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教材,培养运算能力

2021-07-28 19:57许和英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6期
关键词:竖式习题运算

许和英

运算能力不仅是一种数学操作能力,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能力,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等最基础的看得见的技能,也包括运用运算解决各种问题时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李星云教授提出我国小学阶段学生所需的六个数学核心素养,具体包括:数学交流、数学推理、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学建模,并认为在数学核心素养构建中运算能力属于基础级的内容之一。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如何科学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呢?

一、情境——变重生活为数理并重

案例:

“一个数除以小数”,上这一课的时间,是国庆节前后。挂上红红的“中国结”欢庆节日,确实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数学的角度来说,“7.65÷0.85”,学生失去了思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就是转化成已学的知识”资源,反而会让学生产生“计算小数除法时,要把被除数和除数都转化成整数”的错觉,不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学生无法感悟“转化”的简洁性。

怎样改编,才能做到“生活与数理”并重呢?“一个数除以小数”改编成“编大中国结用1.92米的丝绳,编一个小中国结要用1.2米的丝绳。编大中国结用的丝绳是编小中国结用的丝绳的几倍?”这样的数据,让学生有机会思考“192÷120”与“19.2÷12”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体验最优转化。

这样的改编,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暴露学生的思维,“教”学生之所需,践行“生本课堂”,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靠近运算的本质,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提示——变表层体验为本质思考

教材给出两种竖式后,问“你喜欢哪种写法”。大部分学生回答:我喜欢第二种,因为更简便。到此为止,学生的思考已经结束。而“简便”背后的数学道理是什么?学生无须思考。这种没有深度的数学思考,不是数学学习所追求的。因此,在布置学生预习时,我让学生在“你

喜欢哪种写法”前面加上“第二个竖式表示的数学道理是什么?”

通过挖掘竖式背后的数学道理,让学生真正理解两种写法的算理,感悟“简便”背后的数学本质,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三、练习——生活与数学之间灵活切换

针对这道习题,学生在思考“有几个984”的时候,会自觉地进行移多补少,既渗透了数学思想,又让学生体会了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把这样的思考放在具体情境中,会有什么不同?首先,学生有选择加法或乘法运算的机会,对运用这两种运算有更真实的体验;其次,学生有机会在看似没有规律的数据中发现规律,对自己的算法有自我反省的空间,生长出更优算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的理念之一是:让学生学有意义的数学。怎样的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生活原型——数学模型——用于生活”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在计算教学中,习题的编排多样,在备课时,分析这些习题是缺少情境的补上情境或直观模型,生活味浓厚的习题,则要进行纯数学的抽象。“生活”VS“数学”——灵活切換,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依据、标准,但不是唯一,所以教师要科学使用教材,不迷信教材,树立正确的教材观、课程观、学生观、学生发展观。这就要求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研读《课程标准》、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准确解读文本,领悟课程内涵,掌握学生学习的疑难处,才能明白“怎样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运算能力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竖式习题运算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竖式趣题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抓住习题深探索
竖式填数
有趣的运算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错误的竖式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