要场所,构建优秀的班级文化,全体学生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能丰富学生的相关情感体验,例如责任心、团结协作精神,并能在班集体的学习中使学生产生较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等。一旦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就会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集体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道德意志的作用

在良好品德形成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倒退的现象,因为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迂回的,而不是直线上升的。只有具备坚强的道德意志,才能在两难面前矢志不渝地坚持贯彻正确的选择。

小学阶段的学生意志力往往较为薄弱,需要不断地加以强化。班级文化构建则能做到这一点,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优秀班级文化的熏陶下,学生认为在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学习是一件愉悦的事,就会不断地持续这一行为,并逐渐将“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内化为自身的信仰。

(四)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道德行为的作用

判断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如何,不光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道德行为往往是衡量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水平的关键。小学阶段的学生的道德行为往往需要外界给予引导和刺激,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对道德缺乏系统、深刻的认知,所做出的行为不一定都是正确的。这时候,班级文化就能对学生的行为起到诊断与规范的作用,使其形成一种固定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物质文化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因此,教师要注重创建良好的班级物质文化,利用其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首先,要确保班级课室的整洁,桌椅摆放整齐,这是最基本的。然后,可让学生挑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名言警句,用一张小纸条摘抄下来,贴在自己的桌面上。在这个基础上,师生共同选择两到三句名言警句,贴在课室四周的墙壁上。接着,在课室的一角布置一个图书角,请学生每人带一本课外书回来,并定期更新课外书。在课室后面开创“我是劳动小能手”“好人好事”等专栏。最后,还可请学生带一些较小的、容易打理的绿色植物回来装扮课室。在明亮、整洁、充满生气的环境中学习,相信学生能逐渐习得热爱劳动、互相帮助、积极向上、热爱集体等品德。

(二)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制度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班级文化中的制度部分,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

构建班级制度文化,首先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制定相关班级制度前,教师可先了解学生所在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制定具体的班级制度。其次,班级制度要讲究民主。班级制度主要用于学生身上,教师不能自己武断地制定所有的班级制度,然后展示出来让学生遵守,这有可能会得不到学生认同,进而影响到班级制度的实施。基于此,教师可以与全体班级学生共同商议,制定具体的班级制度,这样既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又能增强学生对班级制度的认同感,使其自觉遵守班级制度。

在班级制度的作用下,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得以增强,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注重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指班级在发展中,受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班级理念、哲学以及价值观,它是一种以意识为形态的班级核心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中,班级凝聚力与集体荣誉感是最为重要的。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获取学生的信任,让学生喜欢班集体,产生一定的归属感,为往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与人相处时,要学会尊重他人。

制定共同的班级目标,以共同目标引领学生向上、向善、向真,并把班级共同的总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小目标,在实现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支持与鼓励,让学生产生班集体荣誉感,形成较强的班级凝聚力。此外,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交作业、打扫卫生等工作,让小组与小组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良性竞争,让学生做自己学习与生活的主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独立能力和良好的竞争意识。

(四)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

班级行为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集中反映着班级的精神面貌。

首先是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开展主题班会切忌随意性,教师要提前确定好一个学期的主题班会的主题和开展实践,做到科学、系统。

除了主題班会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传统节日开展相关的班级活动,如在中秋节开展“中秋习俗我来说”的活动,在植树节开展“绿色环境你我共创”的植树活动。

通过多样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汲取营养,健康成长。

班级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爽.促进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朱增英.基于优秀班级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1(08).

[3]唐照芹.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7).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文化建设思想品德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建设班级文化,增效班级管理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