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策略情境、国际双元学习与后发企业创新赶超

2021-07-28 12:43李杰义万晓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年14期
关键词:适应性一致性国际化

李杰义,万晓筱

(浙江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新兴经济体后发企业创造性地采取技术引进、模仿的追赶模式,取得了耀眼的技术创新绩效。然而,后发企业在该模式下,虽短期内获取了部分非核心技术,却难以拥有支撑其长远发展的核心技术。随着中国后发企业与发达国家领先企业技术差距日益缩小,领先企业对后发企业技术溢出的边际效应大幅降低,本土企业创新追赶的可行空间受到挤压。全球疫情蔓延下,经济“逆全球化”出现抬头趋势、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折射出中国本土企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心头之痛。这倒逼本土企业创新求变,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在开放创新中寻求新的创新赶超模式,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赶超研究源于Gerschenkron的落后国家后发优势学说。Mathews[1]开启了企业层面的创新赶超研究,诠释后发企业概念及其创新追赶过程,发现后发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可以借助资源杠杆进行创新模仿和国际学习,从而实现对先发企业的创新赶超。后续研究大多沿用Mathews的理论逻辑,解释后发企业创新赶超的内在机制[2]。国际学习包括探索式和开发式两种类型,是组织学习在国际化领域的理论拓展[3]。实践中,虽然探索式和开发式国际学习有助于后发企业创新赶超,但受限于后发企业资源约束,在创新赶超过程中同时实施探索式和开发式国际学习会产生一定张力[4]。因此,协调探索式与开发式两类国际学习间的关系是后发企业实现创新赶超的关键[5]。

组织双元理论认为,双元组织能兼顾组织效率与有效性的双重目标,有能力平衡开展两种不同的组织活动[4]。鉴于组织双元理论对于两种存在张力关系的悖论性问题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学者们将组织双元理论纳入后发企业国际学习影响创新赶超分析框架中,发现国际双元学习是指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通过权衡和协调探索式与开发式国际学习,促使两种国际学习模式均衡发展的能力[6]。上述研究不仅关注国际双元学习对后发企业创新赶超的直接影响,也关注影响这种双元性模式选择的前置因素[7-8]。组织情境是复杂变量间的组合,多种变量相互作用对理解组织双元有很大帮助。组织情境可被划分为一致性与适应性两个维度,一致性与适应性两者互补,高水平的一致性与适应性有利于企业在探索与开发之间快速切换,开展双元学习[21]。国际策略是影响国际双元学习实施效果的重要情境因素,分析跨国企业国际战略可采用全球一致——地方适应框架[13],全球一致性与地方适应性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将国际策略情境作为前置变量,有助于解释后发企业如何通过提升全球一致性与地方适应性促进国际双元学习。

然而,已有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①侧重于将后发企业创新赶超置于先发企业研发分散化情境并将其视为一种被动行为[5],忽视了后发企业实施技术努力和创新赶超的主动性[1],后发企业创新赶超行为形成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②偏重于关注后发企业为何实施国际学习,对后发企业如何实施国际学习的整合思考相对缺乏。国际学习具有双元性[4],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张力有待进一步考察;③虽然以国际双元学习解释创新赶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尚未得到基于后发企业大样本的实证支持。理论上,国际双元学习对企业策略情境、资源基础和组织结构等提出了新要求,因而对于影响国际双元学习的前置因素有待进一步挖掘。

针对以上不足,本文整合国际策略理论和双元学习理论,将国际化及创新赶超视为阐释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维度,以国际策略情境为前因变量,以国际双元学习为中介变量,构建国际策略情境通过国际双元学习影响创新赶超的关系模型,并基于长三角地区327家外向型制造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为本土企业实施创新赶超提供决策参考。

1 理论回顾

1.1 后发企业创新赶超研究脉络

创新赶超研究可追溯到Gerschenkron对德国和俄罗斯等后发国家追赶模式的研究。Mathews[1]将国家层面的追赶研究应用于企业层面,提出有关后发企业创新追赶的3L模型(Linkage-Leverage-Learning),将后发企业创新追赶解释为一个对互联、杠杆和学习反复应用的过程;Luo & Tung[9]提出跳板理论,即新兴跨国企业将国际扩张作为跳板获取战略资源,进而实现创新追赶。上述研究大多采用国际化及国际学习解释后发企业创新追赶阶段的内在机制,但对于超越追赶阶段的行为策略缺乏关注。

创新赶超是技术创新在中国后发企业情境下的模式修正,是指后发经济体企业有节奏地摆脱现有技术轨迹制约,甚至超越现有追赶轨迹,以前瞻性技术视野和布局谋求颠覆性发展的创新模式[10]。先发企业具有市场领先优势,对于新技术挑战持谨慎态度,后发企业往往更愿意承担风险,以颠覆技术获取竞争优势。在此过程中,后发企业学习先进技术并通过增加投资进行技术更迭或改进,使生产规模得以迅速扩大,这种短时间的快递增长能力是其成功赶超先发者的关键。此外,利用技术变革的机会窗口将资源配置于颠覆技术,以颠覆技术引导高质量创新是超越全球产业单一领导的有效手段[11]。因此,特殊技术、市场与制度情境下的后发企业需要兼顾速度和质量两个方面,从而有效实现创新赶超。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为创新赶超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情境和丰富的素材。本土企业诞生于充满悖论的转型经济体,其创新赶超过程与国际化过程相伴而生,并呈现出双元性特征[6]。然而,已有研究习惯于将韩国和新加坡等新型工业化国家情境下的创新赶超理论直接运用于中国情境。Luo & Rui[7]指出,后发企业国际学习中存在悖论性问题,同时强调相较于非双元型企业,双元型国际化企业更容易实现创新赶超,因为后发企业能够通过双元国际学习克服组织惯性,灵敏识别并抓住动态环境中的机会。然而,已有研究大多专注于国际双元学习本身,对影响国际双元学习的前置因素和情境效应研究不充分。

1.2 国际策略情境与创新赶超

国际策略情境研究源于Bartlett & Ghoshal[12]提出的I-R模型,后者认为国际化企业既要考虑将母公司既有经营活动复制到海外子公司的一致性压力,又要面对来自于东道国经营环境的适应性压力。此外,I-R模型也被引入到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框架中。一方面,国际化企业一致性能促进母公司将研发成果有效扩散到海外子公司,有助于提升技术创新效率,但这种一致性会妨碍海外子公司对海外创新资源杠杆的利用,不利于发挥海外子公司的自主性[12]。另一方面,海外子公司的适应性能使其在不同区域和环境下有效利用当地资源从事研发活动,从而创造出差异化研发成果。但这种适应性会妨碍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之间的共享资源,妨碍海外子公司对母公司的知识转移。国际策略情境就是国际化企业均衡上述一致性与适应性的结果。

早期研究认为,母公司是国际化企业创新来源,海外子公司基本不开展研发工作,专利知识和非专利技术诀窍从母公司向海外子公司单向转移[13]。然而,子公司具有特殊优势,海外子公司能有效进行海外研发活动[14]。随后,有学者考察了一致性与适应性之间的冲突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国际化企业的一致性会抑制适应性对整体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15],反之亦然。最新研究认为,一致性与适应性之间存在一种互补机制,二者互相依赖,从而共同提高国际化企业整体创新绩效[16]。子公司适应性地搜索新颖的海外知识,母公司进一步对上述知识资源进行整合,从而获得额外的竞争优势。后发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通过创造出兼具一致性与适应性的国际策略情境,有效促进企业创新赶超。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国际策略情境正向影响企业创新赶超绩效。

1.3 国际策略情境与国际双元学习

学习是企业国际化的基础[13],国际学习理论是组织学习理论在国际化企业中的应用与拓展[17]。后续研究明确了探索式国际学习与开发式国际学习的区别,并将探索式国际学习定义为企业对异质化国际知识进行获取的过程,将开发式国际学习定义为企业对内部或海外已有知识加以利用的过程。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资源薄弱,将有限的资源在探索与开发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成为本土企业适应多元化国际市场,实现创新赶超的重中之重。有学者认为,探索与开发是具有不同特征的两种活动,需要不同资源和能力予以支撑,两者会争夺组织资源。因此,企业必须在两者间进行权衡取舍。然而,国际双元学习有效反驳了上述观点[18],创新赶超可兼顾探索与开发两个方面,有效合理配置资源[19]。国际双元学习是指企业通过权衡和协调探索式与开发式国际学习,进而使得两种国际学习模式均衡发展的能力。国际双元学习分为平衡与联合两个维度,前者反映后发企业在探索式与开发式两种国际学习之间保持相对一致的水平,后者反映后发企业探索式与开发式两种国际学习交互效应的绝对水平[4]。然而,双元学习在实践中会面临诸多挑战,企业在采用时间分离方式实施双元学习时,需要较高的时间转换成本;企业在采用结构分离方式实施双元学习时,需要较高的结构整合成本[5]。

为此,学者开始探讨影响双元学习实施的前置因素。国际策略情境是国际化企业面临的最基本的组织情境,国际双元学习能力形成会受到国际策略情境的影响。一方面,国际化企业按照一定次序主导实施探索或开发行动,在一定时期内将注意力集中于其中一种行动,实现国际双元学习平衡,但国际双元学习平衡的实施通常面临较大的时间转换成本。另一方面,国际化企业同时兼顾探索和开发行动,并追求所投入资源在不同行动间的均衡配置,实现不同行动间的协同效应[20],但国际双元学习联合的实施面临较大的结构转换成本。全球一致性有助于母、子公司间探索和开发学习目标的一致性与明确性,促使母子公司共同努力实现相同的目标。东道国适应性是指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适应东道国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为应对更高水平的不确定性提供了强有力的策略[21]。而且,全球一致性和东道国适应性两者之间是互补的[22]。因此,更高水平的全球一致性和东道国适应性有助于组织更好地执行探索与开发学习目标,降低国际双元学习可能面临的较大时间转换成本与结构转换成本,从而促进国际双元学习平衡与联合。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a:国际策略情境正向影响国际双元学习平衡;

H2b:国际策略情境正向影响国际双元学习联合。

1.4 国际双元学习与创新赶超

不少发达国家企业处于技术前沿水平,可以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对技术前沿进行持续性拓展。后发企业除自主创新外,还可以通过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学习和再创新实现技术赶超[1]。中国企业作为后发者,缺少所有权优势,国际知识匮乏是其通过国际化扩张实施创新赶超的障碍[23]。国际学习在新兴经济体企业创新赶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5],后发企业国际化过程是对“互联-杠杆-学习”进行反复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推进其创新追赶进程[1]。后发企业将国际化扩张作为战略跳板,通过获取关键资源克服后来者劣势,缓解国内体制和国际市场的约束[9]。后发企业对国际新知识的探索式学习[24],以及对国内外知识的开发式学习,均能帮助其快速实现对领先企业的创新赶超[25]。

然而,后发企业从事的探索与开发活动之间往往具有张力,这种张力很容易使其陷入创新陷阱或模仿陷阱[4]。双元学习是企业解决探索与开发之间张力问题的有效方法,双元学习对创新绩效有着积极影响[26]。成功的探索会改善企业现有开发活动的经济性,较高程度的开发活动会提高企业知识探索效率。当企业将更多的外部资源和知识内部化后,就会在更大的知识、资源范围内进行开发活动。开发式国际化能够帮助企业探索新知识,并在随后的创新活动中整合上述知识,最终达到创新绩效提升的效果[6]。一些创新赶超经典文献指出,后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实施探索与开发学习并保持二者之间的平衡,能够帮助其有效抵御国际市场风险,加速其创新赶超步伐[4]。后发企业通过搜索和获取国际知识,并对上述知识加以开发和利用,从而有效促进其创新赶超[1]。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a:国际双元学习平衡正向影响创新赶超;

H3b:国际双元学习联合正向影响创新赶超。

1.5 国际双元学习的中介作用

实现创新赶超是本土企业通过国际化实施国际双元学习的重要目的。虽然双元学习对预测创新绩效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双元学习实施仍会面临诸多挑战[27]。为此,学者们从组织情境[21]、组织文化[20]和高管团队行为整合[28]等视角,探讨影响双元学习的前置因素。进一步,有学者从一致性和适应性两个方面,诠释组织情境通过双元学习影响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21]。国际策略情境是组织情境一致性与适应性框架的拓展,也是后发企业通过国际双元学习实现创新赶超的重要组织情境,会对国际双元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过度强调一致性会影响子公司搜索与获取海外知识的积极性,而过度强调适应性会影响母子公司之间知识整合与利用的效果[29]。国际策略情境是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权衡一致性和适应性的结果。同时考虑一致性与适应性的策略情境,不仅有助于母公司引导子公司针对性地搜索与获取海外知识,而且能够优化公司整合与利用知识的效果。

国际化企业既要有共同努力的一致性目标,又需要满足动态环境的适应性需求。此类国际策略情境为后发企业实施国际双元学习,进而实现创新赶超,提供了制度支持[2]。虽然国际化扩张是后发企业搜索和获取国际新知识的战略跳板[9],但子公司从海外搜索和获取的创造性知识只有被应用于母公司,企业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30]。一方面,母公司需要明晰子公司对知识的前瞻性需求,子公司有针对性地获取这些知识,能够显著加快创新赶超速度。另一方面,后发企业将子公司搜索与获取的知识充实到已有知识库中,通过对知识的精炼与重构,能够大大提升创新赶超质量[30]。国际双元学习平衡或联合可视为后发企业协调探索与开发需求的适应机制。不同策略情境下企业对知识的需求有所不同,需要协同开展探索与开发活动。国际策略情境只有通过国际双元学习才能转化为创新赶超,意味着后发企业需要以更主动的姿态识别并广泛搜索与获取创新资源,同时加强对创新资源的消化吸收与适应性整合,从而对创新赶超产生积极影响。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4:国际双元学习平衡在国际策略情境与创新赶超之间起中介作用;

H5:国际双元学习联合在国际策略情境与创新赶超之间起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国际策略情境、国际双元学习与后发企业创新赶超关系模型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Mathews & Cho[31]认为,后发企业需满足以下3个基本条件:①赶超先发企业是实施国际化与技术创新的主要目标;②善于利用多种形式的资源杠杆效应;③能够借助制度支持实施国际学习。操作层面,已有研究大多使用新兴经济体制造企业作为样本。同样,中国制造企业满足Mathews & Cho[31]界定的后发企业条件。就全国而言,长三角地区制造企业的国际化与创新活动尤为活跃[32],由此选取长三角地区外向型制造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作为调研样本。以现场调研方式发放问卷,考虑到本研究涉及企业战略层面,由高层管理者填写问卷[4]。共计发放问卷380份,回收363份,剔除无效问卷36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27份,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特征统计情况

2.2 变量测度

为了提高测量量表信度和效度,本文充分借鉴已有研究中的成熟量表。所有量表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进行测量,具体测量题项见表2。

(1)国际策略情境。国际策略情境是一个由全球一致性和地方适应性构成的多维结构。依据Gibson等[27]和Chandrasekaran等[21]的测量方法,首先单独测量全球一致性、地方适应性,再以全球一致性和地方适应性的乘积测度国际策略情境。

(2)国际双元学习。借鉴Cao等[26]和吴航等[4]的研究成果,首先单独测量探索式国际学习与开发式国际学习,测度题项见表2。国际双元学习平衡表示两种行为相对平衡,国际双元学习联合表示两种行为整合。借鉴Cao等[26]和吴航等[4]的计算方法,求出探索式国际学习与开发式国际学习之差的绝对值,再以5减去二者绝对离差测度国际双元学习平衡。该值越大,两者平衡程度越高。采用探索式国际学习与开发式国际学习的乘积测度国际双元学习联合。

(3)创新赶超。创新赶超描述的是创新赶超过程而非结果[33],中国企业创新赶超本质上是赶超国际技术前沿,通过国际学习加快创新速度以及提高创新质量的创新努力过程[5]。参照Kim等[33]和彭新敏等[5]的研究成果,借鉴Wu[34]开发的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量表,从创新赶超速度和质量两个维度进行测量。

(4)控制变量。借鉴以往研究,本文将企业年龄、企业规模、国际化阶段作为控制变量[24]。其中,以企业成立时间表示企业年龄,取值“1”表示5年以下,取值“4”表示20年以上,取值越大,企业年龄越大;以企业员工人数表征企业规模,取值“1”表示企业员工人数在500人以下,取值“5”表示企业员工人数在3 000人以上;将企业国际化分为出口经营、设立海外子公司、多国经营和跨国经营4个阶段[1],取值“1”表示企业处于出口经营阶段,取值“4”表示企业处于跨国经营阶段。

2.3 信度与效度

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及组合信度CR值检验各构念测量项目信度。通过分析发现,全球一致性、地方适应性、探索式国际学习、开发式国际学习及创新追赶5个构念中,Cronbach's α系数最小为0.872(见表2),CR值最小为0.908,均高于标准值0.7,说明本研究各构念测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各构念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如表2所示,所有标准化因子荷载值均大于0.7。同时,本研究中潜变量的平均方差萃取量AVE最小值为0.664,远超越0.5的临界值,满足对AVE的要求。因此,各构念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此外,表3列出了上述5个构念AVE值的平方根和各构念间的相关系数。一般认为,模型中所有潜变量的AVE的平方根应该大于该构念与其它构念的相关系数。通过对各个构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发现,所有构念的AVE值的平方根均远大于构念间的相关系数,证实各潜变量之间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表2 量表信度与效度

进一步,运用Amos 22.0检验上述5个构念之间的区分效度,五因子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χ2(314)=1 090.566.RMSEA=0.087,χ2/df=3.473,NFI=0.841,CFI=0.881,IFI=0.882)表明模型拟合较好,证实各构念之间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3 研究结果

表3为各变量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矩阵。由此可见,各研究变量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此外,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在各回归模型中各解释变量的VIF最大值为1.776,远低于临界值2,验证了各研究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综上,本研究假设得到初步验证,进一步通过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国际策略情境、国际双元学习平衡和联合与创新追赶间的关系,如表4实证分析结果。

表3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矩阵结果

表4 层次回归分析结果

(1)国际策略情境对创新追赶的影响。模型5是控制变量、全球一致性、地方适应性与创新追赶的回归结果。在模型5的基础上,加入国际策略情境,构建模型6。结果显示,模型6(△R2=0.055)对国际策略情境的整体解释力有所提升,国际策略情境对国际双元学习平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239,ρ<0.001),H1得到证实。

(2)国际策略情境对国际双元学习平衡和联合的影响。模型1是控制变量、全球一致性、地方适应性与国际双元学习平衡的回归结果。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国际策略情境,构建模型2。结果显示,模型2(△R2=0.024)对国际策略情境的整体解释力有所提升,国际策略情境对国际双元学习平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159,ρ<0.01)。

模型3是控制变量、全球一致性、地方适应性与国际双元学习联合的回归结果。在模型3的基础上,加入国际策略情境,构建模型4。结果显示,模型4(△R2=0.085)对国际策略情境的整体解释力提升有显著提升,国际策略情境对国际双元学习联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297,ρ<0.001)。综上,H2a和H2b得到检验。

(3)国际双元学习平衡和联合对创新追赶的影响。模型7是控制变量、探索式国际学习、开发式国际学习与创新赶超的回归结果。在模型7的基础上,加入国际双元学习平衡和联合,构建模型8。结果显示,模型8(△R2=0.149)对国际策略情境的整体解释力有显著提升,国际双元学习的平衡(β=0.152,ρ<0.01)和联合维度均对国际双元学习平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281,ρ<0.001)。由此,证实H3a和H3b。

(4)国际双元学习平衡和联合的中介作用。首先,检验国际策略情境与创新赶超之间的关系(见模型6),国际策略情境对创新赶超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次,检验国际双元学习平衡、联合与创新赶超之间的关系(见模型8),国际双元学习平衡、联合对创新赶超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将国际策略情境和国际双元学习平衡、联合加入到以创新赶超为因变量的模型中(见模型10),并对模型6和模型10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模型6和模型10中国际策略情境(β=0.239,ρ<0.001;β=0.151,ρ<0.01)对创新赶超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β系数由0.239降至0.151,表明国际双元学习平衡、联合在国际策略情境与创新赶超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4 结语

4.1 研究结论

本文以中国国际化后发企业为研究对象,将双元学习理论纳入国际化研究框架,研究国际策略情境对于国际双元学习的影响,国际双元学习对于创新赶超的提升效果以及国际双元学习在国际策略情境与创新赶超之间的中介效应。通过研究明晰了中国国际化企业培育国际双元学习能力的前因后果,从而为本土国际化企业创新赶超路径提升与改进提供了新思路,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国际策略情境能够显著提升国际双元学习平衡水平及联合水平。全球一致性与地方适应性兼备的国际策略情境是实施国际双元学习的理想情境,企业通过提升全球一致性,利用既有资源和优势为开发式国际学习提供条件,而企业通过地方适应性,快速对当地市场响应以获取海外市场新知识和新技术,促进企业探索式国际化战略实施。高水平的全球一致性与地方适应性不仅有助于企业快速实现探索与开发的切换,提升国际双元学习平衡水平,也能为探索与开发活动提供支撑,提升国际双元学习联合水平。

(2)国际策略情境对创新赶超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不仅需要通过全球一致性提高企业创新赶超效率,也需要通过地方适应性突破东道国限制、满足东道国客户需求,以促进创新赶超。全球一致性与当地适应性皆备的国际策略情境是实施创新赶超的理想情境,对于创新赶超具有较强的积极作用。

(3)探索式国际学习与开发式国际学习平衡能够有效促进创新赶超。这意味着在国际市场上过度实施探索或开发活动都会带来不稳定因子,而保持两者资源分配相对均衡能够有效降低国际化过程中的创新风险,从而推动企业创新赶超。

(4)探索式国际学习与开发式国际学习联合能够显著促进创新赶超。这意味着探索式国际学习和开发式国际学习能够形成互补效应,维持高水平的探索式和开发式国际学习既能降低风险,又能避免企业陷入僵局,进而促进创新赶超。

(5)探索式国际学习、开发式国际学习平衡与联合均在国际策略情境和创新赶超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国国际化企业在创新赶超过程中面临一个充满复杂性、悖论性与动态性的全球市场,因而企业需要实现高水平的全球市场一致性与地方市场适应性协同。为此,企业需要通过实施国际双元学习达到影响创新赶超的效果。海外子公司通过对当地市场新知识的搜寻与吸收提升地方适应性,探索式国际学习能将这些知识转化吸收,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促进高质量赶超;母公司通过加强对全球既有知识的整合应用,将知识转移至海外子公司以提升全球一致性。开发式国际学习能加速上述过程,实现高效率赶超。

4.2 理论贡献

(1)考虑了后发企业创新赶超行为的主动性,基于“平衡—联合”范式,诠释国际双元学习对创新赶超的影响机制,拓展了吴航等、芮正云等、Cao等所持的双元平衡观,完善了Luo&Tung提出的国际学习影响创新赶超理论内涵,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际化双元理论体系。

(2)将组织情境延伸至本土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创新赶超新情境,基于“一致性—适应性”框架,探索实施国际双元学习的前提条件,更贴近本土企业创新赶超的真实情境,为研究组织情境与国际学习的内在关系提供了新视野。

(3)揭示了国际策略情境影响创新赶超的过程机制,识别出国际双元学习在推动企业创新赶超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既是对新兴经济体企业创新赶超行为过程的理论解读,也是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有力补充。

4.3 管理启示

(1)国际策略情境是诠释创新赶超的重要维度,对后发企业创新赶超具有积极影响。创新赶超过程与国际化过程相伴而生[35],国际策略情境是国际化企业均衡一致性与适应性的结果。因此,后发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应致力于创造兼具一致性与适应性的国际策略情境,既加强本土母公司与海外据点之间的联系,又能对东道国环境变化作出积极响应[36],发挥全球一致性和当地适应性的组合效应,进而有效促进创新赶超。

(2)国际双元学习在国际策略情境与创新赶超中起重要而直接的媒介作用。单一采取探索式或开发式国际学习难以产生协同学习效应,由探索式和开发式国际学习共同构成的国际双元学习满足后发企业创新赶超的内在需求。因此,后发企业应秉持双元协调的国际双元学习观,将探索式国际学习获取的异质性知识与已有知识整合,并通过开发式国际学习对上述知识进行精炼与重构,以此形成有序的创新循环,从而加速创新赶超进程。

(3)国际双元学习包括平衡与联合两个维度,平衡与联合的效果发挥受限于企业内外部资源条件。在国际双元学习实践中,有可能产生较高的时间转换成本或结构整合成本。因此,后发企业在创新赶超过程中,应根据内外部资源条件,针对性地实施国际双元学习平衡与联合策略。具体而言,当企业受到较大的资源约束时,建议采取国际双元学习平衡策略;当企业受到的资源约束逐步减小时,建议采取国际双元学习联合策略。

4.4 局限与展望

首先,本文结合国际策略和双元学习理论,关注影响创新赶超的国际策略情境和国际双元学习变量,所选择的研究变量可能存在局限性。中国企业创新赶超行为模式具有复杂性,后续有必要采用系统研究方法,考虑影响创新赶超的诸多因素,以提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其次,本文采用横截面数据,探索国际策略情境、国际双元学习与创新赶超之间的静态关系,但中国企业创新赶超是一个动态过程,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普适性不足。后续可考虑采用纵向研究设计,探究不同阶段的创新赶超行为逻辑,以拓展上述影响机制研究。

猜你喜欢
适应性一致性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商用车CCC认证一致性控制计划应用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对历史课堂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的几点探讨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天然气管道掺混输送氢气适应性研究进展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舵叶选型及适应性参数优化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