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

2021-07-28 08:06谢小刚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3期
关键词:实践环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意义

谢小刚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至关重要,可以促进学生提高人文精神、传承传统美德,培养新时期的文化自信。学校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增设传统文化课程、利用现代化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意义;实践环节;理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至今,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急需为其理解注入新的动力,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让知识文化走到普通人的心中,更要从娃娃抓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把握,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传承传统美德,以及培养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

纵使很多学校大力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教育,但大都是在空谈理论,始终没有进入实践环节。很多小学并没有相应的措施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没有推行相应的课程和活动。另外,学校在课堂上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解太少,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学生学习的内容多与课程内容有关,没有上升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就算部分内容涉及了相应的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教师自身缺乏对传统文化素养的相应训练,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中,又何谈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异彩纷呈,不论是语言、习俗、风俗或是文字等,都体现了文以载道的精神思想。学生通过古诗词感受文化精神的力量,提升自己的文化情操,培养自己对文化的感知能力,能够深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人文精神,在文学中浸润自身的心靈,形成自立自强、坚韧不屈的性格品质。

2.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孩子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思想的教导,可以让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产生震撼之情,传承民族记忆。中华美德中君子言行标准为世人所追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以个人方面的修身来说,提高自身的文化内涵;齐家对于家庭方面要尊老爱幼、兄友弟恭等;而治国则体现了对社会事务的义务,爱岗敬业、爱护公共财物、诚实守信等。这些都体现了我国鲜明的民族记忆。将这些传统美德传承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3.有利于形成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可以促进学生保持传统文化记忆,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的具体实践

首先,可以在年级增设相应的传统文化课程,如国学知识、文化常识、古诗词等,可以由端午节引发相应的习俗讲解,从而涉及屈原的诗句、屈原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发言,给学生讲好属于中国的故事,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下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让传统文化课堂在小学校园扎根。

其次,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如果教师本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甚少,那么,又何谈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因此,学校应加紧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在各科老师中,语文和历史教师作为先锋,应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进而促进各科老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渗透在课堂中使学生形成文化自信。

最后,利用现代化发展工具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老师讲课一般都使用相应的电子设备。例如,老师可以利用PPT放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

知识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传统文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总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讲好中国故事,展示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王玲玲.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才智,2020(18):216.

猜你喜欢
实践环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意义
导游学实践环节授课模式探讨
面向复用的软件学院实践教学模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有效途径探析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养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