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多发性粟粒样皮肤骨瘤一例

2021-07-28 02:47桑军军曾德华陈向齐陈胜平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骨组织丘疹多发性

桑军军,吴 洁,曾德华,陈向齐,陈胜平

临床资料

患者,女,35岁。因头皮出现红色质硬丘疹8年,于2018年8月20日就诊。8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头皮出现一绿豆大小、暗红色扁平丘疹,丘疹数量渐增多,无不适。既往体健,头部皮损处无外伤史,无痤疮及毛囊炎病史,无长期野外做业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者。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头顶部可见数个黄色至暗红色、粟粒至绿豆大小丘疹,略高于皮肤表面,呈纵向带状分布,质硬、无压痛,基底部可移动(图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血清钙磷水平、甲状腺功能检查均正常。切取局部皮损行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网状层可见板层骨组织形成,骨组织内可见有核骨细胞,并有腔隙形成(图2)。诊断:原发性多发性粟粒样皮肤骨瘤。治疗:行头皮部分肿物切除术,梭形切除头皮病损全层,2-0可吸收线全层缝合,7 d后拆线,愈合良好。随访2年,切除部位皮损无复发,周边残余皮损未见增大。

图1 原发性多发性粟粒样皮肤骨瘤患者头部皮损

图2 原发性多发性粟粒样皮肤骨瘤患者皮损组织病理(HE染色)

讨论

皮肤骨瘤是一种在真皮或皮下组织内骨组织形成的良性皮肤肿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皮肤。皮损可为单发或多发,主要表现为质硬的丘疹、结节或斑块,其上方的皮肤可表现为正常肤色、红斑、萎缩或溃疡等。皮肤骨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皮肤骨瘤发病率低,约占皮肤骨瘤的14%~15%,可以与Albright遗传性骨发育不良,骨纤维发育不良,进行性骨质异位症等疾病相并发,临床可表现为孤立性、多发性粟粒状、泛发性、或板层状[1]。继发性皮肤骨瘤的成因可能由炎症、外伤、代谢因素或医源性等引起。

多发性粟粒状皮肤骨瘤最早是在1864年由Viechow[2]描述和命名,既可以是原发性也可以是继发性的,最常见的是继发于痤疮后[3]。Duarte 等回顾了1926—2017年报道的102例多发性粟粒状皮肤骨瘤,显示女性多发(男女比例约1:8),中位发病年龄为57岁,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依次是面颊,额头,下颌,胸部[2,3]。多发性粟粒状皮肤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因原始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并迁移到皮肤形成骨组织;或是因皮肤间充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化生为成骨细胞导致新骨形成[3]。本例患者无外伤史等诱发因素,考虑为原发性多发性粟粒状皮肤骨瘤,预后相对较好。

有部分学者认为多发性粟粒状皮肤骨瘤发病率比实际报道的要高,很多患者在临床上被误诊或忽略。多发性粟粒状皮肤骨瘤要与粉刺、皮肤钙质沉着、皮脂腺痣、毛母质瘤、粟粒性狼疮等相鉴别[4]。组织病理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典型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或皮下组织内骨组织形成,周围常包绕脂肪组织,骨组织内可见成骨细胞,偶可见破骨细胞、哈氏管。

本病治疗上可选择局部治疗、系统治疗或手术治疗。有文献报道对于面部浅表性的多发性粟粒状皮肤骨瘤外用维A酸类制剂治疗效果显著[5];系统使用异维A酸、依替膦酸二钠效果不佳;对于影响美观,范围不大的可以选择手术切除。本例患者皮损位于头皮,对美观影响不大,切除较大的肿物后,其余瘤体未做特殊处理,嘱其定期随访。

猜你喜欢
骨组织丘疹多发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跖疣143例临床观察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基台角度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
一种小鼠骨组织中RNA的提取方法
中药(赶黄草+波棱瓜子)提取物对小鼠维生素A急性中毒早期的治疗效果
花露水治蚊虫叮咬?治标不治本!
不同脱钙条件对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原性的影响浅析
耳甲丘疹与胆石症关系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